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区域资源开发与调配【考点总结】1.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分析:(1)分析某区域某种矿产资源开发条件①资源条件:储量、分布、品质、种类及组合状况、埋藏深浅、开采难度②分布区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地质条件等③交通条件:水路和铁路条件④市场:需求量大小及距离消费市场的远近⑤劳动力⑥基础设施⑦资金、技术2)分析某种矿产资源开发中采取某种措施当地开发资源的某种不利条件+采用某种措施的必要性+采取某种措施的好处3)分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注意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每个过程环节产生的环境问题(结合具体材料分析)①企业:矿产资源开采或冶炼的企业数量、规模、技术、设备②运输:采用的运输方式、运输线路多少、运输途中的污染处理③生产:原料、能源的投入、生产过程,废弃物的排放处理过程④政策:当地政府或国家政府的态度2.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分析:(1)区域能源资源开发条件的分析能源资源的开发可从基础好、拉动强、有保证三方面分析①基础好②拉动强③有保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等2)区域能源问题及解决措施的分析思路能源问题往往是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现从能源问题的表现、原因、后果及应对措施等答题思路归纳如下:区域能源问题表现能源数量方面:短缺能源利用方面: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结构:对某一能源尤其是对煤的消费量过大会带来环境问题,如引起大气污染、酸雨等,而以生物能消费为主则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原因能源分布:能源贫乏,如日本能源短缺能源结构:某种能源分布广,如中国煤炭丰富而石油紧缺能源利用:如我国由于技术水平限制,能源利用率低后果能源短缺会抑制经济发展,使经济缺乏活力;能源利用不合理会带来大气污染、酸雨等环境问题和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生态问题应对措施开源:开发新能源;加强能源的跨区域调配;加强与能源输出国的合作节流: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3.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分析思路:(1)衰落原因: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传统产业衰落。
2)转型措施:①实行战略性转移这类城市一般随资源开发而兴起,随资源枯竭而衰落,应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②发展第三产业例如,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例如,从资源主导到科技主导、从开发矿山到开发旅游,使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④绿化、美化环境,治理环境污染4.资源跨区域调配分析:(1)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分析思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本地少;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资源调配线路区位条件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的影响经济效益可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地区分别考虑输出地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扩大相关产业规模,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输入地可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输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输入地经济发展加速。
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社会稳定生态效益对沿途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典例示范】【典例1】(2016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典例2】(2021黄石二模)陕甘宁盐(盐池县)环(环县)定(定边县)扬黄工程是国家建设的大型电力扬水工程该工程源自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大多数设施分布在毛乌素沙漠边缘读盐环定扬黄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1~3题1.建设盐环定扬黄工程主要是为了 ( )A.解决人畜饮水问题 B.发展商品谷物农业C.缓解电力紧张趋势 D.修复当地生态环境2.影响盐环定扬黄工程线路总干渠抽水泵站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输水量 B.人口密度C.线路长度 D.地形起伏3.盐环定扬黄工程维护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是 ( )A.资金不足 B.技术难度大C.风沙灾害严重 D.泥沙淤积严重【典例3】(2021湖北选择考)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量大,降低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是我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
下图示意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4~6题4.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差异表现为 ( )A.东西差异大于南北差异 B.东高西低C.南北变化大于东西变化 D.北高南低5.影响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能源消费结构 ②国内生产总值③能源利用技术 ④地区人口总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6.为实现我国碳减排目标,下列区域差异化减排措施合理的是 ( )①东部地区推进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②西部地区加强环境监管,合理推进产业布局③北方地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逐步降低高消耗、高排放产业比例④南方地区大力开发太阳能,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典例4】天然气管道通常每间隔一段距离就需要修建一个中继加压泵站以保持输送气压,而从俄罗斯直通德国的海底天然气管道——北溪管道却采用的是一泵到底的高压输送方式下图示意该管道位置据此完成(1)~(3)题1)北溪管道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可能是 ( )A.封冻期长 B.飓风活跃C.海域深度大 D.海水盐度高(2)一泵到底高压输送方式的主要优点是 ( )A.输气量较稳定B.运输安全性较高C.运输损耗较少D.无需中继加压站(3)与陆上天然气管道相比,北溪管道的管壁更厚是为了 ( )A.抗寒 B.抗压C.防腐 D.防渗参考答案【典例示范】【典例1】(2016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解析】第(1)题,风能属于清洁能源,所以与煤炭相比,风能对环境污染小,并且是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占地少,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第(2)题,从材料可以看出瓜州号称“世界风库”,风能资源丰富,并且从图中可以看出瓜州周围沙漠、戈壁广布,地形平坦第(3)题,瓜州地处西北,人口较少,能源需求量小,离中国东部的市场较远,当地基础设施、交通落后,技术水平较低,资金实力也不足第(4)题,风电场受气象条件影响比较大,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答案:(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典例2】(2021黄石二模)陕甘宁盐(盐池县)环(环县)定(定边县)扬黄工程是国家建设的大型电力扬水工程该工程源自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大多数设施分布在毛乌素沙漠边缘读盐环定扬黄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1~3题1.建设盐环定扬黄工程主要是为了 ( )A.解决人畜饮水问题 B.发展商品谷物农业C.缓解电力紧张趋势 D.修复当地生态环境2.影响盐环定扬黄工程线路总干渠抽水泵站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输水量 B.人口密度C.线路长度 D.地形起伏3.盐环定扬黄工程维护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是 ( )A.资金不足 B.技术难度大C.风沙灾害严重 D.泥沙淤积严重【解析】1选A,2选D,3选C。
第1题,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是从青铜峡水利枢纽附近调水到毛乌素沙漠边缘,沿线地区都有县市、乡镇分布,因此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人畜饮水问题;该地区不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盐环定扬黄工程并不能缓解电力紧张的趋势;仅靠调水无法修复生态环境第2题,抽水泵站在总干渠的分布密度主要受地形起伏影响,主要分布在海拔相对较高、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这样有利于水的输送抽水泵站分布密度受输水量、人口密度以及线路长度的影响相对较小第3题,盐环定扬黄工程经过的地区为沙漠地区,分布有灌区,该地区气候干旱,容易遭受风沙侵袭典例3】(2021湖北选择考)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量大,降低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是我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下图示意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4~6题4.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差异表现为 ( )A.东西差异大于南北差异 B.东高西低C.南北变化大于东西变化 D.北高南低5.影响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能源消费结构 ②国内生产总值③能源利用技术 ④地区人口总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6.为实现我国碳减排目标,下列区域差异化减排措施合理的是 ( )①东部地区推进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②西部地区加强环境监管,合理推进产业布局③北方地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逐步降低高消耗、高排放产业比例④南方地区大力开发太阳能,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4选D,5选B,6选A。
第4题,读图可知,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差异表现为北高南低,且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第5题,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以煤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和能源的利用率低,导致我国北方地区碳排放强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