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前苏联各国中医药发展概况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4.90KB
约18页
文档ID:497189451
前苏联各国中医药发展概况_第1页
1/18

俄罗斯与前苏联各国中医药发展概况ﻫ    (一)中医药发展简史ﻫ    1.初期(18世纪及其此前)    俄罗斯与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理解中医、针灸早于其她欧洲国家,可追溯至10前大概公元10世纪(北宋年间),中药与针灸就通过民间交往和国家贸易途径传入俄罗斯及至明代(公元1368~1644年),中俄接触增多,针灸已为俄国人所使用在广阔的中俄边境附近,居民开始服用中草药,针灸得以较为广泛的应用公元1689年,中俄尼布楚公约签订之后,俄国医学使团来华学习牛痘接种技术(当时欧洲天花流行),同步也考察了中国针灸术,此后俄国医学界开始关注针灸与中医公元1773年,俄国的列比奥欣研究并报道了草药的收藏与应用,其中不少品种就是中药,这是俄国研究中药的初期记载ﻫ    2.中期(19世纪~20世纪前期)    19世纪,俄罗斯某些医院开始使用针灸疗法查尔考夫斯基(Charkovsky)在《俄罗斯医学杂志》1828年第1期上撰文简介针灸疗法,并详述了她本人的针灸临床实践总结,重要治疗病种为腰痛、坐骨神经痛、多种关节炎与风湿性肌痛症此时俄国也开始摸索针灸疗效机理中草药的应用与引种逐渐开展,公元1871年,俄罗斯冒险家从国内甘肃、青海收集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北大黄)种子,种植于彼得堡并获成功,民间更普遍地应用本地草药与中药。

本世纪前期的重要发展是针灸与中药的进一步普及,针灸机理研究也获得进展1946年,苏联生理学家福尔鲍尔特,波德希亚德撰文谈针灸穴位与皮肤的生物活动点的关系,她们从生理学,解剖学角度作了大量研究,觉得针灸脑穴的实质是生物活动点医史学家弗亚兹门斯基研究针灸发展史,并宣传了中国针灸术ﻫ    3.近期(本世纪 50-70年代)    50年代,中苏建交与中苏和谐同盟互助公约签订之后,苏联就开始了针灸疗法的广泛应用和基本研究,事实上形成了“针灸热”自1956年起,苏联不断差遣专家(德柯琴斯卡娅等)来华学习针灸、中医;也邀请秦伯未等中国中医专家到苏联考察、讲学与临证应诊该国先后成立某些针灸研究组织1957年,苏联卫生部成立针灸疗法生理研究所,领导与推广中医、针灸,委任格拉申科夫专家为中医理论基本研究室领导人苏联医学科学院也成立了针灸疗法感传实验室首批来华学习的针灸人员在重要科研机构担任要职,并予以良好的工作条件,从事针灸临床与基本研究50年代~70年代,苏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针灸研究,许多神经病学家、神经生理学家、生物化学家调至有关研究机构她们注意中医针灸理论,但更注重神经反射基本理论,由于当时苏联医学的核心是巴甫洛夫学说。

巴甫洛夫(公元1849-1939年)的神经反射学说可以解释许多针灸现象,因此她们径称针灸疗法为反射疗法1976年在莫斯科组建反射疗法中央科学研究所,全苏均建立分支机构,由莫斯科的“中心”协调、指引各地研究,其中涉及新疗法、新技术的推广苏联科学院院士、全苏外科研究中心负责人彼得洛夫斯基觉得针灸镇痛效果好,因而倡议全苏各外科研究所均成立针刺镇痛小组,特别对针灸麻醉进一步研究    (二)中医药现状与发展前景ﻫ    本世纪80年代以来,针灸应用范畴渐广,波及内外妇儿各临床科室,开办了多家针灸专门杂志,其他医学报刊也常刊载针灸与中医的论文针灸医生已逾2万人,大中都市相继成立针灸学会组织,象莫斯科、明斯克、列宁格勒均有针灸学会,会员数百人,分布在本地针灸研究所或综合医院针灸科(或称为针灸部)针灸诊室内配备齐全,如①针灸挂图,有的是中国印刷品,也有日本、苏联版挂图②常备针具多种:中国华佗牌毫针或日本仿制品,电针、激光针、图钉型皮内针(揿针)、管针、三棱针等③其他治疗设备,如电按摩仪、皮肤电疗仪等物理疗法器具由于病人怕针故常用电针、光针,因而针灸治疗室常备电针治疗机、多种型号激光治疗仪、微波针灸仪、经络诊断仪。

