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西方财政分权理论文献综述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4.41KB
约7页
文档ID:316770571
西方财政分权理论文献综述_第1页
1/7

    西方财政分权理论文献综述    李 鹏 杨硕飞财政分权理论的奠基人是蒂布特,1956年,他发表了论文《地方公共支出的纯理论》,被认为是分权理论的起点经过施蒂格勒、奥茨、马斯格雷夫、特里西等人的发展,在上世纪 90年代以来有钱颖一、罗兰、温格斯特和怀尔德森等人为代表形成了新一代财政分权理论两个主要的发展阶段为财政分权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传统财政分权理论(一)关于财政分权可以降低信息成本的论述蒂布特(Tiebout,1956)的“用脚投票”理论蒂布特预定了居民可以自由流动的前提,这样居民根据自己的偏好和收入水平寻找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成本好效用最大化间的一种理想组合而且他们会自动聚集到这一地方政府周围,同理当这一地方政府不能满足居民的要求,那么居民可以用脚投票迁移到自己满意的地区,从而促进地方政府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获得更大的财政收入另外如施蒂格勒也认为,地方政府对于辖区居民公共物品的需求信息掌控具有优势,而且对于公共产品种类和数量的选择也由不同地区的居民自行选择特里西(Richard W·Tresch,1981)提出了“偏好误识”理论,他认为,中央政府在了解公众的边际消费替代率时具有随机性,即带有偏好误识,这是由于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有距离的阻碍作用。

因此,地方分权是必要的二)财政分权与资源配置关系的论述马斯格雷夫(Musgrave,1959)认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工应该明确,中央政府主要负责跨区域的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和调控收入差距,而地方政府更加贴近基层群众,可以进行符合居民偏好的资源配置,提高配置的效率同时,不同的税种应该在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固定分配,使得地方政府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对独立的税权美国经济学家夏普(sharp)也认为,政府部门级次不同,不能相互替代因此,中央政府应该根据各级政府的事权分工,政府正常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财政资金,合理地划分财政税收权限俱乐部”理论的提出者布坎南(Buchanan,1965)认为,一个俱乐部会随着新成员的加入将降低成员的平均分摊成本,但同时也会带来拥挤成本问题因此,当俱乐部由于新成员的加入而产生的边际拥挤成本等于新成员分担运转成本时,俱乐部的规模达到了最优三)税权划分原则论述美国财政学家塞利格曼 (Seligman)提出关于税权划分的的三项原则:(1)效率原则,划分税权时可以采用征税效率的高低来评定2)适应原则,以税基的宽窄作为划分税权的标准,即在划拨税基时,地方的税基较窄,而中央的税基更为宽广,增加中央财政资金,更好的发挥中央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3)恰当原则,以税收负担是否公平作为划分中央和地方税收的标准,如所得税由全体居民负担是比较公平和恰当的,因此应由中央政府征收美国学者迪尤 (Due)认为划分政府间收入时,应该考虑效率和经济利益其中,效率原则与塞利格曼的效率原则相似,经济利益原则指划分税权时要考虑是否带来了经济利益的增加税权是否划归地方,要看划分后是否更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稳定美国著名学者马斯格雷夫(Musgrave,1983)认为税收划分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中级尤其是基层政府主要负责税基不可动或基本固定的税权2)对于那些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税种应由中央政府负责3)再分配潜力较大的税种,即用于保障社会再分配的累进税应主要由中央政府控制4)税基在各地分布不平衡的税种应由中央征收5)税基具有流动性的税种应由中央征收与马斯格雷夫的税收划分原则相类似,大卫·金(DavidN.King)提出了政府收税的“四不原则”:(1)地方政府不应征收高额的累进税,高额的累进税会降低人们努力工作的积极性2)地方政府征收的税种,税基应该具有稳定性,不应经常流动,这是为了保障征管的效率3)地方政府征税时应该考虑到区域之间的影响,不应征收可以将大部分税收负担转嫁到其他地区的税种。

4)地方政府征税时应该做到显性化、透明化,不应征收无法被本地区居民直接觉察的税种二、新一代财政分权理论自上个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在传统财政分权基础上,通过将微观经济学最新进展引入到财政分权理论研究中,形成了新一代财政分权理论,也被称作第二代财政联邦主义理论或市场维护型财政联邦主义一)财政分权机制论述温格斯特(Weingast ,1995)指出,从西方国家发展历程和经验中分析得出,当经济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的时候,市场保护型财政联邦主义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温格斯特也指出了市场保护型财政分权体制发挥作用所需要的三个基本前提:(1) 地方政府需要为经济运行提供基本的制度产出和制度保障;(2)要素在市场上可以自由流动;(3)硬性约束地方政府的预算,加强监管力度麦金农(Mckinnon,1997)认为为了达到高效约束地方政府的行为,严格执行预算制度的目的,货币投放权力与财政权力必须分离开他认为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也是受到这种观点的影响钱颖一和罗兰同意以上观点他们指出在分权制下,由于银行系统控制货币供给,地方政府不可以直接左右信贷造成经济活动的扭曲另外,政府间竞争的压力使得政府遵守市场规律,使得要素能够在市场上自由流动,降低了地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扭曲。

