《地震》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表(LLV110版)学科名称: 地理 授课班级: 初一 设 计 者: 孔学如 所在学校: 内蒙古师范大学 地址邮编: 010000 联系: 18004818934 电子邮箱: 395381202@.com 设计时间: 2014年11月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课堂教学设计表章节名称地壳运动和火山地震(第3课时:地震)学科地理授课班级初一授课时数1课时设计者孔学如所属学校内蒙古师范大学依据标准课程标准:根据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学生知道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了解世界上地震带的分布,学习地震时的自救常识,关注人类如何提高防震抗灾能力教育技术标准:SETC·S 能比较熟练的使用多媒体计算机以及电子交互白板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属于七年级地理第四章地壳运动和火山地震中的第三个课时地震,主要知识点包括地震的要素、地震的形成、地震带的分布以及地震的预报与防范,各知识点之间具有紧密的逻辑关系。
本节课通过视频《汶川不相信眼泪》导入地震,让同学通过看书并在电子白板上填出地震包括的要素;再通过电子白板演示地震的形成过程,并由成因分析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规律,进而分析中国四大地震带的分布;课前安排两个小组学生进行地震预报和防范知识的学习,并运用动画设计逃生游戏,初步掌握抗震自救的方法本节(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在描述一次地震时包括哪些要素.(2)理解地震的形成过程,并能根据成因说出全球、中国地震的分布规律.(3)了解地震的危害,初步掌握抗震自救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自学,并当堂做题反馈,即学生上台填空并说明做题理由2)通过Flash动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复杂的地震的形成过程3)设置课前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分组合作查阅“地震的预报和防范”知识,课上学生派代表上台汇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地震的形成过程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地震发生时,不要过于恐慌,要保持头脑冷静,运用逃生技能,科学逃生.(2)由于现阶段地震的预报水平有限,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有望以后致力于攻克这一世界难题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本内容的学生为七年级学生,现阶段正学习《科学》第一章的内容,对于第四章的地理的有关地壳运动的相关知识从未接触,可谓是基础薄弱。
对于他们来说,地震这部分内容既熟悉有陌生熟悉是因为地震在中国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而陌生是因为学生之前没有学习过相关的知识所以,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先从现象入手,使学生对地震有感性的认识,通过现象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愿意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最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正确的避震方法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增)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层次具 体 描 述 语 句1知识和技能说出地震的要素有哪些过程和方法 分析各要素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知识和技能说明地震的形成过程过程和方法结合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和板块的相关知识,分析地震形成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地震的形成过程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地震发生时,要保持头脑冷静,运用逃生技能,科学逃生.3知识和技能在图上画出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知道中国地震带的分布过程和方法根据地震的形成,推测出世界和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位置4知识和技能了解地震的危害,初步掌握抗震自救的方法过程和方法设置课前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分组合作查阅“地震的预报和防范”知识,课上学生派代表上台汇报。
情感态度价值观由于现阶段地震的预报水平有限,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有望以后致力于攻克这一世界难题.教学重点和难点项 目内 容解 决 措 施教学重点(1)地震的形成和分布2)如何做好地震的预报和防范自制有关地震形成的Flash动画,结合讲解内容,将这一复杂、抽象的过程生动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难点(1)理解较为复杂的构造地震的形成过程.(2)掌握冗杂的地震预报和防范技能利用“小游戏”,不但活跃了课堂,更让学生真正掌握地震的防范技能课前对学生的要求(增)1、课前预习本节课内容,思考课后问题;2、通过书籍、网络等资源收集有关地震资料;3、安排地震预报小组和防范小组对地震预报与防范的资料、视频进行收集,制作课件及动画小游戏等最后进行课堂汇报教学媒体(资源)选择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层次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 得 结 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1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视频播放电影《汶川不相信眼泪》片段.BGF学生产生极大兴趣2min网上分享资料列举海地和智利地震AGJ学生深入了解1min网上分享电子板书展示地震的要素有哪些,学生上台做有关地震要素的填图题。
