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利息率的决定本章研究利率一般水平的决定以及决定特定利率的风险因素和期限因素一、可贷资金模型(一)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可贷资金模型资本价格决定与商品价格决定的区别货币市场即买卖货币资本的市场,货币资本的价格即市场利率市场利率不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与一般商品比较,货币商品的价格决定有何特殊性呢?在普通商品的价格决定中,价值和市场供求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商品价值构成商品价格波动的中心其他因素不变,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下降,商品的价值从而价格必然下降反之,商品的价值从而价格必然上升在既定价值水平上,如果商品的供大于商品的需求,则商品的价格将背离其价值而下降,反之,则将背离其价值而上升然而,商品价值最终会起调节作用,使价格与价值背离的运动转换为向其回归的运动这一过程可以用图6.1说明图6.1中的V代表商品价值,P代表商品价格,Q*2代表社会需要,即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对某种商品潜在的有购买力的需求图中的曲线D代表商品需求曲线,S代表商品供给曲线图6.1 商品价格的决定供给曲线在图中为一条与横坐标垂直的曲线,表明在一定时期内,提供到市场上的商品数量是一定的企业在制定未来的生产计划时,会对产品的未来价格做一个估计。
与这一预期价格对应的,是一个预期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但是,各个企业并不知道未来的实际供给就究竟是多少,因为每个企业的计划都是独立做出的因为当前市场上的商品数量是由以前的订单和生产计划决定,与当前的价格无关,当前的价格只影响到未来的订单和生产,从而只影响到未来的市场供给,所以,市场供给曲线是一条与纵轴平行的直线而需求曲线之所以向下倾斜,是因为人们当前的需求受当前市场商品价格的影响需求曲线的斜率和位置由价格以外的因素决定,这些因素包括收入和时尚等在其他因素不变,从而需求曲线的斜率和位置也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当前商品的市场价格较低,人们的需求会增加,反之,则会减少如果生产者在上一个生产周期(一年或者一季度)根据当时的商品销售情况以及市场预期等多种因素决定本期商品的产出为图中的Q1,则在需求曲线既定情况下,本期该商品的价格只能是图中的P3,因为只有在这一价格下需求者才愿意购买Q1量的该种商品虽然每一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都表示市场均衡,即只要价格变动充分,任何产量都能在市场上出清,但是,只有在E2上,才有可能在实现市场均衡的同时,实现生产均衡所谓生产均衡是指这样一种情况:生产者的全部劳动耗费(全部生产费用价平均利润)都得到补偿,商品按照价值出售,没有超额利润。
当产量低于社会需要而仅为Q1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P3,存在超额利润这时,企业会增加生产,其他资本也会进入本部门,结果是该商品的市场供给增加,价格下降反之,当产量为Q3而价格为P1时,生产该商品的企业的利润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该部门企业会减少生产或将资本转移到其他部门,结果是该商品的市场供给减少,价格上升总之,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价值规律会调节商品的价格,使之不断趋近于商品的价值那么,市场利率作为资本商品的价格,有没有一个波动的中心呢?回答是否定的,上述关于价格决定的分析对货币资本这种特殊商品来说是不适用的货币资本作为商品并无价值,只有交换价值,因而价值规律对其价格不发生作用货币资本本身当然是一定的价值量但在货币市场上,被卖出的不是这一定的价值量,而是由这一定价值量所体现的利润生产权如果被卖出的是一定量价值,卖者就应得到一等量的价值,如内含等量价值的某种商品然而,在资本商品的买卖中,卖方实际得到的,只是买方支配资本所得利润的一部分,即利息这一利息只是存在于一定量货币中的利润生产权的交换价值或价格被转让的货币资本的价值量越大,其所代表的利润生产权也越大,其交换价值自然也越大要而言之,价值是人类劳动的结晶,而利润生产权只是一种社会权利,不是劳动的产物,自然也就没有价值。
