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6日星期二B2启示录编辑/罗皓菱 美编/黎倩 责校/房霞 布拉德 · 皮特与安吉丽娜 · 朱莉的婚变, 成为了 《间谍同盟》 银幕外的注解, 般配如 “史密斯夫妇” 也有劳燕 分飞的一天, 更何况是战争时期的婚姻电影与其说是一部尔 虞我诈的 “谍战片” , 不如说是探讨家庭内部关系的 “伦理片” : 当可 怜的丈夫发现了妻子的秘密, 一个比 “出轨” 还严重百倍的真相时, 他 将如何面对这份煎熬 从卡萨布兰卡到伦敦, 战火纷飞的前线到田园牧歌的后方, 连吃 瓜观众都想把心放回肚子里, 期待一个 “浪漫” 的大团圆结局《间谍同 盟》 的英语片名是Allied, 法语是Alliés, 原指二战中的 “盟军” , 此处 也可延伸到 “婚姻” 上, 毕竟那是最基本的社会契约布拉德 · 皮特和 玛丽安 · 歌迪亚这对璧人, 作为英法两国的盟军特工结识, 在卡萨布兰 卡的日子里配合默契, 一切情感都从政治开始, 到政治结束比起皮 特口音明显的 “魁北克法语” , 歌迪亚演绎的女间谍堪称无懈可击: 玛 丽安一登场就光灿夺目, 回眸一笑百媚生, 等真正开打起来, 又果断干 练, 勇猛洒脱。
用法国人的俗话来说, 就是 “戴着蝉翼纱手套打机关 枪” , 巾帼不让须眉, 怎能不叫麦克斯心醉前半程的人物塑造越光 鲜, 后半程的真相求证就越沉重, 如果把某些对话和细节倒回来重放 的话, 还能发现剧本中留下的伏笔 导演罗伯特 · 泽米基斯, 斯皮尔伯格的 “徒弟” , 这回不玩动作捕捉 和CG了,《间谍同盟》 的复古画风、 老派叙事, 颇有好莱坞黄金时代的质 感, 弥漫着对经典影片的致敬意味尤其是 《卡萨布兰卡》 的时代重 现, 让人恍惚回到了上世纪40年代的摩洛哥, 在餐厅角落里发现亨弗 莱 · 鲍嘉, 独自抽着烟, 远远盯着皮特和歌迪亚 “做戏” , 思绪万千时 而浪漫, 时而惊险, 二人配合默契, 相互钦佩, 渐生情愫, 这个状态像极 了 《史密斯夫妇》 里的皮特和朱莉生死与共的战友情, 很容易转变成 无保留的爱情 (至少麦克斯这般认为) , 可这一切都太顺利、 太成功了, 幸福来得太快, 反而叫人心神不宁影片中有个场景颇为微妙: 在刺 杀成功的逃亡路上, 麦克斯看着玛丽安的眼神, 说不清是完成使命的 成就感, 劫后余生的兴奋, 还是对同伴的感激但可以肯定, 爱情就从 这份信任中开花结果了,“这就是玛丽安, 值得我爱一辈子的女人! ” 然而,“忠诚” 的反义词是 “背叛” , 麦克斯心头坚信的情感, 也要遭 受着质疑和考验,“同盟者的婚姻” 如同一把双刃剑, 悬浮于家、 国两个 层面。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假如连 “玛丽安” 这个名字都是假的, 那这 段婚姻无疑成了镜花水月敌我不明之时, 纯粹的爱情是否存在, 能 否挽回, 影片把考验扔给了一个可怜的丈夫, 他不得不提前践行, 哪怕 拼上生命和荣誉也在所不惜妻子, 孩子她妈, 那个他最爱的女人, 到 底是不是间谍?麦克斯首先是丈夫, 然后才是军人, 无论保护或是揭 露, 都是难以忍受的煎熬皮特魂不守舍, 疑神疑鬼, 既要证明妻子清 白, 又怕真相无法承受, 内心的焦灼感通过特写和主观镜头层层渲 染这份煎熬类同于婚内出轨, 性质上却要严重百倍, 因为后果 “无法原谅” , 一旦确实, 那就是叛国毁家的罪名 卡萨布兰卡只是前戏, 伦敦才是全片的重心,《间谍同盟》 的场景 一度脱离了战场, 一家三口平静的生活, 同所有的英国家庭无异可 这毕竟是风云际会的年代, 身份是人物无法摆脱的 “原罪” , 潜伏的日 子再温馨, 总有一天还是会被打破影片中构建了不少隐喻, 前一秒 还是欢快的家庭派对, 后一秒就是德军的空袭, 巨大的轰炸机坠落在 景色优美的后院草坪上, 突兀的战争机器, 纳粹标志, 划开了麦克斯内 心的伤口观众的视角既是男主的视角, 玛丽安的行为被彻底隐藏 了, 导演吝啬到不开一分上帝视角, 不透露一丝女主的内心想法, 最终 也无从知道她何时 “爱上了” 麦克斯。
