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成才之路》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全套)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46.51KB
约14页
文档ID:2974248
《成才之路》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全套)_第1页
1/14

高一历史必修一 课时作业1作业 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再根据“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的现象可知,公有制逐渐被私有制取代因此, “大道”是指禅让制和公有制,故选 A 项 答案:A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 2070 年,商朝建立于公元前 1600 年,周朝建立于公元前 1046 年 答案:C3.解析:本题考查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信息“占卜予以决定”等可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A、C、D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B4.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商朝时期王室内部为了争权夺利出现了纷争题干并没有提到商朝实行分对制、宗法制以及迁都等问题所以符合题意的只有 C 项答案:C5.解析:结合题干图片中“晋” “卫” “齐” “鲁” 等信息可知,此图为西周的分封形势示意图因此,图片反映的政治制度为分封制 答案:C6.解析:从“责令” 到“求” “告” ,反映出周王地位的下降,是王室衰微的体现答案:A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由史料中的“宗,尊祖庙电”可知宗法制涉及血缘关系答案:C8.解析:由材料中“惧其散而无统也” 可知大小宗之法的实行在于稳定统治秩序答案:D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宗法制宗法制解决了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故选 B 项答案:B10.解析:中国的姓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因此,中国人强调姓是强调家族宗法血缘观念答案:B二、非选择题11.答案:(1)政治制度:分封制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2)关系:诸侯为周王臣下,服从周王命令义务:保护周王室;忠于职守;保卫封地;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述职3)变化: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原因: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微,无力再控制诸侯12.答案:(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3)价值: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

不拘泥于参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均可)作业 2: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结束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秦朝故选 D 项 答案:D2.解析:秦统一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 221 年,属于公元前三世纪晚期故选 D 项答案:D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A、B、C 三项在西周时已实行,秦统一后创立了皇帝制度 答案:D4.解析:材料“法令出一” “别黑白而定一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都反映了皇权至上和专制独裁,这一制度是指皇帝制度 答案:B5.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九卿主要为皇帝、皇室服务,体现了秦朝政体化国为家,君权至上的本质故选 B 项 答案:B6.解析:由历代效仿和通令全国使用,反映了皇权的至高无上A、C、D 三项表述明显错误答案:B7.解析:题干中材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是秦朝郡县制的体现,因为郡县制下的地方郡守、县令都由中央任命,由中央把持 答案:C8.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从材料“新型国家之职” “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获得信息 “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说明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

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形成了垂直管理体系,故 D 项正确A、C 两项不是加强地方管理,排除;B 项分封制造成地方权力过大,不能体现“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 答案:D9.解析:柳宗元的话指出,有人认为夏、商、周、汉因为实行分封制而长久,秦朝实行郡县制短暂而亡,这是不知道其中的道理的意思是批评持这种看法的人答案:C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是指周朝的分封制, “秦以后之郡县政治”是指秦朝的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不是地方制度,故 A 项错误;以血缘为纽带的是分封制,故 C 项错误;秦朝是第一个封建王朝,分封制实施于奴隶社会的周朝,故 D 项错误分封制以血缘宗法制度为基础,属于贵族政治;中央集权制打破了血缘关系,由皇帝任免官吏,属于官僚政治答案:B二、非选择题11.答案:(1)材料一认为秦朝灭亡是由于采用了郡县制;材料二认为秦朝灭亡是由于秦朝的暴政激起了人民的反抗,而不是郡县制的过失;材料三认为郡县制的推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没有关系符合社会实际的制度创新能促进社会进步,但王朝的衰亡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采用何种制度必须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

