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下司古镇导游专用文案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625.87KB
约9页
文档ID:462713361
下司古镇导游专用文案_第1页
1/9

下司古镇欢送您!〔导游专用文案〕一、停车场导航定位1、下司古镇1号停车场2、下司民族中学停车场二、景区游览线路图1、不看表演:游览时长:1小时左右A线:桥头—清代牌坊-清江街-供销社-徽派建筑-鼓楼-邮政局-苗族寨门-芦笙广场-戏台-民国公安局-恩荣牌坊-会馆-阳明书院-惜字塔-知行楼-良心桥-名人堂-禹王宫-1808文创街-明清街-码头街-大码头-接官亭-美食街-小码头-栈道-清江街-返程B线:桥头—清代牌坊—河边栈道—小码头—接官亭—大码头—码头街—1808文创街—禹王宫—良心桥—惜字塔—阳明书院—会馆—民国公安局—恩荣牌坊—芦笙广场—戏台—鼓楼—邮政局—徽派建筑—供销社—清江街—清代牌坊—桥头2、看表演:清代牌坊-清江街-供销社-徽派建筑-侗族鼓楼-邮政局-苗族寨门-芦笙广场-《喜遇下司》演绎〔跟着演绎走,经过连心桥-码头街-明清街-婚房〕-1808街-禹王宫-良心桥-惜字塔-阳明书院-会馆-下司工坊-美食街-接官亭-小码头-栈道栈道-清江街-返程游览时长:1.5-2小时左右备注:标红色的景点目前只能参观外景三、主要游览景点:景区主打两场馆一演绎主打景点简介阳明书院 以王阳明的“诗〞与“悟〞为主线,再现王阳明 “心即理〞“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三大思想体系。

配图建议禹王宫也叫【忆.象活态展示馆】,是不可错过的听故事的地方,它是以禹王宫古建筑为根底,“源生态〞为主题,起源、生活、态度为题,打造一厅一景的活态展示馆,在这里您可以了解的下司古镇的历史文化配图建议喜遇下司喜遇下司演绎是以黔东南州民族文化、马帮文化、码头文化为主线,每天两场实景互动演出,现场重现下司多元婚俗,还设置了抢亲、互动、闹新房等环节,让游客在游览古镇美景的同时还能参与演出,享受视觉上的文化盛宴〔演绎会根据天气情况有所变更或者取消,敬请原谅〕演绎路线清代牌坊—芦笙广场—连心桥—明清街〔婚房〕演出时间早上11:00一场 下午15:00一场 〔演绎容一样〕配图建议四、团队餐厅:餐厅名称位置餐标可容纳人数用餐联系其他望江楼古镇〔清江街〕25起200人左右 蒙经理江边,观景好,可接长桌宴下司味道古镇〔明清街〕20起200人左右吴经理江边,观景好,可接长桌宴外婆点豆腐古镇〔1808街街口处〕40起100人 陆经理高端餐厅,散客可去下司黔多多餐厅下司外17路公交车终点站对面20起600人(同时进展用餐〕 黄老板可接长桌宴贵宴厅开发区科技园〔苗妹往下司古镇方向1.5公里丁字路口处〕20起600人(同时进展用餐〕 老板可接长桌宴苗都食府钱多多食府高速公路站市机电大市场20起600人(同时进展用餐〕可接长桌宴五、景区讲解员情况 目前下司古镇讲解员免费,不能提前预约讲解员,团队到团购票后,可以去游客效劳中心请讲解员为团队讲解,如果是遇到团队顶峰期,讲解员已经全部出团的情况下,请带团导游带游客游览古镇。

六、下司古镇讲解词〔参考〕 下司古镇讲解词〔车导局部〕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 “八大古镇〞之一的——下司古镇,它位于市西南部,距离市区17公里,距离高铁南站10公里,距离市129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进入黔东南的西大门〔镇远古镇、青岩古镇、锦屏隆里古镇、广顺夜郎古镇、松桃寨英古镇、赤水丙安古镇、黄平旧州古镇〕 一千多年前,由云贵高原上的僚人开展演变而来的姆佬人在这里生活,到了唐宋时期,苗族从武陵山区迁入黔东南,进入下司,成为第二批居住群体到了元朝时期,朝廷为了加强大对西南地区的统治,开场设置“土司〞,〔土司:是当时实行的一种区域自治制度〕,当时在今麻江县宣威镇瓮袍村设置“瓮袍蛮夷长官司〞,到了明洪武年间,改名为“平定长官司〞当时明王朝为了加大对西南的统治,发起了“屯边〞浪潮,一批以籍为主的“屯兵〞来到下司,成为下司第三批居住民这次屯边浪潮中还夹杂有一支少量的族群,赣江流域及赣东、赣东北一带的“东家人〞,成为下司第四批居住民 到了清康熙年间,“平定长官司〞为加强对东部苗族区域的控制,在“下司、铜鼓〞两地设立分司,因地处河流下游得名“下司〞,并沿用至今。

