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任务中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编三下第三单元整体设计与思考作者:杨静刘春来源:《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21年第4期文|杨静刘春在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中,“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统编教材非常重 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下第三单元是首个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组织的单元 单元导语“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点明了单元的人文主题选编的课文、课后思考练 习题以及综合性学习内容都指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以创设真实的大情境,贯穿整个单元 学习的大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做语文的事情,让传统文化和儿童生活有机融合, 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获得言语经验,形成文化理解,体验文化魅力,获 得文化滋养,传承文化精神一、创设贯通古今的真实情境,帮助儿童在整合的任务中获得新的文化经验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从不同视角、不同领域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诗三首》分别描 绘了人们过春节、清明节和重阳节的情景,呈现了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纸的发明》重 点突出了蔡伦造纸术的发明对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价值;《赵州桥》赞美了中国古 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则介绍了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再现了 古都岁月与生活场景。
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本单元涉及到了节日、发明创造、建筑和艺术等不同的文化传统类型,无论是从文本内容、言 语形式,还是综合性学习方式,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都是新鲜和陌生的一)优化主题情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我们依据单元目标和内容,优化单元原有主题“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设计了 “向世界介绍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真实的任务情境,统领整个单元的学 习我们将单元主题情境描述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今天,我们仍然和古人一样过着节, 仍然用着一千九百年前发明的纸,仍然走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建造的桥上……学习精彩的诗文名 篇,发现身边优秀的传统,向世界介绍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真切 地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和鲜活,了解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才干首先,以“今天,仍然和古人一样过着节,仍然用着一千九百年前发明的纸……”为真实 的生活情境,打通历史和现代、文化和生活的血脉,让传统文化变成儿童身边“活”的文化, 巧妙消除儿童心中的文化隔膜心理、文化认知不足等学习障碍,让儿童对传统文化有了熟悉感、 亲近感,更让认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真实的价值和内心的认同。
其次,以“介绍”作为主要的语文实践方式,以儿童作为“龙的传人”为介绍主体,以 “世界”作为表达对象,在角色代入、任务驱动的过程中,打通阅读与表达两个领域,深度融 合“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和“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 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的单元语文要素引领学生在“向世界介绍悠久灿烂的中华文 化”这一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学习课文介绍各类优秀传统文化的言语经验,主动理解、转化成 自己的语言运用经验,并在具体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自然而深入地传承、弘扬和宣传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二)形成任务框架,让儿童用语文的方式传承文化语文学习的大任务摈弃了以单篇课文为单位的孤立的课时任务,它依据单元目标、单元内 容而设计,整合了识字写字、课文阅读、习作、课外阅读等内容,构建四个子任务、九个活动, 形成了可操作的单元任务框架聂1;次单元任务框架—iisz-ser任务一是“我们和古人一样过节”整合了课文《古诗三首》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 日”从诵读古诗到搜集节日资料,从传统节日到生活中的节日习俗,学生身临其境,像古人 一样过节,和家人一同过节;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家庭氛围中,感受节日文化的共性和个 性,既有历史的传承感,又有现代生活的创造性。
