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明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和明末农民战争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88.54KB
约7页
文档ID:51459102
明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和明末农民战争_第1页
1/7

第 三 节明后期社会矛盾激化和农民战争明后期社会矛盾激化和农民战争一、明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1.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激化张居正改革失败后,明政治愈加变坏,明皇帝不理朝政,大权旁落,出现了权臣和宦官相继专权的局面国本”之争围绕“国本”,出现了“明末三案”:1615年“梃击案”1620年“红丸案”“移宫案”党派之争 东林党、浙党、昆党、齐党、楚党等 明后期社会矛盾激化和农民战争2.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矛盾的激化原因:(1)地主阶级土地兼并日益激烈和对农民、手工业者剥削的加强2)明后期国家的赋役十分沉重,尤其是对农民的赋税不断实行加派 三饷(3)明后期佃农、奴仆所受的剥削更加苛重3.城镇工商业者与政府之间矛盾的激化政府派税使征税,税使乘机大肆勒索4.明政府与满族贵族矛盾的激化建州女真明后期社会矛盾激化和农民战争二、明末农民战争1.陕北首义的原因(1)陕北本来就地瘠民贫,而明末政府加派赋税却规定 ,无论地方土地贫瘠,地方粮食丰歉,一概按亩加派再加上其它的苛捐杂税,相对其它地区的农民而言,陕北农民所受封建剥削格外沉重2)陕北士兵无饷,驿卒失业,他们无以为生3)陕北连年遭灾2.起义概况“闯王”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北京)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成都)明后期社会矛盾激化和农民战争李自成进京后的措施:(1)稳定北京的社会秩序,严明军纪,禁止扰民。

2)健全政权机构,中央机构基本上因袭明朝,在其势力所及的范围内建立地方政权3)实行维护农民利益的政策,割富济贫,开仓放粮,并允许农民认回被霸占的土地4)设立“比饷镇抚司”,用暴力逼使明朝贵戚大臣、贪官污吏交出非法所得,作为农民军的军饷明后期社会矛盾激化和农民战争3.明末农民战争失败原因与历史意义失败原因:(1)清军入关,满汉地主阶级勾结起来,整个国内形势发生了不利于农民军的变化2)农民军特别是张献忠率领的农民军流寇主义泛滥,不重视政权和根据地建设3)农民军烦了胜利时骄傲自满的错误,特别是李自成进京后未及时扩大战果,失去了良好的战机,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以至于由胜转败明后期社会矛盾激化和农民战争历史意义:这场战争历时18年,规模大,势力波及全国16省,参加人员广泛,以农民为主体,包括各个社会阶层并提出了“均田免粮”、“平买平卖”的口号,反映了农民平等平均的思想它推翻了腐朽的明朝,使生产关系得以调整,社会矛盾得以缓和,有历史借鉴意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