但没有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有交换价值,只要它能被人独占,而其他人又愿意付钱来买它利率决定模型因为作为利润生产权的资本商品没有价值,所以,市场供求就成为引起其价格也就是利率变动的唯一因素市场利率与货币市场供求的关系可用图6.2说明在图6.2中,D曲线为货币资金需求曲线,即在曲线的每一点上都有一定的货币资金需求与一定的市场利率对应S为货币资金供给曲线,其与纵轴平行表示货币资金供给量不受利率变动的影响为什么要假定可贷资金的供给曲线与利率无关呢?该模型的前提是利率始终高于零而低于社会平均利润在这一假定下,提供到货币借贷市场上的资金就只能是各种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和收入只要利率高于零,这些暂时闲置资本和收入就会被提供到货币市场上来另一方面,只要利率低于平均利润,经营性资本就不会被作为生息资本借出去闲置货币资金可能转化为股票市场上的投机资金但是,买卖已经发行的股票本身并不会导致经营资本和闲置资本的比例的变化,只是导致闲置资金的再分配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利率变动本身不会引起可贷资金供给量变动,这一供给量由工商企业和个人当前暂时闲置的资本和收入总量决定只要借出资金的利息收入大于借出资金的交易费用,闲置的或者暂时闲置的资金总是要借出去,不管利率是多少。
在这些假定下,货币资金市场上的利率是由可贷资金量决定,而不是相反,这意味着可贷资金的供给曲线是一垂直于横坐标的曲线图6.2 资本商品的价格——利率的决定然而,对货币资金的需求则要受市场利率的影响其他因素不变,特别是平均利润率和工资收入不变,较低的利率会刺激人们进行更多的投资和消费,而利率上升则会抑制投资和消费总之,反映在这一模型中的货币资金市场基本关系是:在一特定时期,市场的可贷资金量是既定的,这一总量与货币资金需求一起决定市场利率在货币资金总量已定条件下,利率越低,资金需求就越大但是,从长期来看,市场可贷资金是逐渐增加的随着社会暂时闲置资本增加,市场的可贷资金量也增加在需求没有发生相应变化的情况下,要使增加的可贷资金能够全部贷出,市场利率必须下降当货币资金供给量为Q2时,市场利率只能是i2,因为这一利率对应的货币资金需求量刚好等于市场货币资金供给量利率低于这一水平会使货币资金供不应求,高于这一水平如仍然保持为i1,则会出现Q2Q1的货币资金过剩其他因素不变,货币资金供给增加必然导致利率下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刺激资金需求相应增加,使货币资金在新水平上实现市场均衡这时并没有一种规律来发生作用,一定要使市场利率保持在某一水平。
这是因为对货币所有者来说,其资本商品并没有什么生产费用要补偿资本商品的价格——利息不代表生产耗费,只代表纯收入利率下降,只是纯收入减少而已对货币资金的需求也可以由非利率因素引起当货币资金需求由于非利率因素而增加时,货币资金需求曲线会向右方移动反之,当非利率因素引起货币资金需求减少时,货币资金需求曲线必然向左移动在现代社会,银行系统的超额准备金是市场可贷资金供给的一个重要指示器所谓超额准备金是银行系统的准备金(银行系统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和库存现金总额)在扣除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后的余额图6.1说明了美国银行系统的超额准备金与货币市场利率的关系在图6.1中,市场利率明显与银行系统的超额准备金余额负相关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美国银行业的超额准备金先是趋于下降,然后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与此对应的是这一时期美国的市场利率在总体上也处于上升趋势而在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这一时期,美国银行系统的超额准备金总量不断增加,同时利率也在不断下降显然,不能用利率的变动来说明银行准备金的变动按照一些人的说法,利率上升,可贷资金供给量增加,需求减少如果真是这样,银行超额准备金在利率上升时就应该增加,因为按照上述说法这时候存款(货币资金供给)会增加,同时贷款(货币资金需求)会减少。
