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从课堂教学案例探析小学体育趣味教学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1.10KB
约7页
文档ID:241942617
从课堂教学案例探析小学体育趣味教学_第1页
1/7

          从课堂教学案例探析小学体育趣味教学                    摘要:新课标改革的当下,我们要提升学生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多维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发展而小学体育课堂是学生掌握“双基”和运动技能的主要场所,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积极投入练习,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对体育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本文就如何开展小学趣味体育教学以案例的形式做了浅要的探析关键词:小学体育 趣味 课堂教学趣味教学主要是通过有效分析教材,从学生、老师、器材等入手,精心创设教学环节,并在各个环节中渗透娱乐和比赛的因素,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以“趣”激发学习的热情“趣”是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浓厚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产生愉悦的情绪,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1.情境趣味化案例1水平一(一年级)《立定跳远》,老师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了情景教学法,以青蛙妈妈带小青蛙出门旅行(立定跳远)的故事来贯穿全课创设情景: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开火车出发,一路上看到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大家一起模仿、玩耍。

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和参与的意识发展情景:教师出示版图,给孩子树立正确地动作概念,设置“过小沟”、“跳高坡”、“跳过小河”故事场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方式的练习,由易到难,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需求展示、评比“青蛙王子和青蛙公主”,把故事推向了高潮延续情景:孩子们庆祝胜利,在小垫子欢快地爬行着、支撑着在音乐的伴奏下让身心放松、愉悦心情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活动着,身心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分析:整堂课体现学生活动有目标,有趣味,在练习的过程中思考、体会、交流如何落地轻巧,让思维参与整个练习过程情境趣味化,满足低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通过变换不同的练习场景,潜移默化中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技能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有动力,循序渐进;学生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活力四射;不会到会的过程,能力得到了增长 2.情境游戏化如在二年级进行的单脚跳的素质练习时,单调枯燥的练习,学生往往不感兴趣,老师创编了“小鸡跳跳跳”的游戏游戏的方法如下,各组队员依次排好队,站在起跑线的起跑线后,发令后第1名队员单脚跳向前出方,同时另一只脚大小腿夹好绳结,绕过标志物后返回,到达起点后把绳结传给第2名同学依次进行,先完成的队获胜。

规则:不能用手扶脚,中途绳结掉了,原地捡起来夹好,继续前行这个游戏并入围到学校趣味运动会的项目之一,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情境化,比一比,赛一赛,看哪只小鸡是最棒的,得到了孩子的喜爱分析:如果体育课一味地进行跑呀跳呀,让学生机械地进行练习,学生是不感兴趣的,感觉枯燥乏味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游戏才是他们的乐园这时如果我们多费点心思尽量用游戏的手段来提高兴趣,创设情境,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习听起来会有滋有味,动起来也会生龙活虎既活跃了课堂,又高能高效二、以“变”提高教学的实效“变”就是要根据体育教学特点,采用不同但有效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师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创设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带来了乐趣,又激发了学生的运动潜能,提高了运动能力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案例3在进行二年级《灵敏性练习:“8”字跑》教学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活动,利用标志盘进行绕圈,比一比在规定的时间内跑动“谁绕过的标志盘多”,既达到了热身,又潜意识进行了动作渗透;而后教师创设了“穿过小树林”的游戏活动,“穿过小树林”与“8”字跑相关联,通过现实情境指导学生练习活动,由浅入深,探求新知,学生在熟悉、有趣的情境中,主动构建“8”字跑的知识,体验身体内倾转弯的技术,不知不觉中学会了“8”字跑的动作技能。

分析: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基本是听讲——观察——练习——巩固——再现,这样的单一、枯燥、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以游戏活动方式组织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相互合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构建的学习方式2.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案例4水平一(二年级)《投掷:持轻物侧向投掷 游戏》,老师在主教材教学时,首先让学生用绳结分组尝试自己喜欢投掷轻物的动作方法,投掷结束,听哨音站到相应投掷落地的位置,而后推选出较远的五名学生进行分别展示,其他的学生带着问题去观摩学习,学生相互交流、评价,并推选出一名投掷最远的学生当今天的“小老师”学生欢呼雀跃、都跃跃欲试,“小老师”站在前面带领,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后面的学生有模有样地模仿着,练习地可带劲了,老师只要适时地点拨、提醒一下动作小老师”身先士卒,每一组练习他都参与,遇到学生动作不到位的地方还会提醒一下同学,老师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组织者整堂课学生学习氛围浓厚,大家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分析:传统的体育技能教学,往往是教师先讲解示范,后学生分组练习,而这种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往往适合体育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学习弱的学生往往不感兴趣,在上面这个案例中,老师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得到好的方法共同分享,同学之间心理相容,思想易共鸣,更容易接受来自与同学的帮助与指导。

有时学生对来自同学的鼓励、帮助比来自教师的更有效它还能将一些枯燥的技术性练习或艰苦的身体练习转化为生动有趣的集体活动,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学习效果显著提高三、以“用”体现教学的特色“用”就是运用器材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努力让体育走进生活,使体育生活化器材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不缺少运动器具老师要善于对器材进行开发、运用,对课堂教学起到锦上添花之功效自制器材,一物多用案例5水平一(一年级)《抛高、自抛自接》一课,老师利用废旧的报纸开展教学通过折报纸变成“抹布”,做“擦玻璃”的热身活动,通过“变变变”的游戏,让抹布变成了一个个纸球,而后通过情景创设“闯关”的形式进行本课的教学第一关:“纸球找家”;第二关:双手自抛自接;第三关:双手自抛拍手接;第四关:单手自抛自接,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把教学的重难点有机地渗透在其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动作的技能而后进行的《智勇大冲关接力赛》是接力赛跑,通过播种和收割(纸球)的形式进行活动,体验团队成功的乐趣最后,听着音乐用“魔力球”(纸球)轻轻地拍打身体的的各部位,让身心得到放松,愉悦身心分析: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做成体育器材,变废为宝。

起到了一物多用之功效由废旧报纸→“抹布”,活跃身心→“纸球”,完成各种抛接→“种子(果实)”,接力跑→“魔力球”放松身心,贯穿于整堂课多样的玩法,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掌握动作技能,锻炼了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废旧物品的自制和利用,节约成本,体现了低投入高效益的教育理念,同时使体育课更加丰富多彩生活中,还有许多废旧物品值得我们去开发,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结束语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人,只要他们对学习感兴趣,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兴趣的来源于课堂的趣味性趣味性不仅仅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要充分考虑到兴趣的保持,那就要找准好多元化的兴趣点,教师在趣味课堂中要做到:以学生认知为基础,教材为载体;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和谐,共同发展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