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学习资料《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学习资料 《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是宋代词人柳永用旧曲创制的新声作品全词分为三片,三片联系紧密,完美无缺,是一篇错落有致、大开大阖的长调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学习资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柳永〔宋代〕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泛画鹢、翩翩过南浦 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沙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据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 译文: 寒云覆盖,天色暗淡,我乘一叶小舟,兴趣盎然地离开江渚越过千山万水,进入了若耶溪的深处狂怒的波涛慢慢平静,山风突然间刮起,又听到商贾们相互打招呼一片片风帆高高挂起,一条条画船轻快地驰过南浦 看岸上酒旗随风飘舞,一座山村烟云迷漫,村边还有几行经霜的树夕阳下,打鱼人敲着木榔归去残败的荷花零零落落,池边掩映一排排光秃的杨柳岸边三三两两的,是一群浣纱的少女,她们躲避着行人,羞涩地含笑相语。
行到此处,我勾起了思念,悔不该轻率地抛开闺中女子,像水中浮萍漂流难驻唉,与她的约定不知何时才能兑现?别离的情怀凄凉,只空恨年终岁晚,归期受阻泪水涟涟,凝视遥遥京城路,听那孤鸿声声回荡在悠远的暮天中 赏析: 上片首句点明时令,交待动身时的天气冻云”句说明已届初冬,天公似酿雪,显得天色黯淡扁舟”二句写到自身,以“黯淡”的背景,反衬自己乘一叶扁舟驶离江渚时极高的兴致乘兴”二字是首叠的主眼,从“离江渚”起先,直到“过南浦”,词人始终保持着饱满的游兴渡万壑”二句,概括交待了很长的一段路程,给人以“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快感觉怒涛”四句,写扁舟接着前行时的所见所闻此时已从万壑千岩的深处出来,到了比较喧闹的开阔江面上,浪头渐小,吹起顺风,听见过往经商办事的船客彼此兴奋地打招呼,船只高高地扯起了风帆片帆高举”是写实,也可想象出词人顺风扬帆时独立船头、怡然自乐的情状泛画鹢”的“鹢”,是一种水鸟,古代常画鹢于船头,这里以“画鹢”代指舟船翩翩”,轻快的样子南浦”,南岸的水边翩翩”遥应“乘兴”,既写舟行的轻快,也是心情轻快的写照从整个上片来看,柳永当时的心情是轻松开心的 中片写舟中所见,全部景物都“望中”生发,时间是“过南浦”以后,已届傍晚,地点从溪山深处转到了南浦以下的江村。
词人乘兴扬帆翩翩而行,饶有兴味地欣赏着呈现眼前的'风光望中”三句写岸上,只见高挑的酒帘风中闪动,烟霭朦胧中隐隐可见有一处村落,其间点缀着几排霜树残日”句转写江中,渔人用木棒敲击船舷的声音把词人的留意力吸引了过来,发觉残日映照的江面上,渔人“鸣榔归去”接下来却见,浅水滩头,芰荷零落;临水岸边,杨柳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透过掩映的柳枝,看得见岸边一小群浣纱归来的女子浣纱游女”是词人描写的重点,他工笔细描她们“避行客、含羞笑相语”的神情举止眼前这三三两两浣纱游女,触动并唤醒了词人沉埋心底的种种思绪,顿生羁旅行役的感慨,真所谓因触目而惊心整个中片承上启下,与下片存着内的有机联系 下片由景入情,写的是去国离乡的感慨,用“到此因念”四个字绽开此”字直承二叠末的写景,“念”字引出此叠的离愁别恨绣阁轻抛”,懊悔当时轻率离家:“浪萍难驻”,慨叹此时浪迹他乡将离家称为“抛”,更“抛”前着一“轻”字,懊悔之意溢于言表;自比浮萍,又“萍”前安一“浪”字,对于眼下行踪不定的生活,不满之情见于字间最使词人感到凄楚的是后会难期叹后约”四句,便是从不同的角度抒写难以与亲人团聚的感慨 “叹后约”句遥当年别离时分,妻子殷勤吩咐,约定归期,而此时难以兑现。
惨离怀”二句一叹现时至岁暮,但还不能回家,因而只能空自缺憾;再叹目前自己离妻子寄身的京城汴梁,路途遥远,不易到达,只得“凝泪眼”而长望结语“断鸿”句,重又由情回到景上,望神京而不见,映入眼帘的,唯有空阔长天,苍茫暮色,听到耳中的只有离群的孤雁渐去渐远的叫声这一景色,境界浑涵,所显示的氛围,与词人的感情非常合拍断鸿”句所写的是情中之景,着重表现的是寄寓景物中的主观感受下片把去国离乡的离愁和羁旅行役的苦况写得令人读来心神惨然 柳永词擅长铺叙,上、中片写景,感情悠游不迫,笔调舒徐从容,由叙述转为描绘描叙内容也从自然现象转到社会人事,整体上层次分明,铺排有序末片抒情,感情汪洋恣肆,一发难收,笔调也变得急促起来,抒写了悔当时、恨现的感情;接着的几句,围围着“别易会难”这一中心,作多角度的反复抒写音韵上,从“叹后约”句起先,用韵转密,如促节繁弦,正好适应了硬咽语塞、一吐为快的抒情须要写景,为抒情铺垫;徐缓,为急骤蓄势通篇转承自然、浑若天成,体现了柳永长调的突出优点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闻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