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胆囊切除术后胆流动力学改变及大肠癌关系探析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9.62KB
约4页
文档ID:208362895
胆囊切除术后胆流动力学改变及大肠癌关系探析_第1页
1/4

胆囊切除术后胆流动力学改变及大肠癌关系探析【摘要】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胆流动力学改变与大肠 癌发病关系及机制方法将130例胆道结石手术患者随机 分为对照组65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观察组65 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采用胆道测压技术检测两组患者, 术中、术后1、5、10、15 d胆流压力及胆酸水平变化、随 访两组患者5年、对照两组患者结肠癌发病率结果两组 术中胆流压力及胆酸水平比较(t=3. 22、2.11,P>0. 05,无 显著性差异);两组术后1、5、10、15 d胆流压力水平比较 (t=5. 11、5.25、5.36、5.88, P 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全麻下常规四孔法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胆 总管内置小儿输尿管导管,备术中及术后测压用明确胆总 管,于其上段纵行切开,长度取决于胆管结石大小胆道镜 取石,明确胆总管结石已取净,胆总管下端通畅,无严重胆 管炎症,小儿输尿管导管及腹腔引流管均引出体外,小儿输 尿管导管夹闭备术后测压,用带针可吸收缝线全层锁边缝闭 胆总管,胆道压力测定分别于术中及术后第1、5、10、15 天清晨空腹时采用中心静脉压力测定管测压,其过程由专 人严格按规程操作测压方法:患者平卧位,术中测压时须将 手术床摇平,放尽气腹,测压者站于患者右侧。

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注满压力管,压力管连接小儿输尿管导管,待压力 管内液面静止时,所显示的数值即为当时胆道静水压1.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 较用x2检验,使用SPSS 11. 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2结果2.1两组术中胆流压力及胆酸水平变化,见表12.2两组术后1、5、10、15 d胆流压力水平比较,见表22.3两组术后1、5、10、15 d胆酸水平比较,见表3 2.4两组患者5年后大肠癌发病率比较见,见表43讨论大肠癌是指大肠黏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 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是我国 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4]其中由黏膜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 统称为大肠癌,为胃肠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间叶组 织者称为肉瘤,约占大肠恶性病变的1%手术切除后的5年 生存率平均可达40%〜60%,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以及开展规范化的手术治疗仍是提高大肠癌疗效的关键[5]美国医生经过16年的随访观察,有877名有大肠癌, 排除年龄和其他的危险因素,发现胆囊切除术与大肠癌存在 显著相关性[6]近几年来国内研究主要为回顾性的,且大 多数研究显示支持前者观点本研究显示两组术中胆流压力及胆酸水平比较(t=3. 22、2.11,P>0. 05,无显著性差异); 两组术后1、5、10、15 d胆流压力水平比较(t=5. 11、5.25、 5.36、5.88,P<0. 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术后1、5、 10、15 d 胆酸水平比较(t=5. 01、5. 25、5. 16、5. 38, P<0. 05, 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5年后大肠癌发病率比较 (x 2=4. 78,P<0. 05,具有显著性差异)。

因此胆囊切除术 后胆流动力学改变可能是大肠癌发病的又一重要因素胆嚢 切除后,胆流动力学及胆汁的成分的改变可能会导致机体出 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性改变,胆囊切除后,肝脏分泌的胆汁源 源不断进入肠道,造成肠肝循环量的增加,厌氧菌与初级胆 酸在肠道中接触频繁,使其脱羟化作用增强,胆酸中次级胆 汁酸(脱氧胆酸LCA和石胆酸比DCA)比例将增多[7]次级 胆汁酸中的LCA是大肠癌促发剂;而且DCA可转化为甲基胆 蒽,后者已被证明是一种强有力的致癌物质[8],本研究认 为胆囊切除后肠道中次级胆汁酸浓度增高为大肠癌发病率 升高的原因之一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 15.[2] Madaesy L, Fejes R, Kurucsai G,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func-tional biliary pain and dyspeptic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sphincter of Oddidysfunction : effect of papillotomy, worldJGastroenterol, 2006.12 (42): 6850_6856.[3] 李运泽.胆囊结石与大肠癌的关系探讨.右江民族 医学院学报,2009,23 (6): 935.[4] 陈曼彤.大肠癌发生率与胆囊切除关系研究.中国 医师杂志,2008,5 (3): 313—314.[5] ALTIERI A, PELUCCHI C, TALAMINI R, et al. Cholecystectomy and the risk of colorectal carcinima inltaly. Br J Cancer, 2004, 90 (9): 1753_1755.[6] 蔡元坤,岳正学.大肠癌与胆囊结石相关性的回顾 性分析.实用肿瘤杂,2008,17 (1): 44—45.[7] 沈剑虹,陆品相.血清C A199检测对消化道恶性肿 瘤的临床意义.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 (20): 3056—3058.[8] Sgouros SN, Pereira sP. Systematic review: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non-invasivediagnostic methods and long-term outcomeafter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Aliment Pharmaeol Ther, 2006,24 (2): 237—246.。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