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文 | 刘禹锡 “铭”和“说”都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查找资料,说出几篇属于这两种文体的文言作品 认真阅读课文,参考注释或工具书,试着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陋室铭⑴ 唐 |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⑷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⑸谈笑有鸿儒⑹,往来无白丁⑺可以调素琴⑻,阅金经⑼无丝竹之乱耳⑽,无案牍之劳形⑾南阳诸葛庐⑿,西蜀子云亭⒀孔子云:何陋之有⒁? 〖注释〗 ⑴选自《刘禹锡集》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⑵[名]出名,有名 ⑶[灵]神异 ⑷[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困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⑸[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⑹[鸿儒]博学的人 ⑺[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⑻[调素琴]弹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⑼[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⑽[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⑾[无案牍(dú)之劳形]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案牍,指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 ⑿[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⒀[西蜀子云亭]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西蜀,今四川子云,即扬雄(前53—18),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哲学家、文学家 ⒁[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译文+批注】 在《辞源》当中,“陋室”,解释为“简陋的屋子”《汉语大词典》中“陋室”: 简陋狭小的屋子《论语?子罕》篇曰: “子欲居九夷或曰: ‘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此处“陋”是隐僻之义 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刘禹锡运用短短的八十一字,简单表明自己的志向及修德的方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这是简单陋的屋舍,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批注]山水仙龙和陋室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山、水”比喻房屋,“仙、龙”比喻有品德、有才德的人,“不在高”“不在深”暗指“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居室”和“人”的关系也是如此,陋室借道德高尚之士芳名远扬作者以比兴的方式开头,引出陋室的寓意,“惟吾德馨”正是通篇文眼所在。
惟吾/德馨,惟/吾德馨,惟吾德/馨,不同断句方式,表达意思不同,可揣摩比较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批注]“上”“入”两个拟人化动词用得非常传神,这两个字将静景写活室外青苔滋长到台阶上来,草色青青映入到门帘,也是碧绿一片,不仅体现了环境的清幽,还体现了刘禹锡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心态平和清净,人与自然合一,既有精神又有情味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说说笑笑的是学部在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读书人一般有功名)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拢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 [批注]真的有大儒与刘禹锡在一起谈笑畅饮吗?此处和前面的“苔痕上阶绿”不是矛盾了吗?这里的鸿儒和白丁该怎么理解?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草玄亭 [批注]引前贤陋室作比,修身养德、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情怀已渗入刘禹锡的骨髓, 成为他思想境界、人生理想的一部分暗示自己见贤思齐的远大志向,再以圣人之言为据,强调陋室确因德馨而不陋。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