CJCI学生知道地震的要素有哪些,并能说出各要素的含义2min教师制作2三维教材通过阅读教材上对地震的描述,找出关键词,并理解其含义AFI引导学生由关键词展开想象,利用自己所知,谈自己的理解2min教科书Flash动画老师综合学生所说,利用动画演示,一一讲解地震的形成过程.DEFG老师利用Flash动画,生动直观地一步一步分析难点3min教师制作3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电子板书给出世界地震分布图,让学生自己找出全球地震分布规律,并请同学上台来勾画出世界两大地震带由世界到中国,教师勾画中国主要地震带分布.DHIBH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并能上台指出地震分布带.然后老师给学生拓展中国地震的分布特点3min教师制作4三维多媒体组合课件将文件包里的小插件组合使用,增强课堂生动性利用插件翻转图片,并将文字设置为淡入.插入视频,展示地震的预报与防范的知识当堂用画笔做出板书ABDFGI学生将有用的信息整合做成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派代表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综合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10min学生制作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
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板书设计(增)地震 一、地震的要素 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震级 二、地震的形成 地壳岩石,地球内力,断裂、错位,震动 三、地震带的分布 世界 中国 四、地震的预报和防范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和教学环境设计(增) 本节课为新授课,教学环境是交互式白板教室,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考虑教学环境及资源,主要是应运支架式探究学习策略和情境式教学策略,选择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基于问题式和的,教学模式选择传递接受模式、探究发现模式和问题解决模式,学习活动方式选择集体化学习和合作式学习方式。
课 型√新授课 □实验(实践)课 □练习课 □复习课 □讲评课学习内容呈现方式√基于主题的 □基于案例的 √基于问题的 □基于项目的学习(教学)模式□传递接受模式 √探究发现模式 √问题解决模式 □自主体验模式 学习活动方式√集体化学习 □个别化学习 √合作式学习 □协作式学习 教学环境□普通教室 √多媒体教室 □网络教室 □移动网络教室 □自定义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教学环节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媒体(资源)的作用和运用设计意图、依据导入新课导入:播放电影《汶川不相信眼泪》片段.短片重现了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里氏8.0级汶川特大地震,指出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再谈到今年,也就短短的两个多月,全球已经发生10次6级以上的强震其中有大家较熟悉的海地和智利地震两个事例说明全球进入了地震多发期.从而引出地震到底是什么?汶川为什么会发生特大地震?地震了我们该怎么办?等问题带着这些谜题,走进本节新课.首先请学生带着4个问题,阅读课本132页—134页1)什么是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2)地震是怎样形成的?(3)全球两大地震带在哪里?(4)怎样做好地震的预报和防范?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视频、新闻资料的运用创设情境,使学生对地震有了感性的认识,引发动机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出发,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学习新知一、 地震的要素:让同学阅读课本132-134页内容,了解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的概念.接着老师向学生拓展“震级”这个知识点.从而引出其他描述地震的要素: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让学生上台来完成填空题,并说明理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讲解和课堂练习,知道地震的要素有哪些,并能说出各要素的含义直观明了的展示了地震的要素.从“震级”这一知识点引出书上的其他地震要素,让学生上台做有关地震要素的填图题,并说明自己做题的理由即让学生教学生)二、 地震的形成:1、教师让学生回答书上对地震的描述,从中找出关键字:地壳岩石、地球内力、断裂、错位、震动2、引导同学理解其中的含义,激发学生思考,利用所知,畅所欲言3、老师综合学生所说,利用动画演示,一一讲解地震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结合动画以及教师讲解,能说出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利用Flash动画,生动直观地展示了地震形成的过程,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首先让学生找出书上是如何描述地震的形成的,然后找出句子中的关键字引导学生由关键词展开想象,利用自己所知,谈谈自己的理解最后老师利用Flash动画,生动直观地一步一步分析难点.三、 地震带的分布:由地震的形成过程,引导猜想:地震通常发生在什么地方呢? 给出世界地震分布图,让学生自己找出全球地震分布规律,并请同学上台来勾画出,由世界到中国,问: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吗?为什么?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积极思考,并能在地图上画出世界两大地震带运用不同颜色的画笔在电子白板上画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