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863计划的八个领域 XX年先进制造领域863计划指南 1.工业机器人核心基础部件产业化 针对制约国产机器人产业化瓶颈问题,开展核心基础部件工程化及产业化研究,降低成本,提升国产机器人核心竞争力本项目下设4个研究方向 机器人RV减速器研制及产业化 针对国产机器人产业发展需求,开展RV减速器设计和制造、测试、寿命试验等技术研究,突破批量制造、装配过程中质量一致性和可靠性等关键技术,研制不少于九个型号RV减速器,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形成技术规范在国产机器人上实现3000台套示范应用 机器人精密谐波减速器研制及产业化 针对国产机器人产业发展需求,突破传统谐波齿形啮合设计理论,攻克高精度谐波减速器设计和制造技术,研制不少于十个系列高精度谐波减速器,所有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形成技术规范实现年产销售3~5万台谐波减速器的规模 机器人用精密轴承研制及产业化 针对国产机器人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机器人专用精密轴承设计和制造、测试、寿命试验等技术研究,研制等截面薄壁、交叉圆柱滚子两种系列轴承以及RV减速器、谐波减速器专用系列精密轴承,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形成技术规范。
在国 产机器人、核心基础部件上实现10000台套示范应用 移动操作机械臂核心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面向新兴制造业的需求,克服传统固定基座机器人的局限,提升制造过程的柔性,以柔性装配等复杂作业为目标,突破移动机械臂快速定位、快速示教、工件识别与视觉伺服、动目标自主定位与抓取等关键技术,研制移动操作机械臂系统工程样机,实现全方位移动,机械臂不少于6个自由度、最大伸展不小于1m,操作臂末端负载能力不小于5kg,并在典型行业实现示范应用 2.专科型微创手术及手术辅助机器人系统的研制 面向心脑血管、骨科等手术对智能化手术器械的迫切需求,解决手术机器人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安全可靠性高、易于操作维护等问题,研制用于单一科室手术的专科型手术,并开展临床试验本项目下设3个研究方向 心脑血管实时介入机器人系统 针对心脑血管微创介入手术,突破低剂量X线影像平板探测、三维心脑血管重建、介入导管置入辅助机构、组合导航等关键技术;研制心脑血管实时介入机器人样机系统,实现血管高精度实时三维重建以及介入导管在血管中的定位、定向与实时引导,借助机器人实现导管的自动置入完成不少于10例临床试验,并申请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 针对微创脊柱类手术,突破手术机械臂与术中影像设备的集 成技术、患者术前/术中CT影像匹配及三维重建、手术器械高精度动态跟踪、神经电位监测等关键技术,研制微创骨科手术机器人样机系统,实现术前规划与术中影像的动态融合、手术过程连续可视化、操作力反馈、神经损伤预警、以及手术机械臂的的半自主操作,并完成不少于10例临床试验 前交叉韧带断裂修复术中机器人辅助系统 针对常见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修复手术对机器人辅助作业的迫切需求,以减轻医生操作疲劳度、提高手术精确度与成功率为目标,突破基于光学导航的空间精确定位、膝关节空间的方位及屈曲角度的精确控制、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隧道定位及钻孔等关键技术,研制前交叉韧带断裂修复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实现关节镜、穿刺针与导航系统的统一和半自主操作,并完成不少于10例临床试验 3.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 面向硬脆材料薄壁复杂形面结构件等,研究相关超精密加工工艺、装备、工夹具、在机检测与监控、工艺包等成套软硬件系统,满足高端产品和关键零部件研制需求本项目下设2个研究方向 硬脆材料薄壁复杂结构件超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 针对航天航空高性能惯性导航仪等研制需求,研究硬脆材料薄壁复杂结构件超精密磨削与抛光技术,开发成套专用加工 装备、在位工具修整与监测系统,满足加工零件厚度≤,面形精度≤?m,表面粗糙度Ra≤5nm的精度要求,形成小批生产能力并开展应用示范。
微纳米压印辊筒超精密制造技术及装备 针对宽幅LED多层微结构阵列光学功能薄片制造需求,研究微纳米压印辊筒微结构超精密加工、表面涂层、工具制备和质量检测等关键技术,研制超精密单点金刚石切削机床与工具系统,加工幅面>,可加工微结构精度≤1?m,粗糙度Ra≤10nm的微纳米压印辊筒产品,在光学功能薄膜制造企业示范应用 4.材料结构一体化及非传统制造工艺及装备 面向航空航天制造行业,攻克复合材料和难加工材料复杂构件一体化加工和非传统加工方法的加工工艺原理、工艺过程及参数优化方法、装备设计和制造等关键技术,研制新型结构材料一体化加工和非传统加工工艺装备,形成工艺规范和工艺数据库本项目下设2个研究方向 弱刚度复合材料超声切削关键技术与装备(企业牵头申报) 面向复合材料大型构件的制造需求,研究弱刚度复合材料超声切削工艺技术,研发五轴联动超声振动加工装备、工具系统与工艺数据库,形成技术规范,要求振幅>10?m,加工曲面外形尺寸公差≤,在航空航天企业示范应用 复合及特种耐高温材料超高压水射流加工装备与工艺(企业 牵头申报) 针对复合材料及特种耐高温材料典型结构零件,研究超高压水射流加工工艺和控制方法、工艺参数优化、智能补偿、水射流核心部件设计等关键技术,研制5轴超高压水射流加工设备,形成工艺规范。
水射流压力>400MPa,加工材料硬度>HRC70,加工精度≤,在航空航天企业的典型结构件加工中示范应用 5.工业用低功耗、多功能微纳器件与系统 针对智能制造、工业无线传感网发展对低功耗流量传感器、多功能微纳传感器、无线传感网节点微能源等需求,攻克高性能、多功能微纳器件及系统的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出多功能微纳传感器及系统、微能源及系统、批量化流量传感器产品,提高智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并支撑工业无线传感网未来发展本项目下设3个研究方向 工业过程控制硅流量传感器及系统 针对智能制造对流量传感器的大量需求,突破硅流量传感器批量化制造技术、耐腐蚀沾污介质防护技术、测试技术、可靠性技术、处理与控制电路等关键技术,形成高可靠性硅流量传感器及系统批量生产技术规范,传感器精度误差?%,建立年产100万套的生产线,实现20万套以上应用 工业无线传感网节点微能源设计与制造 针对工业无线传感网发展对传感网节点高能量密度微能源 863计划的领域与主题 生物技术领域 优质、高产、抗逆的动植物新品种主题 基因工程药物、疫苗和基因治疗主题 蛋白质工程主题 航天技术领域 航天技术研究发展性能先进的大型运载火箭 信息技术领域 智能计算机系统主题 光电子器件和光电子、微电子系统集成技术主题 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主题 通信技术主题 激光技术领域 自动化技术领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主题 智能机器人主题 能源技术领域 燃煤磁流体发电技术主题 先进核反应堆技术主题 新材料领域 高技术新材料和现代科学技术主题 海洋技术领域 海洋探测与监视技术主题 海洋生物技术主题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主题 专项 水稻基因图谱 航空遥感实时传输系统 HJD-04E型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关键技术 超导技术 高技术新概念新构思探索 973计划 1997年6月4日,原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决定要制定和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加强国家战略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工作,随后由科技部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
