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中“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现象探究 刘姜叶 赵敏 陶鑫 南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新媒体发展日益强大拟态环境”并不是真实社会的再现, 而是通过对事件或者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 重新展示在受众眼前的环境拟态环境”具有及时性与快速性、选择性与不确定性、多空间多维度等特点明星人设和朋友圈的现象是体现“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的典型现象面对“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监管部门应加强新闻监管, 媒体工作者应提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 受众应提高媒介素养关键词: 新媒体; 拟态环境; 拟态环境的环境化; 基金:南阳师院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创新项目“新媒体中‘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现象研究” (项目编号:spcp2017550) “新媒体”一词源于 1967 年 CBS 的一份商品开发计划在现代社会生活中,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新媒体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 给受众带来了新的虚拟生活方式20 世纪 20 年代, 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提出了“拟态环境”的概念拟态环境就是大众所说的信息环境, 也被称为“似是而非的环境”, 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信息进行选择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李普曼这一观点的提出引发了部分学者对自己身处世界的深刻思考, 大众所看到的世界只是大众以为的真实世界1968 年, 日本学者藤竹晓在李普曼观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的概念拟态环境”是指在新媒体中通过网络营造给大众的虚拟环境, “拟态环境的环境化”是指大众通过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反作用于拟态环境从而形成拟态环境的环境化大众传播提示的“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有很大的区别, 但由于受众根据媒介提供的信息来采取行动适应生活, 这些行为又作用于现实生活, 从而促使了“拟态环境的环境化”, 以至于现代人无法脱离这样的环境一、新媒体中“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的特点在网络蓬勃发展的今天, 上网变得更加简便、快速, 通过新媒体营造出拟态环境, 受众不但可以知晓社会上的热点新闻, 同时也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力, 所以“拟态环境的环境化”具有即时性与快速性、选择性与不确定性、多空间多维度等特点首先是新媒体中“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的即时性与快速性众所周知, 传统媒介最终发布信息并让大众接收的这一过程是复杂繁琐的, 然而现在的网络社会无论受众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 只要身边有新媒体存在, 便可以通过拟态环境即时快速地了解新闻娱乐事件, 从而更好地作用于社会形成的“拟态环境的环境化”。
其次是新媒体中“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的选择性与不确定性在新媒体时代, 拟态环境不再是单一的、确定的, 拟态环境的多层次多种选择以及受众媒介的不同, 促使大众接收多元化的信息, 受众接收的信息形形色色, 真假难辨假新闻的报道更是不计其数, 误导大众, 从而造成大众在拟态环境中信息选择的不确定性最后是新媒体中“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的多空间多维度新媒体的发展日益突出, 大众传播所构筑的拟态环境把社会中多方面多维度的信息呈现在一个人们所熟知的平台中, 把信息紧密联合在一起, 受众每天都会接收到不同的信息, 在错综复杂的拟态环境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 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二、新媒体中“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现象在大众传播中受众所知晓的知识都是来自社会的知识经验, 这就是拟态环境, 受众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大部分都来自于大众的间接经验而非受众的亲身经历久而久之, 受众脑海中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便都是来自他人的灌输, 就是媒介希望受众看到的世界, 而受众也对这个世界深信不疑在网络发达的现代社会, 拟态环境构成的生活现象数不胜数, 比如微博的火热话题“明星人设”靳东便是典型的代表人物, 因为接连饰演“高富帅”“文艺青年”的角色, 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每天都准时在微博上为粉丝送上小诗一首, 所以在粉丝心中他的“好男人”形象更加根深蒂固。