ﻫ    对中医药的研究也很活跃,苏联本土草药资源丰富,约有4000多种,民间应用广泛,城乡医院也常常使用地产草药与中草药,约占医药总销售量的40%~50%在苏联药典中收载的草药(植物药)占24%,这些草药均有现代药学研究的可靠资料据记录,到1992年苏联解体之前已对3000多种植物药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近来,与中方的医疗合伙发展迅速,聘任中国中医师去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地医疗,使中医药的临床应用趋向正砚,逐渐运用中医理论体系指引临床实践,因而带来新的成果ﻫ    俄罗斯与前苏联其她国家有着注重针灸、中草药的优良老式,民众相信中医,政界与医学界也较少干扰,因此那里的中医药内场较为广阔,俄罗斯等地丰富的草药资源和移种中药的老式有助于中药研究,国内中医药专家可大显身手但因俄罗斯法规不够健全、经济全面滑坡等问题,带来具体运作的困难面对中医药发展的新形势,中医药自身的继承与发扬问题更加突出,故应进一步理解各国国情、民情,以便因时因地制宜              中医药管理ﻫ    中苏毗邻,有广阔的国境线,加上50年代成为政治上的盟友,因此对中医药的管理法规较为宽松近40余年,政治风云变换也每每影响中医学的传播,但总的来说是好的,并无大的起伏。

由于学术观点的差别,苏联常将针灸疗法称为反射疗法,某些管理法规和批示文献也称之为“反射疗法”云云    (一)针灸管理ﻫ    1.50年代建立有关针灸的基本法规    1957年,苏联卫生部制定“针灸疗法暂行使用条例”,1958年修订后颁布正式的“针灸疗法使用条例”总的原则是鼓励各级医疗机构应用针灸治病防病,但对针灸医生的条件有严格规定:必须医学院毕业并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上者才干学习与使用针灸疗法为了加强针灸的科研和管理,1957年苏联卫生部成立“针灸疗法生理研究所”,苏联医学科学院成立“针灸疗法感传实验室”ﻫ    2.70年代对针灸科研、临床的指引性文献ﻫ    1971年,苏联卫生部规定了针灸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但不具有强制性文献指出,那仅仅是一种原则,并非法规,各地酌情执行当时苏联卫生部长、科学院院士布·维·彼得洛夫斯基批示全苏各地“进一步研究针刺疗法及其临床疗效”不久,卫生部下达了“继续扩大针刺疗法的临床应用范畴及其研究工作”的文献,针灸合用的范畴又有扩大,并在苏联各地建立针灸科室,认真总结推广好的经验,研制新仪器全苏各研究机构,医师进修学院和其她医学院校均规定设有相应的针灸组织,并规定医师进修课程必修针灸学科,且要通过理论与实际操作考试。

ﻫ    3.加强针灸研究的组织建设ﻫ    1976年在莫斯科成立“反射疗法中央科学研究所”,全苏各地成立分支机构下属组织在全国性的研究中心协调、指引下开展工作,承当一定的临床与科研任务,并负有推广新措施、新技术的任务,还建立了生产针灸器具的工厂70年代建立的有关针灸组织始终延续下去,成为俄罗斯与前苏联各国的一种模式但到90年代,由于政治因素使经营管理不力、投入减少,因而并无大的发展ﻫ    (二)药政管理    前苏联时期,本地草药与中药在民间的应用较为自由,并无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对各级医生却有处方限制,重要是对各科医生的用药范畴有些规定,未经培训;不能随便处方中药,特别对有毒草药(如附子、莨菪类、马钱子)或矿物有毒药(如轻粉、白砒)内服均在严禁之列此外,急危病人不可先用草药,而应请西医师诊治,以防延误病情1992年8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制药工业滑坡,新药奇缺,因而中药制剂需求量大增,但也因其医药市场管理与经营不够规范,为中药进入俄市场带来难度    1.管理体制ﻫ    1992年8月后来,俄罗斯主管医药的政府部门是卫生与医药工业部(MINISTRY  OF  HEAITH AND MEDICAL INDUS-TRY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由原卫生部和医药工业部合并而成。

