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 1、信:指的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避免曲解原文的意思如: ①有功绩,寻为上大夫:(因为)有功绩,不久(皇帝)加封(他)为上大夫 ②人穷则反本:人贫穷,就会追念本源 (“穷”应译为“困顿” ) 那么,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 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做状)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⑶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 ) (使动)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⑵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⑴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 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 ⑴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达:指译文应该通顺明白,符合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如: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勇气闻名在诸侯中间 (应译为“凭着(他英勇善战的)勇气在诸侯 中闻名” )那么,如何做到“达”的要求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在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我们做 到意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过流自然这就要处理好以下 几方面的问题: 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 (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 ) ⑵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译:牺牲最惨重的,要算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或:牺牲的惨重, 首推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2、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 ⑴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 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⑵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⑶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省略) 译: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 ⑷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无标志的被动句) 译:我被拘留不能回来,国家的事情于是无法收拾。
3、雅:要求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能表达得生动优美,能再现原作的风格和神韵 ①秦,虎狼之国:秦,虎狼的国家 (应译为“秦,像凶恶的虎狼一样的国家” ) 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为什么要特意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我们在翻译时出现的错误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意思翻译不准确、无中生有,二是句子不 通这是我们翻译文言文的大忌:想当然,甚至靠想象;译出之后,句子却是不通的三、文言文翻译的“二标准”: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就是说以对译为主,实在是直译不通时采用意译的办法翻译的 步骤是:“解词”→“串意”→“顺意” ,通过这三步来完成的即先解读重点词语,明确 其含意和用法;再将一个一个、一组一组词意,语意串连起来,形成句意;最后,把整个 语句顺畅起来,亦即各词语间不连贯的使其连贯起来,不通顺的使其通顺起来 2、 “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 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 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 习惯,没有语病。
四、做到“二标准”的“六方法” 我们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到底怎样达到“二标准”呢?教大家二招,就足够用了,我们 可以用“六方法” “六方法”听起来好像复杂,其实就是六个字,一个标准三个字,简言 之,就是“留删换” 、 “调补贯” 1、留、删、换先针对“字字落实” ,我们讲三个方法:留、删、换 (1)留:凡朝代、年号、人各、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 动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中的“文惠君” , “以资政殿学士行”中的“资政殿学士” , “嘉祐二年” , “庐陵文天祥”等2)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 如“顷之,烟炎张天”中的“之” ,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中的“夫” , “不知其浅深”中 “浅深”是个偏义复词, “浅”没有必要译出 (3)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换言之, 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如:“可烧而走也”中的“走” (使……逃跑) ,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背) ,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中的“自” (从) 、 “逾” (过度) 、 “侈” (奢侈) 。
小结:对文句的每个字,我们根据实际用这三个方法,就不会有遗漏和增多了,能做到 “字字落实”了;一句话――“字字落实留删换” 2、调、补、贯 (1)调: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如:“何谓得之于心?” (什么 叫在心里得到它呢?) , “石之铿然有声者” 、 “以勇气闻于诸侯” (2)补:即补出省略内容古汉语较简约,省略现象比较普遍,这就要求我们翻译时根据 现代汉语的习惯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 如:“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中省去了“樊哙” ;“果地震陇西”中的“于” 看来,用了以上五种方法,好像翻译已不存在问题了,事实上也并不尽然我们试着翻译 下面两个句子看看: ①主人下马客在船 (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马,上了船)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 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如果简单地直译就有问题了, 好在我们还有第六个方法3)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这往往指前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不 能解决问题时 一般说来,最后一个方法总是最有用的,有些同学看了这个方法就很高兴了,以为前五个 都不行了但是,必须说明的是,这个“贯”不能随便使用,因为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 们首先要“直译” (留删换调补) ,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 ,这个“贯” 就是所谓的“意译” 。
小结:从现代汉语看来,文言文之所以不能“文从句顺” ,较主要就是在于其句式的特殊和 省略的运用,所以“调”和“补”对翻译是很重要的;“贯”虽然作为备用方法,但它的 “结合语境”的精神还是极为要紧的简言之, “文从句顺调补贯” 五、坚持四个步骤,确保翻译准确 要确保文言文句翻译的准确,在具体答题过程中,要坚持如下四个步骤: 1.审在翻译之前,要结合上下文,领会大意,揣摩语气要审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 现象,确定得分点,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及得分点一一圈注出来,以激起自己的有意注意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留删换”的方法逐一地加以解释 再用“调补贯”的方法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3. 查翻译完毕,仔细检查重要语法现象及得分点是否已体现出来,句子是否通顺,有没 有语病等 4. 眷在逐一查对文言文句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以后,将草稿纸上的译句眷写到答 卷上六、总结 打个比方,如果说留删换是看看有没有少了零件的话,那么调补贯就是怎样把这些零件重 新组装成一台机器话说回来,就文言文翻译而言,这六个字并不是根本所在,而只是一 种技巧文言文翻译的根本还在于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尤其是实词的积累和辨析,这是 硬道理。
古文功底好的人,他未必要学习什么“留删换调补贯” ,却仍然能翻译得很好但 是,对文言功底有限的我们而言,尤其针对考试来说,明确翻译的要求,掌握行之有效的 方法,对我们无疑是很有用的,特别是遇到较难的题目和译成之后校对时七、巩固练习 【第一册文言文翻译练习】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译:我壮年的时候,尚且还不如一般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焉用亡郑以陪邻? 译:如果使郑国灭亡而能对你有利,冒昧的拿亡郑这件事来麻烦你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 增加邻国的土地呢?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我不能早重用你,现在事急才来求你,这是我的过错 4.夫晋,何厌之有? 译: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译:我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到不了今天借助人家的力量又去伤害他这是不仁德的; 失掉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6.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译:从前的战争失败不是你们的罪过,是我的罪过。
像我这样的人,哪里还知道耻辱? 7.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我同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 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 9.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满一年之后即使有人想尽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11.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译:触龙进去的时候,做出快步走的姿势而慢慢地走,到了太后跟前谢罪说:“老臣脚有 毛病,以致连快走也不能,很久没来看您了 14.无乃尔是过与? 译:恐怕该责备你了吧! 15.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这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他呢? 16.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所以如果远方的人不归附臣服,就要采取措施加强文教和德化来使他们归附,已经使 他们归附了,就要使他们生活安定 17.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译:考察邻国的治理,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18.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译: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 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19.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译:贵族家的狗猪吃人的食物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赈济 20.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译: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变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更大) ,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 2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 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2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他用心专 一 2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