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医院项目绿色施工方案目 录编制说明 11 编制依据 12 编制人员 13 编制发放范围 1第一章 工程概况 3第二章 绿色施工考核标准 31、 环境保护 3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54、节能与能源利用 55、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 56、施工管理 57、职业健康安全 6第三章 绿色施工组织管理 71、组织管理 72、规划管理 83、实施管理 84、评价管理 85、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8第四章 环境保护措施 91、扬尘控制 92、噪音与振动控制 113、光污染控制 114、水污染控制 115、土壤保护 126、建筑垃圾控制 13第五章 安全防护措施 141、“三宝”的保证措施 142、施工现场洞口、临边防护及典型楼层防护布置 152、防坠落安全防护措施 193、群塔作业安全措施 194、大型施工机械的安装、使用和拆除安全保证措施 215、中小型机械设备的安全措施 296、临时用电系统的安全措施 31第六章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措施 331、节材措施 332、结构材料 343、围护材料 354、装饰装修材料 355、周转材料 36第七章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措施 361、提高用水效率 362、非传统水源利用 383、用水安全 38第八章 节能与能源利用措施 381、节能措施 382、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节能 393、施工用电及照明 39第九章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 401、临时用地指标 402、临时用地保护 413、施工总平面布置 41第十章 绿色施工的“四新”应用及技术创新点 421、建筑节能方面 422、节水技术 423、节材技术 424、节地技术 43第十一章 主要机械设备详表 43第十二章 绿色施工购置清单 47第十三章 工作人员投入详表 50第十四章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52编制说明1 编制依据1.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2006年版)》(GB50325-2001)1.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10项强制性国家标准》1.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1.4《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1.5《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试行修订稿)》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1.6《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93号令)1.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 编制人员王艳波、吴艳明3 编制发放范围分公司:工程部、技术部、商务合约部项目部:项目经理、技术经理、生产经理、商务经理、工程部、质量部、安全部、商务合约部第一章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物流加工区商住生活区内,环河东路与东五道交口,西至规划支路、南至东六道、东至环河东路北至东五道。
本工程共三个单体:医技部,层数一层,建筑高度6.70m;门诊部,层数四层,建筑高度20.30m;住院部,层数十层,建筑高度41.45m;地下室为整体地下室,面积为23965㎡一期总建筑面积为:105205㎡工程总造价9亿元结构形式:框架、框架-剪力墙本工程开工时间为2012年5月18日,竣工时间为2014年8月31日第二章 绿色施工考核标准1、 环境保护1.1 扬尘控制(1)现场目测无扬尘、主要运输道路硬化率100%2)施工现场采用围墙进行全封闭,其高度不低于1.8M3)无裸露泥土地面4)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5)严格控制驶出建筑工地的运输车辆,必须冲洗干净,严禁带泥土上路,严禁超载;运送各种建筑材料、建筑垃圾、渣土的车辆必须有遮盖和防护措施1.2 建筑垃圾控制(1)建筑废材堆放场所封闭率100%2)分类存放,能再利用的回收再利用,回收率100%1.3 有害气体排放控制(1)砼外加剂、装饰材料按规定检验合格后使用1.4 光污染控制(1)避免强光对外照射2)施工现场立面围护率 100%3)夜间照明灯罩使用率 100%1.5 噪音控制(1)施工机械、运输设备、脚手架搭拆、模板搭拆等噪声源识别100%。
2)施工前对现场进行噪音检测,满足 JGJ146-2004《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标准要求3)钢筋木工加工房设置吸音降噪设施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2)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材料占总用量的 70%以上3)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0%以上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用水计量率100%2)用水节水器具配置比率达到100%3)万元产值用水量指标控制在7.8t4)冲洗池、洒水用水使用回收水4、节能与能源利用(1)办公室采用节能灯照明100%2)尽可能减少空调使用,空调无必要时,制冷控制在20度以上,制热控制在25度以下3)人走时必须关灯关空调4)无特殊情况,晚上8点之后集中办公,避免1人办公开灯开空调的情况5、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1)优化总平面规划布置,减少土地资源占用2)本工程不使用粘土砖6、施工管理(1)有关人员进行每月两次以上的定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类环境问题,并督促限时整改2)每月组织召开一次绿色施工会议,管理人员应做好记录3)施工作业人员进场时,进行绿色施工、文明施工交底每在有环境问题的施工节点前,进行重点培训7、职业健康安全(1)现场杜绝重伤、死亡事故的发生,杜绝因乙方原因造成的重大损失事故、事件的发生。
2)现场内的安全事故隐患整改率必须保证在时限内达到100%,杜绝重大隐患3)现场内不发生火灾事故,火险隐患整改率必须保证在时限内达到100%4)分包单位必须保证具备并予以保持总包制定的文明施工安全管理目标要求的内业和现场条件5)办公区、生活区与施工区分开设置为确保安全,按照有关的安全规定,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6)施工现场设置了封闭式垃圾站,办公室、宿舍、淋雨室、吸烟室等临时设施7)施工现场采用硬质围挡,高度2.2m8)施工现场设置标志牌和企业标志,现场出入口、起重机械、临时用电、通道口、等危险部位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和有效防护措施9)施工人员配备安全帽、安全带及与所从事工作相匹配的安全鞋、工作服等个人劳动防护用品10)在粉尘作业场所,采取喷淋等设施降低粉尘浓度,作业人员应佩戴防尘口罩;焊接作业时,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面罩、护目镜等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高温作业时,施工现场配备防暑降温用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11)卫生防疫方面:①食堂有相关部门发放的有效卫生许可证,各类器具规范清洁,炊事员持有效健康证②生活区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进行定期消毒③施工现场配备配备保健药箱、常用药品及绷带、止血带、担架等急救器材。
第三章 绿色施工组织管理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五个方面1、组织管理(1)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2)项目部绿色施工管理小组成员:组 长:李军副组长:田全禄、王艳波、蒋益林 成 员:蒋立园、谢鹏、刘勇、闫旭升、浣灿、符军2、规划管理编制专项绿色施工方案,该方案必须有分公司的审批3、实施管理(1)绿色施工应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2)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3)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绿色施工意识4、评价管理(1)结合工程特点,对绿色施工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进行自评估2)成立评估小组,对绿色施工方案、实施过程至项目竣工,进行综合评估5、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1)制订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2)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
3)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等管理,明显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第四章 环境保护措施1、扬尘控制(1)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作为主出入口的2#大门、3#大门处设置洗车槽 (2)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 (3)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使用吸尘器,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建筑清理垃圾应采用容器吊运4)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2、噪音与振动控制(1)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的规定。
具体数值详见下表:施 工 所处 阶 段主 要 使 用 机 械噪声源噪声限值(≤分贝)昼 间夜 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 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 构混凝土泵车、罐车、振捣棒等7055装 修吊车、人货电梯等6555(2)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施工人员远距离通话使用对讲机,严禁大声喊叫喧哗3、光污染控制(1)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2)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4、水污染控制(1)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2)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3)污水排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水水质检测,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4)保护地下水环境基础采用明沟排水措施,尽量减少对地下水的抽取5)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5、土壤保护(1)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因施工造成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的情况,应采取设置地表排水系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流失。
(2)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3)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6、建筑垃圾控制(1)施工中要求“活完、料净、脚下清”,建筑材料随用随取,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2)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