粉丝对他趋之若鹜, 他也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巨大的利益, 于是他更努力维持自己泡沫般的形象, 让这泡沫永远漂浮在粉丝心中可是在一个专访中他说, 他喜欢看“诺贝尔数学奖”的文章, 在微博上更是暗讽知名主持人金某不男不女于是网络上明星“人设崩塌”一词开始盛行明星“卖人设”是现代媒体中典型的拟态环境现象脑残粉”们被这铸造的拟态环境所欺骗, 活在他人为他们构筑的虚假环境中, 他们对自己的偶像深信不疑, 明星们也被他们影响依旧保持自己在荧幕上的形象, 即使徒有其表脑残粉”受这虚假形象的影响依旧拥护明星, 明星受脑残粉的鼓励依旧在塑造着另一个自己他们互相反馈、互相影响, 从而成为当下新媒体中“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现象的代表明星通过媒体网络社交软件营造拟态环境, 让粉丝们在这虚拟的世界里寻求慰藉, 即使知道真相也不愿接受相信网络构建的拟态环境是刻意地迎合大众, 作为受众从中获得信息更好地适应社会才是正确的生活姿态在拟态环境里粉丝们在网络上声嘶力竭地探讨, 这便是拟态环境对于受众的作用, 大众受作用于拟态环境, 最终形成“拟态环境的环境化”, 它们相辅相成促使社会发生变迁生活中处处可见“拟态环境的环境化”对大众的影响, 的拟态环境便是更重要的体现。
越来越多的人用朋友圈来了解好友动态, 了解世界, 在大众的眼中朋友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新的认知的主要作用是满足人的社交需求, 其低成本的传播和远距离的及时信息, 使它迅速成为受众的宠儿, 也因此为大众的交往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一个事物存在优点的同时必然存在一定的缺点, 的拟态环境也是如此的拟态环境归根究底是人们所创造出来的, 它与现实终究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与一般的传播媒介不同, 前者信息的过滤筛选有专门的媒体把关人, 而的拟态环境自我意识强烈受众在自己的朋友圈呈现出他人愿意看到的部分, 为了博取别人的眼球, 努力做出一些他人所喜欢的东西大众受用于拟态环境, 在拟态环境中活得怡然自乐, 有时甚至无法认清自己拟态环境是在大众传播中汲取更多信息并进行有机的筛选组合, 从而营造出类似现实环境的环境, 让大众无法区分真实与虚拟三、如何面对新媒体中“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现象在新媒体中“拟态环境的环境化”仍然有许多弊端, 而大众根据拟态环境作出的反应反作用于社会, 反作用于生活, 有关部门应该加强新媒体中拟态环境的管理与整治监管部门应该强化制度管理, 加强新闻监督, 完善新闻制度, 制定严格的新闻纪律, 规范各项新闻行为, 对采访、制作、传播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
相关监督者应该依法打击危害严重的新闻, 对于发布虚假新闻的有关部门予以严厉打击在受众极其依赖网络的今天, 从而网络工作的有关团体应更好地管理约束自己, 维护网络秩序, 给予受众更精准的信息环境, 从而形成更好的拟态环境我们还需要提高媒体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行业道德修养, 提高媒体工作者辨别拟态环境中真假新闻的能力, 确保新闻的真实和正义, 决不允许其以损害社会公信力来换取一己之利建议有关部门制定管理媒体工作者的相关制度, 相信该制度的出台对规范媒体人的行为, 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 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就受众本身而言, 应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和道德文化, 不要盲目地相信拟态环境中的任何现象, 应该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在拟态环境中选择适合自身的信息在拟态环境中, 大众不仅要做好自己, 更应该做好网络的监督者生活在拟态环境中的受众, 要端正生活态度, 避免被拟态环境所影响新媒体中“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现象体现在多个方面, 决不仅仅体现在明星人设和朋友圈中大众传播中拟态环境的形成是不可避免的, 在新媒体中“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现象层出不穷, 无论是明星人设问题还是朋友圈问题都是社会发展必然的产物, 生活在拟态环境中的受众要擦亮双眼, 意志坚定才能避免被拟态环境操纵。
受众要坚定自己的想法和意志, 不断学习, 丰富自己, 只有内心足够强大, 才能更加理性地生活在新媒体塑造的拟态环境中, 不被其操纵, 活出自己的模样参考文献[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2].[日]藤竹晓.现代大众传播理论[M].东京:日本放送出版社, 1968. [3].[美]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M].林珊,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