12.答案:(1)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2)皇帝制度体现了皇帝的独尊、皇位的世袭和皇权的至高无上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诸卿分掌政府的各个具体职能部门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牵制3)郡县制原因:分封制是造成天下动荡不安的根源,郡县制有利于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高一历史必修一 课时作业2作业 3: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汉武帝时期地方王国势力发展已经危及中央集权,为此他在位时期颁布了“推恩令” ,逐渐削弱王国封地,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2.解析:题干中左图反映了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而右图反映的是元朝的行省制由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逐渐得以加强答案:C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儒臣……分治大藩” ,是指宋初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目的是为了防止地方割据专权答案:C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三省六部制的识记能力中书、门下和尚书省分管决策、审议和执行答案:B5.解析:中书省和门下省是当时最重要的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的组成部分根据它们的职责可知 D 项正确答案:D6.解析:结合宰相制度的演变可知,唐朝的三省制下互相平衡与牵制,政府拥有最高决策权。

答案:C7.解析:题干“《汉书》记载” “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说明是汉代开始实行的察举制 A 项世卿世禄制是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B 项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的选官制度;D 项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的选官制度答案:C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察拳制从材料中的“举秀才,不知书” “察孝廉,父别居”信息可知,当时的察举制的弊端已经充分暴露,所以符合题意的只有 B 项A、C 两项不符合史实;D项题干材料无法体现答案:B9.解析:科举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关键是因为它所体现出来的理念和思想——公平竞争答案:A1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从汉至元,上述政治机构的设置目的是解决君权和相权、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这两对矛盾,反映了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从所学知识中可知 A、B、D 三项表述都不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11.答案:(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承袭秦制2)分封诸侯王国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3)颁布“推恩令 ”,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的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

12.答案:(1)地位:辅佐君主,位高权重弊端: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易造成政局动荡2)分工明确,效率提高;三省相互牵制,避免了权臣专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作业 4: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并且规定以后不准再立丞相故正确答案为 C 项答案:C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明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答案:C3.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洪武皇帝……特别的政府部门”和所学史实可知,朱元璋为了解决废丞相,权分六部带来的繁重的工作量,设立了殿阁大学士答案:B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材料主要表明了明朝的政局由互相倾轧到内阁大学士拟出处理意见,表明了内阁的政治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B、D 两项表述错误,C 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答案:A5.解析:明朝时期设立的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制度是皇权加强的表现,充分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化答案:D6.解析:明朝时期的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虽然后来内阁地位有了提高,但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决策机构它是皇权加强的表现之一。

题干材料充分反映了当时内阁制度这一特点答案:A7.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机构精简” “迅速处理军国大事” 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答案:C8.解析:赵翼所描述的机构是清朝时期设立的军机处,军机大臣每天只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答案:D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清朝雍正年间,设置军机处答案:A1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概念的理解结合从秦朝建立这一制度到清朝这一制度发展到顶峰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基本特征是建立皇权绝对权威、皇权控制中央机构、削弱地方权力、注重思想控制所以正确答案为 B 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11.答案:(1)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避免君主独断等2)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等分理全国军政、行政等事务;各部门相互监督和牵制,保证全国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3)趋势:不断调整中央行政机构,相权不断削弱乃至废除,皇权不断加强12.答案:(1)内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2)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成为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 高一历史必修一 课时作业3牵制。

3)表现: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作业 5:参考答案1.答案:A2.解析:古代雅典直接民主制度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地理环境、海洋文明是其形成的地理因素,是客观的原因;雅典民主制为吸取外来文化提供了条件,公民政治素质提高是伴随着雅典民主制度的发展而发展的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与雅典直接民主制度形成直接相关,是其形成的前提条件答案:A3.解析:乡镇会议式的民主主要是人数相对较少,民主相对更加直接古希腊是一种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这种体制为雅典直接民主提供了条件答案:A4.解析:古代雅典民主政体主要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等得以充分体现,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机构,而不属于古代雅典机构答案:A5.解析:古希腊人中自由人实际上是指古希腊的公民,而公民是指成年男性公民,不包括妇女、儿童、奴隶以及外邦人答案:D6.解析:雅典伯利克里执政时期,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为吸引公民观赏戏剧,还特意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故正确答案为 B 项答案:B7.解析:雅典民主政治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定的过程,其中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正式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黄金时代” 。

答案:C8.解析:雅典民主政治中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改革的“黄金时代” ,公民大会依然是最高权力机关答案:A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了民主的轨道;克利斯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