重要职权涉及①制定卫生、医药政策法规②审批医药、医疗器械产销公司未经批准者不得从事医药物类、医疗器械的生产与经营销售活动③审批注册药物、医疗器械的进口与使用④审查新办医院、医药生产厂家与贸易机构的经营资格,以及医药院校的审批⑤下达医药卫生事业拨款具体事务由下属医政司、药政司、教育培训司等12个司、室分别管理    俄罗斯卫生与医药工业部在89个行政区域(涉及自治共和国)设有医药管理机构,每年由这些部门向中央提出下一年度生产筹划和申请新药生产品种及数量,然后部里下达指引性生产任务与进口药物、医疗器械的筹划国家通过审批许可证控制药厂生产品种与数量在1992~1995年度,全俄各药厂申请4120个品种,国家批准2500个俄罗斯也有基本药物管理制度,颁布的药物目录规定了190种基本药物,属医疗中最常用品类,但近年未行增删,并且相应的政策法规不配套,甚至迄今尚无一部“药物管理法”,因而管理松散1992年后,俄罗斯卫生部、医药工业部合二为一的管理体制再次弱化了医药工业的领导,加上过快的私有化进程使中央政府对公司的调控、干预能力削弱公司只要不直接违背政策法规,可以自主地决定生产经营行为,药物价格放开,生产品种、数量一般由公司自定。

事实上是无序化生产,制药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个人左右药物生产全局,导致一种宏观失控和无序经营的状态中药生产品种、数量也有很大随意性,还缺少独立的管理机构    2.申办注册许可证ﻫ    药物若经合法渠道进入俄国市场,必须申办注册许可证有关药物成分检测、疗效的认定、毒理学实验等程序规定,多按一般国际惯例执行,备齐有效资料才干考虑办理注册登记,签发进口许可证此项所需费用较为昂贵,官方发布的数额是每一种品种需缴纳5,000~10,00O美元,加上中间环节的各项支出,实际费用要高出5~10倍据1996年6月俄罗斯医药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简介,每个品种(药物或医疗器械)注册费少则37,000美元,多则6万美元其中大部分金额用作打通关节的公关费,即落入政府官员及审批人员的腰包目前,俄罗斯通过正常渠道办不成的事,依托私人活动往往可获成功,法规常常不那么重要ﻫ    (三)其她管理规定    中医在俄的发展受其卫生与医药工业部医政司直接调控,管理尺度较为宽松,但常须通过私人联系、通融俄罗斯未实行全民医疗保险,但医疗事业属于社会福利,在一定范畴内,公职人员不需付费现已有所变化,较好的药物归入自费范畴大部分医疗机构属于国家与集体,较少私人开业,这与大部分欧洲国家不同。

ﻫ    俄罗斯政府对推拿、气功的管理一般较为松散,但七八十年代却遭到了短期严禁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善中苏关系后,成立了全苏武术与气功协会,在各加盟共和国发展分会,开展多种活动,均得到政府承认1992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乌克兰等国仍保存气功组织    中医药医疗、研究机构与学术组织ﻫ    (一)中医药医疗机构    1.在综合医院设立针灸科(部)或中医门诊室    50~60年代,苏联各地医院、科研机构相继成立针灸科或针灸部,也邀请中国的中医专家去开办中医门诊,但无专门的中医院近期仍然存在类似的科室,但初具规模的中医门诊部陆续成立例如苏联医学科学院全苏外科研究中心下设针灸麻醉、手术后康复及疼痛治疗部,以针灸为重要医疗手段莫斯科近郊的波德里普吉疗养院,将针刺作为综合康复治疗的重要措施已30余年莫斯科第一医院是1500张病床的大型综合医院,其针灸部在编具有高档职称的针灸师就有8名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一所250张床位的中型职工医院数十年开展针刺疗法,多配合心理治疗,水疗、中草药疗法,常用48个中医协定处方,医院印有药物构成、功能、用法的小册子,供教学与推广使用    2.中医医疗中心、门诊部或医院    资料显示,截至1991年,国内东北三省已在苏联境内建立了近百个中医药服务网点,多数在1985~1990年间建立,以苏联亚洲部分为主,每年诊断病人约20万人次,并负有带教培养苏联基层中医药人员的任务。

新疆地区则到哈萨克斯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