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北大红楼建筑及其历史背景北京大学红楼位于中国北京市市内沙滩北街,为北京大学老校舍之一,原名为“京师大学堂”,建于1918年红楼外型是工字形,共有4层大楼全身由红砖砌成,故称红楼现在已经成为一座展览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1918年)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沙滩五四大衔,为“工”字形四层红砖楼,建于1918年8月,是当时北京大学校本部、图书馆和文科教学楼蔡元培任北大校长以后,延聘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到北大任教,红楼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中,红楼和它北面的民主广场成为当时爱国活动的主要场所1918-1919年,毛泽东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时间轴1920年建,楼为工字形,共4层,大楼通体用红砖砌成,故称红楼1920年初,在此创建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1919年5月4日,北大学生从红楼出发到天安门举行了示威游行此后,红楼北面的广场多次成为北京学生进行革命运动的集合地点1919年到1920年曾在楼内图书馆工作任北大国文系教授时的休息室在二楼扶梯对面1953年北京大学全部搬到西郊1984年5月初设置了“红楼纪念牌”2000年迁至新址,红楼改为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并对社会开放。
具体介绍1917年初,出任校长,提出“循自由思想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并进行了大学组织机构改革,对全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原属的分科大学,由于军队占用无法收回,于是向贷款兴建了这座标志性建筑,并定为一院原京师大学堂(四公主府)为二院,北河沿原译学馆为三院1918年8月落成,是一所呈工字形四层楼房由于通体用红砖砌筑,故名红楼1918年初,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时,就成为北方革命活动中心五四”运动中,红楼和它北面的民主广场是爱国活动的主要场所1918年毛泽东首次来北京在北京大学任图书馆助理员时,接触了许多革命青年在一楼东南隅有两间向西的屋子,为李大钊办公的地方,毛泽东也曾在此工作五四”运动后,等著名的共产党人也曾在此从事革命活动北大红楼被首批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因为它是中国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而且是近代文化和民主运动的发源地许多著名学者和思想家如、、、、、、、、、、等都先后在此工作过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时,在红楼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在此建立了北方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鲁迅曾在此讲授陈独秀1916年起任该校文科学长(文学院长)、教授毛泽东1918年8月至次年3月曾在此图书馆工作过。
1919年“五四”运动,北大师生勇为先锋,红楼后的大操场是五月四日大游行的出发地(1947年定名为民主广场)1937年北京沦陷之后,红楼被日本宪兵部队占用,地下室曾被用作囚禁、迫害爱国志士的监狱1945年日本投降后,又成为北大校舍1952年院校调整后,北大迁至海淀原燕京大学旧址并与之合并为新北大,红楼改由国家文物局使用2000年国家文物局迁至新址,红楼改为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并对社会开放建筑特点 该楼位于五四大街与北河沿大街相交的西北侧,成为城市街道的重要景观平面呈工字型,地上四层地下一层,红瓦坡顶,体量高大,东西面宽100米,主体部分进深14米,东西两翼南北均长34.34米,总面积1万平方米,砖木结构,建筑造型为简化的西洋近代古典风格底层青砖墙,水平腰线以下,以宽大的水平凹线强调其厚重感二至四层为红砖墙,青砖窗套,角部以“五出五进”青砖作隅石处理檐部以西式托檐石挑出南立面中央部分墙体微向前凸,顶部上折成西式三角形山花,窗户改为一大二窄的三联窗底部入口为塔司干柱式的门廊门廊两侧坡道可供车停至门前门厅北部为主楼梯两翼各有一部楼梯,通往后院北大红楼的作用1918年初,李大钊在此创建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
1919年5月4日,北大学生从红楼出发到天安门举行了示威游行以后,红楼北面的广场多次成为北京学生进行革命运动的集合地点1919年到1920年毛泽东曾在楼内图书馆工作鲁迅任北大国文系教授时的休息室在二楼扶梯对面许多著名学者和新派人物在这里讲过课这里还集中了、国民杂志社、新文学研究会、哲学研究会等许多革新团体,《新潮》、《国民》、《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就在设在地下室的红楼印刷厂印制出版如此深厚的历史和人文渊源,使“北大红楼”历经时代变迁而始终令人瞩目,成为我国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1953年北京大学全部搬到西郊1984年5月初设置了“红楼纪念牌”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