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全面质量管理tqm20787

kms****2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87MB
约74页
文档ID:40914412
全面质量管理tqm20787_第1页
1/74

1引言引言 【本讲重点】 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 世界范围内 TQM 的实施状况和代表人物 TQM 八大原则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的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 质量管理部的部长菲根堡姆(A.V.Feigenbaum)博士1961 年,他出版了一本著作,该书 强调执行质量只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应该使全体人员都具有质量的概念和承担质量 的责任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企业内各部门中做出质量发展、质量保 持、质量改进计划,从而以最为经济的水平进行生产与服务,使用户或消费者获得最大的 满意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QMTQM)的四个发展阶段)的四个发展阶段 从 1961 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开始,世界各国对它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 究,使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应用和发展概括地讲,全面 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日本从美国引入全面质量管理 1950 年,戴明博士在日本开展质量管理讲座,日本人从中学习到了这种全新的质量管 理的思想和方法当时,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概念并没有像如今一样被完整地提出来, 但是它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到 1970 年,质量管理已经逐步渗透到了 全日本企业的基层 ◆质量管理中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日本企业从质量管理中获得巨大的收益,充分认识到了全面 质量管理的好处日本人开始将质量管理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并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 算机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在这一阶段获得了新的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得到标准化 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这种管理方法1986 年,国 际标准化组织 ISO 把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标准化,并于 1987 年 3 月正式颁布 了 ISO 9000 系列标准,这是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因此,我们通常所熟悉的 ISO 9000 系列标准实际上是对原来全面质量管理研究成果的标准化 ◆质量管理上升到经营管理层面 随着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往更高层次发展,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被提升到经营 管理的层次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很多知名学者如朱兰、石川馨、久米均等人,都 提出了很多有关这个方面的观念和理论, “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的生命线”这种观念逐渐被 企业所接受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QMTQM)在国外的实施现状)在国外的实施现状 60 年代以来,菲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但是由于国情不 同,各国企业在运用时又加进了一些自己的实践成果,各有所长。

目前,全面质量管理已 经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整个世界的工业需要恢复全面质量管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 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 、以日本为代表的“日本系统” ,以及以前苏联和东欧 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系统” ,这三种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各有自己的特点 ◆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2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提到无缺陷运动这项活动来源于二次世 界大战期间,当时为了能够确保军品的生产质量,各个工厂成立了一些最新的质量管理组 织机构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第一次展开了质量成本或质 量费用的研究,即认为质量管理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故障费用、评价鉴 定费用和预防费用等 ◆以日本为代表的“日本系统” 从 70 年代开始,日本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它是在美国经验的基 础上发展出了 QC 小组这种全民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形式,QC 小组成为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 核心要素之一,菲根堡姆等质量大师都曾到日本激励推动 QC 小组的活动到 70 年代末期, 日本国内已经发展出了 70 万个QC小组,共有 500 多万成员参与了QC小组活动,这样就 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系统” 。

◆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系统” 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业生产,二战结束后前苏联和东欧开始了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 代表人物主要有布拉钦斯基和杜布维可夫,他们在前苏联从军品向民品的转换生产过程中 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模式前苏联国家为了鼓励质量改进,将杜布维可夫所创造 出来的系列方法称为“萨莱托夫制度” 在“萨莱托夫制度”中,对产品或零件制定了明确的规格和标准,这样就使得零件的 使用相当便捷,而且能大幅度降低生产的成本提出生产合乎标准的产品的概念,是质量 管理思想上的一个飞跃此外, “萨莱托夫制度”还提供适当的信息、测定仪器、操作方法 来生产并进行充分的培训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QMTQM)在我国的发展)在我国的发展 粉碎“四人帮”以后,整个国民经济急需启动和发展,质量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 表 1-1 所示,我国的全面质量管理从最初的“质量月”活动开始,逐步发展为声势浩大的 QC 质量小组活动表表 1-11-1 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发展状况1978 年 9 月机械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第一个“质量月”活动1979 年质量管理协会成立1980 年《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制订1990 年以后开始贯彻执行 ISO 9000 质量标准和质量体系认证最近 20 年来QC 小组注册数量达到 1554 万个世界范围内 TQM 的实施状况和代表人物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QMTQM)在国外的实施现状)在国外的实施现状 60 年代以来,菲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但是由于国情不 同,各国企业在运用时又加进了一些自己的实践成果,各有所长。