二)财政分权的激励相容论述钱颖一和温格斯特(Qian,Weingast,1997)借助于微观经济学最新进展,把经济人的假设扩大到政府和政府官员身上,他们认为政府官员也是一种理性的经济人,经济人的特点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他们也会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利用自己的职权谋求私利,出现权力寻租行为除此之外,由于在分权体制下,在区域间的竞争中地方政府起主导作用,政府和官员也就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所以,这几位学者认为地方政府应该对居民提供保障的同时对政府通过完善制度和加强预算约束两方面来优化政府的治理,从而实现政府官员和辖区内居民的激励相容三、新一代财政分权理论(一)财政分权与制度创新间的论述奥茨认为在信息不完全的假设下,地方政府借助边学边做的方式,采用试点的形式,从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各种实验中得到潜在利益地方政府贴近基层群众,在对辖区内居民偏好信息的掌握上具有信息优势,同时对于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也比较了解在财政分权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可以做出与自身相协调的制度安排,而其中所包含的制度知识又能通过政府间的竞争而发散开来,从而加快了其他地方的制度创新,最后使得公共政策制定上的 “技术进步”。

比如一些国家将社会保障方面的权力下放地方就是寄希望于“地方政府”这一“实验室”进行制度创新,构建出新的社会保障模式二)财政分权与官员腐败问题的论述Persson and Tabellini(2000年)指出在分权时需要对自己辖区内特定任务负责,因此其绩效也就简单的多,地方政府官员的付出和回报可以直接挂钩,这样使得政府官员更愿意承担责任,从而能改善政府官员的业绩,同时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机制也降低了地方政府官员权力寻租的空间反之在集权模式下,难以对政府官员的业绩绩效,其努力和回报没有直接联系,导致腐败的可能性增大虽然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看法,但是Raymond Fisman、Roberta Gatti(2002)通过系统性的实证分析,详细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得出了财政分权对抑制官员腐败起到巨大作用的结论三)财政分权对财政纪律的论述Luizr De Mello Jr通过对30个国家的样本经济建模分析后得出结论,财政分权失败往往是由于对地方财政缺乏控制力以及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没有协调好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容易导致地方政府的赤字偏好主[来自w]流观点也认为财政分权实施之后,地方政府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权来调整,这就使得政府管理和协调更为困难。

分权面临的最大难点就是怎样设计出一个合适的公共财政系统,来高效的提供地方公共物品,同时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顺利实施因此,可以说严格的地方财政纪律是分权的先决条件四)财政分权与环境质量的论述在分权制下,地方政府之间为了吸引企业投资,容易出现过度竞争,常常通过税收优惠和减低环境质量标准来降低企业税负和治理污染的成本,而收入的降低可能导致公共品的下降,从而使得公共服务的产出达不到帕累托水平同时导致辖区环境恶化四、对我国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的启示(一)适度分权财政分权说到底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职责和权力的划分,西方财政分权理论表明适度分权可以发挥地方政府信息优势,使得社会资源得以有效配置和制度的创新,但同时也要注意到财政分权不只是财政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也要兼顾为我国当前体制服务,集权多一点还是分权多一点要把握好度,以有利于社会整体效益的进步为依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应当继续税权财权的改革,考虑赋予地方适当的管理权,同时要硬化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二)加强监督管理我国的财政分权体制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其缺陷也凸显出来当前我国的财政资金管理不严,大量财政资金不在预算监管范围之内,造成了资金的流失;资金浪费严重;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被挤占挪用的现象十分普遍。

严抓财政纪律,强化预算资金的监管已经成为一个影响财政制度改革效果的大问题了当前,我国应进一步加大预算口径,争取将更多的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范围内管理,加大对地方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力度,并向社会公开;在信息化情况下充分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优势,形成一个全民监督和参与的现象总之,财政分权不是探讨集权和分权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一个最优分权程度的问题,也就是在利弊间进行比较,在控制与激励间进行权衡的问题作者单位:河北省财政厅 河北经贸大学)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