实施“973计划”的战略目标是加强原始性创新,在更深的层面和更广泛的领域解决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为国家未来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实施“973计划”主要任务包括:一是紧紧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等领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自身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提供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二是部署相关的、重要的、探索性强的前沿基础研究三是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高科学素质、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四是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能承担国家重点科技任务的科学研究基地,并形成若干跨学科的综合科学研究中心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 “虚实融合的协同工作环境技术与系统” 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虚实融合是虚拟现实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复杂产品设计、重大工程论证、复杂系统模拟训练、娱乐学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重点项目以《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十一五”863计划发展纲要为指导,针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在综合考虑我国虚拟现实领域的应用需求、技术体系、研究积累和人才队伍的基础上设立的。
本项目联合国内优势技术,研究和集成虚实融合核心技术以及多种交互设备,结合国家重大专项和重要领域的需求,形成关键性单元产品并构建应用示范,推动虚实融合技术的应用,为虚实融合技术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注意事项 1.项目申请必须针对项目整体任务进行,针对部分研究内容的申请将视为无效申请申请者应根据本项目申请指南提出的名称、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主要考核指标等要求,编写《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点项目申请书》 2.项目只能由法人提出申请,可以由一家单位申请,也可以由多家单位联合申请本项目申请只能有一家牵头申请单位和一个申请负责人,分别对应于项目批准后的项目牵头单位和项目召集人项目申请负责人由项目牵头申请单位指定联合申请单位不超过10家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联合申请,项目申请团队中应有从事该项目相关应用产品的生产、研发单位 3.项目申请单位应符合的基本条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一年以上、过去两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事业法人单位,包括:大学、科研机构等事业法人;中方控股的企业法人 4.项目牵头申请单位应符合的基本条件:满足项目申请单位的基本条件,具有承担项目原型产品或关键技术研发等主要任务的能力和条件,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一定实力和影响力,具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5.项目课题负责人应符合的基本条件: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年龄在55岁以下; 具有高级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 每年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6个月; 过去三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不良信用记录 6.项目申请负责人应符合的基本条件: 具备项目课题负责人的基本条件; 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强; 能够集思广益,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公正公平,合作共事 7.具备以下条件的港澳台和海外华人科技人员可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 对于港澳台的科技人员,在满足上述2-5项条件的情况下,只要有正式的合作协议或受聘于课题依托单位,合作期或聘任期覆盖课题的执行期,且每年在课题依托单位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并由课题依托单位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对于海外华人科技人员,包括取得外国国籍和永久居留权的,在满足上述2-5项条件的情况下,只要正式受聘于课题依托单位,且聘任期覆盖课题的执行期,每年在课题依托单位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并由课题依托单位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8.项目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人员不得违反以下限项申请的规定: 为保证科研人员能够高质量地开展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