实际上并非如此总之,不是利率变动引起货币资金供给变动,相反,是货币资金供给的变动引起利率变动在利率决定问题上,主要的任务之一是说明可贷资金供求变动的原因图6.3 美国银行业的超额准备金与3月期国库券市场利率3月期国债利率银行超额准备金(百万美元)来源:美联储(二)西方经济学中的可贷资金模型以上所阐述的是马克思的借贷资金与市场利率关系的理论 参见《资本论》第三卷,第26章,第30-32章 在西方经济学中,说明货币市场供求如何决定市场利率的理论是所谓的“可贷资金模型(Loanable fund model) ”这一理论可以用图6.4说明图中曲线DLF代表可贷资金需求曲线,SLF代表可贷资金供给曲线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可贷资金的需求量和供给量各自沿着DLF曲线和SLF曲线向曲线上方移动因此,市场利率上升将导致可贷资金需求减少和供给增加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可带资金需求量和供给量分别沿着DLF曲线和SLF曲线向两曲线的下方移动,这意味着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可贷资金的市场需求将上升,而其供给将下降交点E为市场均衡点在该点上,利率水平恰好使可贷资金的供给量等于对其的需求量市场利率大于均衡利率iE,必然有可贷资金供给量大于可贷资金需求量。
反之,则必然有可贷资金供给量小于可贷资金需求量另外,可贷资金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本身也可能由于利息率以外的因素而发生变动,即可贷资金供给曲线或者需求曲线在坐标空间上发生位移导致曲线移动的因素在资金需求方面有投资收益、预期通货膨胀率和政府赤字等这些因素与可贷资金需求的变动方向一致当投资收益增加,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和政府赤字增加时,可贷资金的需求增加反之,当它们下降时可贷资金的需求减少导致可贷资金供给变动的因素有个人收入,预期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违约风险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等其中个人收入和预期利率的变动方向与可贷资金供给的变动方向一致,当个人收入和预期利率上升时,可贷资金的供给增加,反之,当这两者下降而其他因素不变时,资金供求将减少图6.4 可贷资金模型而预期通货膨胀率和信用风险的变动方向与可贷资金供给的变动方向相反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对存货的投资增加,可贷资金供给相应减少;反之,预期未来商品价格趋于下降,对存货的投资将减少,用于信贷的资金因此增加在信用风险增大时,在放款人方面会出现普遍的惜贷现象,银行的准备金增加,公众的证券投资也会减少反之,在信用风险变小时,银行贷款意愿和公众证券投资意愿都会增强,货币资金供给因此增加。
另外,当中央银行因为执行积极的货币政策而向商业银行购买证券或降低其再贴现贷款利率时,银行系统的准备金增加,而这些银行准备金就是可贷资金反之,中央银行如执行谨慎的货币政策,向商业银行出售债券或者提高其再贴现利率,银行系统的准备金将减少,而这又意味着市场的可贷资金减少可贷资金模型存在着与西方经济学其他类似价格模型相同的问题首先,在这一模型中,我们看到利率变动调节着货币资金市场的供求但是,在货币资金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都不变的情况下,利率是如何变动的呢?难道不正是这两个因素引起利率(资本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吗?其次,按照这一模型,利率上升,可贷资金供给量和供给本身都会增加但是,增加的资金来自何处呢?如果是工商企业的经营资金,或者个人的消费资金,那么,在平均利润率高于利率,以及个人的当前消费资金只能用于劳动力再生产这两个假定下,这两类资金怎么可能被转换为可贷资金呢?如果这些被高利率吸引到市场上来的资金是原本闲置或者准备用于未来投资和消费的资金,那么,这些资金原先为什么不被投入到货币资金市场呢?要知道,不管利率水平如何,将资金借出去(如存放银行)的收益总是大于现金的收益在信用制度高度发达的今天,不仅企业就是个人的手持现金数量也极其有限,且这些现金对利率是极不敏感的。
所以,结论只能是:利率提高后,可贷资金的供给增加即时会发生也极其有限;利率变动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