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问题1、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及其各自特点 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其特点主要有:交易期限短流动性强风险相对较低资本市场: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 其特点主要有:第一,资本市场交易的金融工具期限较长第二,市场交易的目的主要是解 决长期投资性资金的供求需要第三,资金借贷量大第四,市场交易工具特殊2、间接融资的优点和局限性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的融资活动,有两种基本形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二 者各具优点,也各具局限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① 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的快速合理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益;② 由于没有中间环节,筹资成本较低,投资收益较高③ 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加强了投资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 力;④ 有利于筹集具有稳定性的、可以长期使用的投资资金 但直接融资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 资金供求双方在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的限制比间接融资多;② 直接融资的便利程度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均受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的制约;③ 对资金供给者来说,直接融资的风险比间接融资大得多,需要直接承担投资风险。
与直接融资比较,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①灵活便利; ②安全性高; ③规模经济 间接融资的局限性主要有两点:① 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减少了投资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② 金融机构要从经营者的利润中收取一定的利息,从而减少了投资者的收益3、 纸币流通制度下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率的高低经济增长状况一国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干预 实际利率的差异人们对外汇市场的预期4、 商业银行的职能 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和调节经济等职能5、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对经济的影响教材93 页) 名义利率是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实际利率是指在物价不变,从而实际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6、 国际储备的内容教材258页) 国际储备是指一国官方所拥有的可随时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国际间可接受的一切资产7、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及其选择要求教材388 页) 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以货币政策工具首先影响利率或货币供给量等货币变量通过这 些变量的变动,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间接地影响产出、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等最终目标变 量因此,利率或货币供给量等货币变量被称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标准有以下三个: 一是可测性,央行能对这些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加以比较精确的统计二是可控性,央行可以较有把握地将选定的中介目标控制在确定的或预期的范围内三是相关性,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着紧密的关联性8、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因素及其调节措施教材247 页) 一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 ,概括起来主要有概括起来主要有: 经济增长状况周期性因素、收入性因素结构性因素货币性因素偶发性因素外汇投 机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通常所采取的 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自动调节机制(1)价格机制(2)利率机制(3)收入机制(4)汇率机制 调节政策:财政政策调节,货币政策调节,信用政策调节,外贸政策调节9、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金融业的积极效应教材 302)扩充效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各种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将直接增加我国金融业的供 给主体示范效应,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以及在我国的运作,将充分展现出国际先进水平,他们在 规章制度,组织管理,资金运营,技术服务,内部协调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对中资金融机 构将产生极大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鲶鱼效应,外资金融机构的加入及其活力的释放,可以激活中资金融机构,迫使中资金融 机构彻底摒弃优越感和依赖性。
竞争效应,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也带入了国际市场的竞争机制,客观上对中资金融机构形 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规范效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的中外资金融机构都将按照国际金融业的规则行 事,有利于改善中外资金融机构的外部运作环境,提高我国金融业运作的规范性10、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金融业面临的主要挑战1)宏观方面的挑战1-对中国货币政策方面的挑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资金融 机构可以从国际金融市场上筹措资金,从而对我国货币政策产生抵消性影响2-对金融监管 方面的挑战,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尚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特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这一切都将发生较大变化,这可能会导致对中国金融秩序的扰乱,加大金融风险,甚至引发 金融危机3-金融业对外开放可能带来的风险由于跨国银行总行或设在其他国家的分支机 构经营失误而应负的连带清偿责任,跨国银行在我国的分行违规经营导致的金融动荡2)微观层面的挑战1-业务方面的挑战,在金融机构的业务品种和金融创新方面,外 资金融机构将会占有绝对优势2-人才方面的挑战,人才的流失是国内金融机构的最大损失, 同时也会引起相关的客户关系随之转向外资金融机构3-市场方面的挑战,进入中国的外资 金融机构大多是国际知名的大商业银行。