目前,全面质量管理已3经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整个世界的工业需要恢复全面质量管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 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 、以日本为代表的“日本系统” ,以及以前苏联和东欧 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系统” ,这三种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各有自己的特点 ◆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 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提到无缺陷运动这项活动来源于二次世 界大战期间,当时为了能够确保军品的生产质量,各个工厂成立了一些最新的质量管理组 织机构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第一次展开了质量成本或质 量费用的研究,即认为质量管理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故障费用、评价鉴 定费用和预防费用等 ◆以日本为代表的“日本系统” 从 70 年代开始,日本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它是在美国经验的基 础上发展出了 QC 小组这种全民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形式,QC 小组成为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 核心要素之一,菲根堡姆等质量大师都曾到日本激励推动 QC 小组的活动到 70 年代末期, 日本国内已经发展出了 70 万个QC小组,共有 500 多万成员参与了QC小组活动,这样就 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系统” 。

◆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系统” 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业生产,二战结束后前苏联和东欧开始了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 代表人物主要有布拉钦斯基和杜布维可夫,他们在前苏联从军品向民品的转换生产过程中 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模式前苏联国家为了鼓励质量改进,将杜布维可夫所创造 出来的系列方法称为“萨莱托夫制度” 在“萨莱托夫制度”中,对产品或零件制定了明确的规格和标准,这样就使得零件的 使用相当便捷,而且能大幅度降低生产的成本提出生产合乎标准的产品的概念,是质量 管理思想上的一个飞跃此外, “萨莱托夫制度”还提供适当的信息、测定仪器、操作方法 来生产并进行充分的培训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QMTQM)在我国的发展)在我国的发展 粉碎“四人帮”以后,整个国民经济急需启动和发展,质量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 表 1-1 所示,我国的全面质量管理从最初的“质量月”活动开始,逐步发展为声势浩大的 QC 质量小组活动表表 1-11-1 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发展状况1978 年 9 月机械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第一个“质量月”活动1979 年质量管理协会成立1980 年《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制订1990 年以后开始贯彻执行 ISO 9000 质量标准和质量体系认证最近 20 年来QC 小组注册数量达到 1554 万个全面质量管理的代表人物全面质量管理的代表人物4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各个代表国家根据自己的经济模式不断开发出具有自 身特色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此外,一些质量管理大师也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和完善做 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代表人物主要有戴明、约瑟夫·朱兰、菲利普·克罗斯比,以 及日本的石川馨、新卿重夫等戴明戴明 戴明博士生于 1960 年,他在休哈特的统计过程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近年所提出的 质量管理的 14 个要点已经成为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戴明博士最早提出了 PDCA 循环 的概念,所以又称其为“戴明环”,PDCA 循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PDCA 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企业的 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 PDCA 循环中, “策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 的管理循环是现场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的基本方式,它反映了不断提高质量应遵循的科学程 序PDCA 循环包括了四个阶段,如图 1-2 所示图图 1-21-2 PDCAPDCA 循环的四个阶段循环的四个阶段约瑟夫约瑟夫··朱兰朱兰 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除了戴明博士,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是约瑟夫·朱 兰约瑟夫·朱兰博士出生于 1904 年,在工作实践中逐步成长为一位著名的质量大师,他 所提出的质量三部曲和质量螺旋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最大贡献。

 质量三部曲 质量三部曲指的是质量策划、质量改进和质量控制,通过识别顾客的要求,开发出让 顾客满意的产品,并使产品的特征最优化,同时优化产品的生产过程这样不但能够满足 客户的需求,也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 质量螺旋 所谓质量螺旋,就是要求我们首先去识别顾客的需求,开发出适合顾客需求的产品, 然后生产和销售这样的产品,使顾客获得满意顾客得到满意之后又会产生新的需求,企 业可以根据顾客的新需求进行新一轮的循环菲利普菲利普··克罗斯比克罗斯比 菲利普·克罗斯比博士出生于 1926 年,他的主要著作《质量是免费的》和《质量没有 眼泪》 ,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对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 用,是质量管理的经典著作之一 菲利普·克罗斯比博士最早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提出了质量成本的定义质量成本是产 品总成本的一部分,它包括确保满意质量所发生的费用,以及未达到满意质量的有形损失 与无形损失,如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故障成本等石川馨、新卿重夫石川馨、新卿重夫 日本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充当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整个日本企业由于实 施 QC 小组活动而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生产和科研成果。

在日本轰轰烈烈的 QC 推广活动中,最为醒目的代表人物为石川馨、新卿重夫 ◆石川馨 石川馨出生于 1915 年,他率先将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了质量管理过程当中5后来,他又总结和发明了质量管理的七种工具,这几种管理工具实际上就是统计技术和计 算机分析技术在质量控制活动中的具体应用形式 ◆新卿重夫 新卿重夫出生于 1909 年,他主要提出了零缺陷质量管理的概念新卿重夫博士对质量 管理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一分钟更换模具体系一分钟更换模具体系要求我们在更换产 品生产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更换。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