到现在已有600多年历史 水,是下司一切开场的源头,水,孕育着下司也成就了下司,下司位于清水江上游,发源于都匀的斗篷山,顺江而下是可进入沅江,洞庭湖,进入长江,往西是、、,清朝时期,朝廷先后三次大规模疏通清水江,使得更多船只能沿河而上,抵达下司,下司最先兴起的商业文化是木商文化,清康熙年间,人们把砍下的木头用绳子捆成木筏形式〔放排〕,放到下游的城市去买,很多商人也看到了商机,湖广、江浙的商人把布匹、油盐、瓷器等运到下司,卸货之后又由下司的马帮来送到西南各地售卖,〔同时又把云、贵、川三省的烟土、皮货、五倍子等,装船顺水而下经过沅江、进入洞庭湖销往各地听祖辈们回忆,当时的清水江比现在还要宽,最繁盛的时期,有两千多只帆船云集清水江面,近万名水客来往下司〕清朝嘉庆十三年,也就是1808年,下司被辟为水运商埠(bu)〔读第四声〕,街面上热闹非凡,据说当时的下司已是,“远藏西南山区的一处“人烟辐辏地,歌吹不夜城〞 下司的开展在清朝,鼎盛是在民国时期,民国初期开展成为闹市,当时的下司两边的街道就像这样林立着商铺,每逢赶集,街道上商贾云集、马帮成群,来自全国各地满街琳琅满目货物在此交换,饭铺、火铺、商号可谓是通宵达旦、彻夜不歇、灯火通明,当时的繁荣景象被人们称为“小〞。

随着清水江航运的兴盛,使下司成为了沅江水系距离黔中最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引来全国各地商人云集于此,随着经商人口逐渐增多,税收也是逐年增加,因此在下司建立“厘金局〞也就是现在的税务局,税务局一般都会设立在县市级别的城市,当时的下司只是一个小镇,竟然设立了税务局,可想当时是多么的繁华伴随着水运带来的繁荣商贸,下司的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开展与进步各地商人纷纷涌入下司,并带来了他们的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并世代相传、形成了影响至今的多元文化在古镇里,我们将会看到许多徽派建筑融合了当地苗侗建筑,而徽派建筑的外景和景的特征用一句话总结就是“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房屋的主体往往是苗侗吊脚楼结构,两边的墙体是由石砖砌成,修建高于主体房屋,顶上飞檐翘角形似马头,得名马头墙,由于起到防火隔火的作用也称为封火墙 那么大家也很好奇为什么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会出现徽派建筑?徽商与粤商、晋商、浙商、商一道在历史被合称为“五大商帮〞,但凡长江流域繁盛的集镇一般都有徽商活泼的身影,徽商经济建立的成功,自然使他们的建筑文化也得到首肯和推广,下司古镇商贸的繁华吸引了徽商在此定居,也就留下了他们的地方文化,在清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分治,众多、的客商沿清水江上行,在下司之地经商,形成商帮,随后建立了他们的会馆。

也是下司古镇的第一个会馆是——“两湖会馆〞随着越来越多的客商来到下司,会馆、会馆、会馆、会馆等也相继建立,这些会馆风格各异,成为了我们下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目前保存下来的会馆只有会馆、两湖会馆,其他会馆均已被损毁,目前景区正准备恢复修缮两湖会馆可以参观,也就是现在的禹王宫,会馆是典型的岭南特色建筑,岭南建筑的风格很多,有镬【huò】耳屋、骑楼、客家围屋、竹筒楼等下司古镇的会馆属于典型的镬耳屋风格,从正面看两边高耸的墙体呈镬耳形,从侧面看就像一个“凸〞字多都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外墙壁均有花鸟图案因其山墙状似镬耳,故称“镬耳屋〞 镬耳屋又象征着官帽两耳,具“独占鳌头〞之意,现打造成了涡居・膳食中心,让游客在此用餐的同时,能品茶,听戏 在会馆的侧对面,有一座阳明书院,建于明代中后期,是徽派二进门建筑,也是下司的文脉所在地王阳明原名王守仁,他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军事家,他的心学是宋明理学的另一顶峰,是晚明的官方哲学,开启了人们思想解放的潮流他出生于,成名于,悟道于,事功于XX和,明正德元年,王阳明因被宦官瑾陷害,被贬龙场〔现在的修文县〕做驿丞,也就是掌管驿站那种没有品的官。

