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管理学周三多第三版总结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2KB
约16页
文档ID:490612463
管理学周三多第三版总结_第1页
1/16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 /双击可除管理学周三多第三版总结篇一:周三多《管理学》总结第一单元总论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第一节管理活动一、管理的定义1、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 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2、 对定义的进一步解释:1)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 不是其他3) 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 切可以调用的资源4) 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第1页共31页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二、 管理的职能(一)有关管理职能的观点20世纪初,法约尔(Fayol,1916 )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种: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当今大多数教科书将管理的职能分为四种:计划、 组织、领导和控制三、 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1、 人际角色A、代表人角色:管理者代表一个组织参与各种社会活动b、 领导者角色:管理者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所起到的指挥和协调作用c、 联络者角色:管理者为了建立和协调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所起的联络作用。

2、 信息角色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管理者必须保证有足够的信息管理者在组织中是信息传递中心和信息传递渠道管理者所处的管理层次越高,信息需要量越大A、监督人角色:监控环境变化的相关信息,并从中识别出对组织有用的信息环境变化对组织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监督包括收集和整理(处理)信息b、 传播者角色:就是作好信息的内部传递工作c、 发言人角色:就是作好组织信息的外部传递工作3、决策角色决策角色是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A、企业家角色:发现内外环境变化给组织带来的机会并及时抓住,比如投资方向决策等b、 冲突管理者角色:解决组织内外部的冲突和问题c、 资源分配者:解决组织资源在不同项目上的分配D、谈判者角色:包括员工、供应商、客户等,主要目的是保证组织目标得实现四、管理者的技能(卡茨)1. 技术技能掌握和熟悉特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 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3. 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管理理论概述1、早期的管理思想实际上是管理理论的萌芽现代管理理论最早出现在西方,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可以划分为如下分支: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 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质量管理理论。

二、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欧一)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代表人物有:泰罗、吉尔布雷斯夫妇以及甘特等1、 泰罗的贡献(科学管理之父一一泰罗)2、 泰罗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1) 、工作定额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 的日工作量”,就必须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2) 、标准化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 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3) 、能力与工作相适应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第一流的工人是指:能力最适合做这种工作而且也愿意去做这种工作的人4) 、差别计件工资制1通过时间和动作研究来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工作定额2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所谓“差别计件工资制”是指计件工资率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浮动 3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即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 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5) 、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为了采用科学的工 作方法,泰罗主张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由专门的计▲第#页共31页划部门承担计划职能,由所有的工人和部分工长承担执行职 能4、 对泰罗制的评价1) 它冲破了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 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并且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 管理方法来代替单凭个人经验进行作业和管理的旧方法。

2) 由于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 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 义经济在这个时期发展的需要这是管理理论上的进步,也 为管理实践开创了新局面3) 由于管理职能于执行职能的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 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这就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 实践基础4) 泰罗把工人看成使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 员的决定、命令进行劳动,在体力和技能上受最大限度的压 榨把人看作使纯粹的“经济人”5、 其他人的贡献(19111)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动作研究》年)A通过拍摄相片来记录工人的操作动作 b分析哪些动作是合理的、应该保留的,哪些工作是多余的、可以省掉的,哪些动作需要加快速度,哪些动作应该 改变次序c制订标准的操作程序2)甘特A甘特图其代表作:《工业的领导》(1916年)和《工 作组织》(1919年)b计件奖励工资制(二)组织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代表 人物有: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林德尔•厄威克和 切斯特•乙巴纳德等1、法约尔的贡献: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 管理学家,主要贡献在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

1) 出身背景和经历完成大学,采矿工程师,总经理2) 代表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1916年)3) 主要理论观点:(1)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A、企业的基本活动a、 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和加工;b、 商业活动,指采购、销售和交换;c、 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运用和控制;d、 安全活动,指设备的维护和人员的保护;e、 会计活动,指货物盘点、成本统计和核算;第#页共31页f、管理活动,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即管理的职能(管理的五要素)经营:就是努力确保六种固有活动的顺利运转,以便把事业拥有的资源变成最大的成果,从而导致事业实现它的目(2) 管理的十四条原则A、分工b、权力与责任c、纪律D、统一指挥e、统一 领导F、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g、报酬合理h、集权与分权 I、等级链与跳板J、秩序K公平L、人员稳定m首创精神n、集体精神(3) 对法约尔的评价法约尔的贡献是在管理的范畴、管理的组织理论、管理的原则方面提出了崭新的观点,为以后的管理理论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2、韦伯的贡献1)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其代表作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 社会组织的基础:等级、权威和行政制(包括明确的规则、确定的工作任 务和纪律)。

2) 理想的科层组织: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 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3) 权威的三种类型:个人崇拜式权威、传统式权威、▲第7页共31页理性-合法的权威4) 科层组织的优点:连续性、明确性、合理性、合法性5) 科层组织的特点(1)任何机构组织都有明确的目标 (2)组织目标的实现必须实行劳动分工(3)按层级体系形成一个指挥链(4)人员间是一种非人格化的关系(5) 每个职位人员的挑选必须通过正式考试或者训练和教育而获得的技术资格(6) 管理人员实行委任制(7)管理人员不是他所管辖的那个企业的所有者(8) 管理人员是领取固定薪金的“专职的”公职人员;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按年资和工作成绩综合考虑决定升迁与否(9) 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法规和纪律3、巴纳德的贡献1) 经理人员的职能主要有:(1)建立并维护一个信息系统(2)他使组织中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3)明确组织的目标2) 任何社会协作系统的三要素:(1)明确的目标(2)协作的意愿(3)良好的沟通▲第8页共31页三、行为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后来发展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一)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1、 梅奥的历史背景2、 霍桑实验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实验(1924 —1927年)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实验 (1927年8月一1928年4月)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1928 —1931年)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实验(1931 —1932年)3、 霍桑实验的成果:1933年出版《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一人际关系学说主要内容:(1)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 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3) 生产率的提高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及他与周围人的关系提高工人的满意度,特别是人际关系的满意度三)主要行为科学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麦格雷戈的 xY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什和莫尔斯的超 丫理论▲第9页共31页四、 数量管理理论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为手段,运用数 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 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主要内容:运筹学系统分析决策科学化五、 系统管理理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 息的交换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提高 组织的整体效率,使管理人员不至于只重视某些与自己有关 的特殊职能而忽视了大目标,也不至于忽视自己在组织中的 地位和作用六、 权变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权变关系环 境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管理变量指的是各种管理观 念和技术七、 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80、9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本质是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代表人物:戴明和朱兰(质量管理之父)(1)关注顾客(2)注重持续改善(3)关注流程(4) 精确测量(5)授权于员工。

八、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理论新发展学习型组织精益思想业务流程再造核心能力理论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第一节道德与崇尚道德的管理一、 道德的定义道德通常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即大多数 人对一种社会现象的看法是人们用来判断某种行为是对是 错的标准不同组织的道德标准不同,同一组织在不同时期的道德 标准也不一样个人的道德标准要与组织和社会的标准相符,组织的道 德标准要与社会的道德标准兼容二、 四种道德观1. 功利观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2. 权利观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作出3. 公平观管理者公平地实施规则4.综合观在决策时综合考虑实证和规范两方面的因素主张把实证(是什么)和规范(应该是什么)综合入商业伦理中三、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1、遵守道德规范视作责任 2、以社会利益为重 3、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4、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 5、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6、具有自律的特征7、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第二节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一、 道德发展阶段人们一步一步地依次通过这些阶段,而不能跨越;道德发展可能中断,可能停留在任何一个阶段;多数成年人的道德发展处于第4阶段上道德发展阶段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