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维也纳看啊,这两个建筑在撕B!让你假装懂艺术去维也纳学习艺术和建筑,是希特勒 19岁未能如愿的 梦想,维也纳作为欧洲艺术汇聚点,不仅仅有音乐,也受先 锋建筑师和艺术家的青睐今天你走在维也纳的街头,被各 种欧式古典建筑迷乱了眼,当看到这两个有点不一样的建筑 时,会有何感受?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维也纳路斯楼这两个建筑代表的是 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思潮中,两种截然不同却影响深远的艺术主张,维也纳分离派(Vienna Secession )主张的“抽象装饰风”与阿道夫•路斯(Adolf Loos ) 倡导的“装饰即罪恶”曾经格格不入,相互吐槽的建筑,今 天已经成为维也纳的瑰宝,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历史背景 说起维也纳分离派,就不得不提新艺术运动,自普法战争之 后,欧洲得到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政治和经济形势稳定 不少新近独立或统一的国家力图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并打 入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这就需要一种新的、非传统的艺术 表现形式,19 世纪末的新艺术运动风作为新势力的代表,风 靡欧洲维也纳也就当然成为那个时代各种风潮的汇集地 各自主张维也纳分离派 (1897-1915)奥地利本国特色的新艺术运动,之所以叫“分离派”( ViennaSecession ),是这群先锋艺术家们的口号:“我们就是要与正 统的学院派艺术分道扬镳!”。
他们反对的正是你在维也纳随 处可见的古典主义的建筑,放到今天就是一个叫“分离派”贴 吧火了,粉丝剧增,线上有文章线下有体验馆分离派最大 的特点就是采用一种抽象的表现形式,体式简洁,线条和几 何造型连续而有力,其本质还是一种装饰运动的革新这也 是维也纳分离派的本国特色克里姆特 代表人物:克里姆特--第一主席,瓦格纳---鼻祖人物,霍夫 曼—分离派鲜明代表阿道夫•路斯(1870-- 1933 )再来看踢馆者,阿道夫•路斯(Adolf Loos )为奥地利建筑师 与建筑理论家,在欧洲建筑领域中,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先驱 者招牌标语是“装饰即罪恶”阿道夫•路斯1893年的阿道夫•路斯是一个肄业的建筑学生,也曾在美国 “北漂”三年过,无奈并没有找到建筑师的工作,却备受美国 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 )的影响,这个学派提岀了著 名的“形式服从功能”理念回到维也纳后的阿道夫•路斯了开 创了自己建筑事业,而且还作为一个新媒体人,在先锋艺术 圈子如鱼得水,并且杂志写各种文章,对于文化上的现代性 转型充满热情 终于在1908年,阿道夫公开向维也纳分离 派开撕了,1908 发表《装饰与罪恶》( Ornament and Crime)—文,探讨他与维也纳分离派艺术家(Vienna Secession )争论的情况,谈论当代内部装饰的破产,他认为装饰是一种 文化上的退化,外加装饰是不经济且不实用的,所以装饰是 不必要的。
建筑大战分离派艺术馆1898年约瑟夫•玛丽亚■奥博里希(Joseph Maria Olbrich ), 他是分离派鼻祖人物奥托.瓦格纳( Otto Wagner )的学生, 为新的协会建造了—座新的画廊大厦 也就是维也纳必看的经典 分离派艺术馆它的建成使维也纳分离派声誉大增,这就是维也纳分离派艺术家心中的精神旗帜和堡垒,代 表他们的艺术主张和新世界的向往就今天看这个建筑也是 充满了现代感,简单的立体几何形体构成的建筑主体,为了 缓和几何形式的刻板,稍加装饰,并且应用了大量的对比手 法:矩形的大与小的对比、横与纵的对比,方与圆的对比, 明与暗的对比,石材与金属的对比等会馆看起来庄重、典 雅,而安装在建筑顶部的大金属缕空球使这个厚重的纪念性 建筑变得轻巧活泼起来维白色四方形的会馆外墙浅浮雕花 饰壁,立面饰有猫头鹰与女妖美杜沙的头像,三角楣上刻着 分离派运动的主张:“每个时期都有它的艺术,每个艺术都有 它的自由”Karlsplatz地铁站1899年建成对外开放,由分离派元老人物托•瓦格纳和欧尔 布里希设计,karlsplatz地铁站也是分离派的另一大代表作 内部钢结构,外部大理石贴面,依旧是简洁几何体与局部装 饰,大面积白色和深色线条形成一种优雅庄重感,细节上有 着植物藤蔓曲线造型。
还有种宫崎骏电影的穿越感斯坦纳 住宅但是,分离派建筑的线条装饰就是阿道夫•路斯心中的刺,当 时维也纳建筑过分矫饰的风气让他抓狂,他开始不仅从文笔 上反击分离派,1910年在维也纳建造的斯坦纳住(Steiner House ),是他真正从建筑上去挑战分离派他有足够的勇气 去除建筑表面所有的装饰,在光光的墙面上割出大大小小的 方洞,他的脑中装满了白色建筑想象,在现代人看到这太正 常了,白色建筑方框窗户,但在现代主义抵达的前夜,这样 的建筑是当时人们眼中的怪物这栋屋子正面看和背面看, 很难想象他们是一个房子,有一种强烈的分离感,前面屋顶 上的筒形拱顶与建筑后部神圣的几何形之间产生了无法解 决的矛盾路斯的斯坦纳住宅已经达到高度抽象的外观式样 ——白色无饰角柱,强调建筑物作为立方体的组合同墙面和 窗子的比例关系米歇尔广场的路斯楼一年后阿道夫•路斯把他的理念放到了维也纳市中心路斯楼 完成于1911 年,位于维也纳最具象征性和中心的地段—— 哈布斯堡皇室的霍夫伯格宫殿(Hofburg )所在的米歇尔广 场对面外观是由屋顶、主体和基座做成的古典三段式,但 排除了窗边的一切装饰,单由内部空间所必需的功能性外窗 构成了建筑的整齐的外观。
这可以说是他有意回归作为建筑 原型的纯粹的古典形式,也是基于对本质的探求所达成的结 果,由格子窗自然组成的毫无装饰的外观,注视着由无比华 丽的装饰所包围的皇宫当年的市民看到这个建筑震惊了,“没有眉毛的建筑”,“下 水道井盖一样的建筑”,是当时普遍的评价,维也纳市民怎么 能接受没有一点装饰的建筑呢?等于出门不穿蕾丝边的裙 子啊!精彩的是阿道夫•路斯和反对群众来了一场正面论战, 他解释到: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建筑,需要新的真诚的生活形 态哈布斯堡皇室的华丽的宫殿对面,都是由过度的装饰和 雕刻所构成的建筑,这些建筑的构造已经成了谎言,建筑的 表情与时代相悖!20 世纪初,维也纳心目中引以为豪的哈布斯王朝也逐渐衰 落,新时代里维也纳市民渐渐开始新生活,并将这个建筑称 作路斯楼,大家开始对阿道夫•路斯的佳作和意志表示岀敬意 当代哲学家卡尔•克劳斯(Karl Kraus )如此评价这座路斯的 房子:“阿道夫•路斯在米歇尔广场上树立起来的不是建筑, 而是哲学 最后,在这场维也纳分离派与阿道夫的论战里,没有输赢, 而他们留下的建筑却成为维也纳乃至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 它们在前卫与传统之间构架出一道共通的桥梁,各自独特的 艺术性,影响到现代艺术的发展。
如果你来维也纳,亲身去 看看这两座建筑,感受下百年前那场没有结果的世纪争论 作者:Chan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