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它们将占领相当一部分国内 市场11、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教材 337)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宏观因素:(1)收入(2)价格(3)利率(4)货币流通速度 (5)金融资产的收益率(6)企业与居民对利润与价格的预期(7)其他因素包括信用 的发展状况,金融机构技术手段的先进程度和服务质量的优劣,国家的政治形势对货币需求 的影响一国的民族风俗,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微观因素:(1)居民的货币需求(2)企业的货币需求(3)政府部门 的货币需求12、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内容及效果教材 391) 一般性政策工具是指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政策工具,必须建立在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础上,政策效果 表现在第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通过决定或改变货币乘数来影响货币供给,即使准备金率 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第二即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由于种种 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 性规定。
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主要着眼于短期,中央银行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调整再 贴现率能够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进而影响商业银行对社会的信用量,从而调节货 币供给的总量中央银行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可以起到抑制活扶持的作用,并能改变资 金流向,也是再贴现政策的一项主要内容,主要着眼于长期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 行为13、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教材432) 货币化程度低,金融体系程二元化结构,金融市场落后,政府对金融实行过度干预,对金融 活动作出种种限制14、从各种信用形式的特点出发,论述我国应怎样运用这些信用形式信用的经济含义是一种借贷行为,表示的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 现代信用的形式主要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政府信用,个人信用,国际信用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典型形式是赊销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 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突破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政府信用是指以政府为一方的借贷活动, 即政府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可以用来调节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
个人信用是指居民 家庭或个人作为债务人借入资金而形成的信用关系即消费信用国际信用是指一切跨国的 借贷关系、借贷活动上述各种信用形式所涉及的经济主体不同,具体的形式也不同,但都 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要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对各种信用形式有重点,有管理的加以引导和 运用规范商业信用,发展直接融资,加强对银行信用的风险管理,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 益,适度发展消费信用,配合住房,教育改革等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买主消费者的合理需 求,注意防范盲目消费和信用膨胀;安排好国家息可能用的规模和结构,使其适应经济发展 和社会需求;积极拓展利用国际信用的多种形式,提高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声誉,同时 注意利用外资的适度规模,加强对引入资金的管理在发展各种信用形式的前提下,应该针对其各自的特点与作用,有所侧重,协调并举的 对各种信用形式加以运用15、金融工具在不同发行方式下的发行价格金融工具的发行价格大致可分为两类 :<1) 直接发行方式下的发行价格和间接发行方 式下的发行价格前者包括平价发行 折价发行和溢价发行 <2) 后者包括中介机构的承 销价格或中标价格 投资者的认购价格16、二十世纪70 年代一来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
1)金融机构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向综合化方向发展2)兼并重组成为现代金融机 构进行整合的一个有效手段3)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不断创新4)金融机构的风险性更 大,技术含量更高5)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频繁创新17、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 1) 商业信用始终是信用制度的基础 (2) 只有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银 行信用3) 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完善18、金融监管的组织体制教材 410-411) 集中监管体制,是指把金融业作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统一进行监管,一般由一个金融 监管机构承担监管职责,绝大多数国家是由中央银行来承担此职责分业监管体制,是根据金融业内不同的机构主体及其业务范围的划分而分别进行监管的 体制19、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表达为:二者紧密联系、相互融合、互相作用具体来说 经 济发展对金融起决定作用 金融则居从属地位 不能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金融在为经济发 展服务的同时 对经济发展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影响和副作用经济发展对金融的决定性作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金融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 产生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二是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不同 由 此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阶段和层次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通过金融运作的特点、金融的基本功能、金融机构的运作以 及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这四条途径来实现的在经济发展中金融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表现在因金融总量失控出现信用膨胀导致社会 总供求失衡;因金融运作不善使风险加大 一旦风险失控将导致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因 信用过度膨胀而产生金融泡沫 膨胀虚拟资本、刺激过度投机、破坏经济发展三个方面上正确认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重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作用,积极防范金 融对经济的不良影响摆正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位置,使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获 得自身的健康成长,从而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发展服务20、理解货币的基本功能教材 10 页)交换媒介,价值贮藏,21、股票价格指数及其编制方法教材 192)22、通货膨胀的经济含义教材 365)23、中央银行的职能教材 314)24、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特殊风险教材 146)25、金融国际化对不同国家的影响教材 297)26、我国决定与影响利率的因素教材 97) 利润的平均水平,资金的供求状况,物价变动的幅度,国际经济环境,政策性因素。
27 金融市场监管的主要原则教材 419) 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制止背信的原则;禁止欺诈,操纵市场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