任务二是“一张用了一千九百年的纸”将课文《纸的发明》与课后阅读要求、“资料袋” 等整合起来,再次开展一次小综合学习,举办“不变的中国纸一一纸文化小讲坛”,从课文阅 读到宣讲表达,在富有创造性的读写活动中,感受绵延数千年的“中国纸”至今依然影响着人 类文明的发展,表达由衷的自豪感任务三是“一座建了一千四百多年的桥”引导学生围绕赵州桥的坚固与美观,围绕“为 什么,能走一千四百多年”“凭什么,让人流连忘返”两个问题展开学习活动,学习作者是怎 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以“我是国宝守护人”的角色介绍赵州桥神奇的建筑智慧任务四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将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与语文园地“日积月累” 的内容相关联,设置两个活动一一“画里繁华和精彩”与“讲讲更多的中国文化”,从课本呈 现的节日文化、纸文化、桥文化、画文化走向“文房四宝、雅人四好、花中四君子、中医四 诊”,将学生引向更为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提供真实的交际性任务,促进儿童在真实的场景中达成文化理解与表达“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言语交际过程本单元的大任务具有很强的交际 性,任务的完成过程是师生、生生间平等对话、理解的过程。
大任务创设的言语环境是学生的 交际需要,基于这样的真实需要,学生在阅读与表达中才能走向真正的文化理解一)在真实的言语交际环境中提升文化感受力基于本单元以综合性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编排意图,我们设计了 “向世界介绍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大任务以任务驱动,链接生活,展开综合性学习活动,提供各种言语交际的机会,帮助学生理解 文化、传递文化,将抽象的文化符号变成真实可感的生活体验例如在任务一“我们和古人一 样过节”的学习中,学生先从生活中的节日入手,链接古诗中的节日,感受古诗中的节日文化 意蕴顺势进入“传统节日我感兴趣”的活动板块,学生通过向长辈询问、走进民俗博物馆、 网络查询、图书馆查询等多种渠道,了解中国丰富的节日文化,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参考书上 的表格,或者用拍照、录音、录像、摘记、画图等多种形式记录搜集到的资料学生在家庭、 学校、社会等不同的场景中搜集、梳理、记录材料的过程,是语言学习的过程,更是文化浸润 的过程在“分享我家过的中国节”交流展示活动中,学生纷纷介绍自己家里过节的传统,在 互相观摩与交流中,亲身感受到伙伴们理解文化、传递文化信息、表达文化情感的方式在这 样的言语交际环境中理解文化,就突破了仅仅以理解课文内容为学习目标的局限,而是用鲜活、 丰富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学习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 更重要的是深刻理解了文化对于生活的意义二)在丰富的言语交际活动中锻炼文化表达力实践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设计有趣且有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可以增强活动的互动 性、合作性和对话性,从而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吸收文化、提升素养,达到学语言、 用语言,学文化、用文化的理想境界在任务二的第二个活动“变来变去,还是这张纸”中, 我们设计了“‘纸文化’小讲坛”,这是学生继任务一后,再次开展的综合性学习,通过整理 课文、课后“资料袋”《纸的家族》以及自主搜集的资料,理解一张纸所传承的中国文化,感 受中国古代发明对全世界的重要意义‘纸文化’小讲坛”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 自信任务三的第二个活动“凭什么,让人流连忘返”中,我们设计了 “我是‘国宝守护 人’”,学生搜集更多关于赵州桥的资料,讲述了许多国宝背后的故事,最后以“国宝守护人” 这种身份来讲述,增强了文化责任感这些说明性言语交际环境的创设,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 活动中自主表达、个性表达,关注古代文化、发现当代文化,成为行走的文化使者三、展开真实情境中的评价性任务,在教学评一致中创生文化传承新路径“让学生经历各种复杂开放性的现实情境,解决有意义的真实任务,是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发 展水平的重要依托。
大任务设计将测评置于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不但考查语文素养达成情况, 而且在测评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校园中的传统文化景观设计与改造同学们,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和古人一起过节,看了一千九百年前造纸术的发明,走过一 千四百多年前的赵州桥,欣赏了名扬中外的《清明上河图》,真切地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才 干中国文化代代相传,中国精神生生不息!在你的校园里有哪些传统文化景观?你喜欢吗? 有什么建议?你想怎样设计呢?各小组把建议汇编成册,作为“六一”的礼物送给校长吧!我 们的校园可能会因你的智慧而改变,传统文化将在你的手中传递!具体要求:1. 找一找一一“寻找校园中的传统文化”小组分工,走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寻找中国 传统文化拍照或用笔记录下来,多渠道收集资料,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的传统文化展开 进一步了解2. 议一议一一“我给校园中的传统文化景观打个分”小组交流,整理资料,汇总问题, 讨论改造方案,可以邀请老师、家长或者这方面的专家共同参与3. 写一写一一“我的校园我做主,改造校园我能行”怎样改造原有的设计呢?你可以给 校长写一封建议信最后,全班进行汇编测评贴近真实的生活情境,最容易激起学习的内部动机。
此时的测评已经不是知识的再现, 而是用自己体验的、认识的、理解的文化来满足生活的需要,文化传承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油然 而生,这便形成了一条通过测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的新路径当然,开放、多元、复杂的 测评任务需要有与之匹配的测评标准3 iTH挪51 并卧侦M附酬戕E略rtU册占朔就虻口已批版 m-.骐白母iLttaai.七北气瀚uh置nm 凯俄屿“Hir*甘牌,快湖蛹伽怙制gL :站 mLUEM别S E.电牛罕M并诚料工常tft?铁M*E.批m蚱疏抻上梢耳H颁粗位*的耕#腿,址神(崩 加押蛇足”计才LHi^H t* !LE¥欢姗(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34中附属小学/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责任编辑王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