也正因为这次陷害被贬,让王阳明日夜深思,最后顿悟,这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龙场悟道王阳明的再传弟子应鳌,万历三年,辞官返乡后回到清平老家,也就是附近庐山,后来到下司讲学,发扬于传播阳明思想,阳明学说深入下司骨髓,随之生根发芽,形成现在多元而包容的下司因此在应鳌讲学的旧址上建立阳明书院已示纪念和延续阳明学说在下司的影响和推广,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学在21世纪迎来一个研究顶峰,受到全国乃至世界的推崇我们的总书记都曾经屡次提到王阳明学说的“知行合一〞,具不完全统计不低于14次 一个成功的人必有一个传奇的故事,想了解王阳明的母亲怀孕多久才生下了他,出生后的王阳明几岁才开场说话,以及王阳明新婚之夜在哪度过的等等,等到了书院,大家都可以找打答案 阳明书院旁有一个小塔,叫惜字塔,在古代,文人最看重两样东西;一是头发,因为受之父母二是文字,古人有“敬天惜字〞的习俗,他们不要的手稿不能随便丢弃,要放到惜字塔里进展燃烧这是对文字和先贤的一种尊重在惜字塔处可以体验免费的临摹,静下心来感受阳明文化 下司古镇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小镇,多种民族在这里和谐生活,我们看到有苗族,仫佬族,侗族,瑶族、汉族等,古镇现保存下来的有苗族寨门,芦笙场、侗族鼓楼、风雨桥、汉族戏台等,在芦笙广场处就能看到一座汉族戏台融入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元素。

所以在芦笙广场、惜字塔旁会看到鼓楼、以及风雨桥,在下司古镇有两座鼓楼、两座风雨桥,这边的鼓楼叫知行楼,融入了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风雨桥叫“良心桥〞,表达的是商人在下司古镇经商要诚信经营 想知道下司首富吗?想知道下司古镇在清朝、民国时期有多繁华吗?我们就要去禹王宫了解,“禹王宫〞修建于清代,为、两省同乡会所,也叫“寿福寺〞或“两湖会馆〞,是为了膜拜大禹治水功绩、祈求行船平安所修,后来开展为“两湖〞商人集会、议事、居留同乡客商的场所 在禹王宫旁边,有一条街,取名1808,那是因为在清嘉庆十三年,也就是1808年下司正式开辟为商埠,1808文创街是一个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俗文化、传统技艺、传承人演绎为一体的体验社区,在这条街上,我们可以听到山歌传唱人在这里演唱山歌,农民画体验区,手工香包制作,蜡染、造纸体验等下司有“世界名犬之乡〞的美誉,在禹王宫里面有介绍下司犬的展厅,下司犬的特点是五红一白,鼻子、眼睛、嘴巴、耳朵、皮肤都是红色,只有毛是单一的白色,下司人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遛狗、遛鸟,下司有四斗之说,斗鸡、斗狗、斗鸟、都猪,可以说在这里生活的老百姓都比拟悠闲,早上起来吃个早餐,都还要喝点小酒,下司的老房子也挺多,在明清街上,现在还保存有100多年的老房子有50多栋,最老的一栋木楼已经有200年,在这些房子的大门处都有个“矮门〞,因为齐成人腰的部位又叫“腰门〞,这个门有什么作用呢?第一:是为了通风,第二:防止鸡鸭狗随意进出屋子偷食,第三:自家小孩爬出家门。

明清街是当时繁华的主要街道,以前从大码头上岸运货进入古镇,必须要经过这里,所以我们在这条街道上的房子,都会看到一个突出来的局部,叫“柜台〞,也叫货柜,是当时为了骑马的人购置商品时,不用下马,直接骑在马背上完成交易这条街上几乎每家都有这个货柜,说明当时的经济非常的繁华清末时期,下司因商业兴旺而引来大量的外籍客商当中,发生过许多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商业误会,也弄出过不少的笑话据说有个来自的老板,在下司街上开了一家专卖碗具的店铺那些漂亮精致的瓷器,很快吸引了当地的顾。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