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 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2.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3.通过学习三大改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因为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学生不好理解,因此把它作为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社会主义好二、新课讲解模块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背景①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②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必要性)问题;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农业生产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那么,如何对农业进行改造呢?农业改造的方式: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②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形式主要是:土地人股、牲畜农具折价人社、统一经营、统一分配农民入社时,把私人的土地、耕牛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中到合作社里统一经营或使用,提高了效率和产量观看视频:农业互助组①改造时间:1953——1956年②改造阶段: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问题:走合作化道路的优点在那里?答案:集中力量、优势互补改造手工业的原因中国的手工业劳动者很多,生产量大,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但绝大多数是分散的个体生产者,由于生产力低、资金少,在旧社会遭受着过重的商业利润的剥削和机器工业的排挤,过着悲惨的生活建国初期,由于旧中国经济不发达,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解放后,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很大比重 —程子华《建国后的手工业合作化运动》原因1:个体私有制的生产关系严重束缚着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原因2: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什么方式?取得的结果?方式:对手工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主要也是采取合作社的方法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结果:到了1956年底,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模块二、公私合营公私合营(1)“公私合营”中的“公”指国家,“私”指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背景是: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②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营经济力量的增强,公私合营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观看视频: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1)改造时间:1954——1956年2)改造方式: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3)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思考:为什么说这种针对资本家的赎买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呢?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因此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截止1956年1月底,全国所有大城市和50多个中等城市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者,都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国家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示图片: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了解)同仁堂的公私合营 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名牌老店,创办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海内外新中国成立后,同仁堂一直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1954年,为了贯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北京市地方工业局选择同仁堂 作为接受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以大局为重,顺应历史潮流,带头实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公私合营后,同仁堂在生产、销售规模和开发新药等方面都有进一步的发展,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医药企业之一三大改造的完成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对象)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三大改造中出现的问题办大社,并大社,结果造成各种消极现象,如生产品种减少,产品质量下降,使得人民群众生活感到不便具体来说:步子太快,工作粗糙,在公私合营时“裁并”的企业、商业网点太多,使得门市部、零售点太少;大量没有剥削的小商贩、小业主也当作剥削者资产阶级分子进行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有益经验,注意吸收不够;对原有工商业者的处理欠妥当,没有使他们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历史学习精要》问题(总的概括为):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三、课堂小结四、板书设计五、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三大改造》教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当时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艰难发展,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标志本课与《土地改革》、《工业化的起步》一起构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上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下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段历史,为下一课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大改造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里程碑事件,是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2.掌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过程与方法目标】综合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三大改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几千年来的剥削历史已经基本结束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义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但是我国农业生产仍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当时,个体农民平均每户只有十多亩耕地,贫雇农平均每户不足半头耕畜、半部犁,资金也很缺乏,根本无力抵御自然灾害。
面对这种情况,国家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又取得了什么效果?【设计意图】采用问题导入法,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到新课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二、讲授新课(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的改造——合作社(1)农业改造的原因土地改革给国人带来了巨大欢喜,但是,请同学们不要忽视了我们的国情建国之初,我国农业生产仍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今天让我们跟随王老汉一起去了解那个年代的故事图片一:王国范,河北省遵化市西留村乡农民,雇农出身,家境贫寒,靠给地主家做长工维持生计,新中国的诞生使他翻身解放,笑逐颜开图片二: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出台更是令他喜出望外:终于能够得到梦寐以求的属于自己的土地了!全村的父老乡亲都动员起来,丈量田地,分牲畜、分农具,欣喜若狂地在田间地头竖起属于自己的地界碑——做了无数年的土地梦终于实现了!!!图片三:有了自己的土地,王国范生产时的干劲分外足,动员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从播种、耕种到灌溉,早出晚归,勤勤恳恳上天不负有心人,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让一家人都乐开了怀: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收获!图片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当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几乎滴水未降眼看着已经种下去的庄稼全都没有水灌溉,就要枯死,王国范心如刀绞却又无能为力:附近的河流都已经干涸见底,周围十几个乡的庄稼全都没有水浇……自己身单力薄,根本没办法抗旱救灾,这可怎么办好?【设计意图】通过老王的故事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对三大改造的背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引导学生思考:你能不能帮他出出主意,该怎么办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团结就是力量,国家为此进行了三大改造◆教师提问:三大改造的含义是什么?“三”和“改造”各指什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学生回答:三大改造指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三”指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指社会主义改造◆教师总结农业改造的原因:①土地改革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②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2)农业改造的方式图片五: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对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号召农民联合起来,组成生产合作社,共同克服困难,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有了党中央的指示,乡亲们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于是在全县、全乡迅速掀起了加入合作社的高潮,王国范也积极响应号召,和23户贫农加入了本村的生产合作社,而且光荣地成为了这个合作社的领导——他们准备大干一场了!◆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明确,农业改造的方式是什么?这种改造方式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①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教师补充: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形式主要是:土地入股、牲畜农具折价入社、统一经营、统一分配农民入社时,把私人的土地、耕牛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中到合作社里统一经营或使用,提高了效率和产量图片六:为了抗旱救灾,县政府决定在本县修筑一座水库,涝时蓄水,旱时灌溉团结的力量在此刻尽显无余,全县各乡、各村的农民们热火朝天地大修水利王国范和他的社员们也来到了建设一线,为了保住自己的庄稼,他们不辞劳苦地奋斗着图片七:不仅如此,在加入合作社以后,土地等生产资料都变成了合作社的公有财产,原本人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