所有的线索, 都得靠麦克斯自己 去寻找, 甚至不惜搭上自己和同志们的生命这份不离不弃的坚持, 近乎偏执的冒险, 换来的却是无奈的真相, 观众看在眼里也是干着急, 可这已然不是 “家事” 了 所以直到最后一刻, 麦克斯依然是被动的, 隐入镜头外的玛丽安 掌握着主动, 就连那声枪响, 也未尝不是一种她带给所有人的解脱我专门培训过如何骗人” , 这句看似不经心的台词, 终归是要付出代 价的在与皮特的对手戏中, 歌迪亚的演技更加从容, 哪怕是在英语 对白的场景里, 她也有种控制全局的自信历数歌迪亚参与的好莱坞 影片, 无论是 《盗梦空间》 还是 《蝙蝠侠: 黑骑士崛起》 , 她其实都在重复 这种 “魅惑的法国女人” 形象, 以至于皮特与朱莉婚变时也有谣传, 是 因为歌迪亚在拍此片时 “插了一脚” , 所幸她用自家的 “秀恩爱” 和二胎 给予了驳斥 相比之下, 皮特则同 《消失的爱人》 里的小本一样, 被妻子的秘密刻 意隐瞒, 处于婚姻的 “被动地位” , 患得患失的表演, 赢得的更多是同 情想想那些相濡以沫的恩爱, 哺育女儿的温馨, 战火中分娩的画面, 忽然一天全都破碎了, 幻灭了, 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值得相信呢?这种 情感上的反转太剧烈, 乃至于玛丽安的辩解都显得无力, 导演还没来得 及展开批判, 麦克斯就做出了一生中最 “男人” 的决定。
如此古典主义 的戏剧性结局, 其实早在立意之初就定了下来, 我们只能期盼有没有奇 迹发生, 毕竟作为伴侣, 玛丽安 “演” 得太完美, 谁也不想失去常有媒体朋友问我在读什么书, 并且希 望我向读者推荐一些好书因为就本质意 义上说, 我是个读书人, 虽以写作为生, 读书 却是生命中不可须臾离开的重要内容 我的确推荐过一些书, 但多数时候我会 对这类邀约婉拒为什么呢?是因为常常 很为难 以我的年龄阅历, 我当下的阅读相当 “小众” , 比如传统文化、 理论研究一类那些在案头被我反复研读的著作连妻子都很少 碰, 她说太 “艰涩” , 只能 “敬畏” 而已说出这些, 并非自诩 “高大 上” , 只是我的口味不大适合大众阅读罢了 读夏榆先生的两本新书 《在异乡的窗口, 守望》 、《在时代的痛 点, 沉默》 , 却忍不住要写几句话 我与夏榆相识于2000年夏, 我并不了解他的经历, 只从他书中 的自我描述中得知, 那年他刚刚辞去出版社的工作, 到了一家媒 体, 我应当是他早期的采访对象 我那几年的处境不那么美妙, 坊间充斥着种种流言, 也无从发 声, 索性远离媒体, 经年埋头写作借用夏榆当年采访时的一段文 字似可说明我的处境:“柯云路, 当我们今天写下这个名字的时候, 也同时体悟到这个名字所带来的复杂意味, 从最初以 《新星》 、《夜 与昼》 、《衰与荣》 的力作崛起, 到被斥为 ‘伪科学’ 的 《大气功师》 、 《发现黄帝内经》 的行世, 柯云路实施着一个作家的转型和突围, 他 以多变的身姿、 繁杂的面目呈现在公众的视野之内。
对他的评析 和论说也溢出了学术论争思想论争的范畴 ” 因为 《芙蓉国》 等 “文革” 系列小说的出版, 夏榆对我进行了多 次专访我记得我们之间的每一次交流, 作为一个记者, 他不仅有 着职业的敏锐, 而且对文学创作有着独特理解后来才知道, 夏榆 一直从事小说创作, 也就明白他的采访为什么能别具一格, 有着不 同一般的视角和见解 一本好书的功能除了通常所说的种种, 亦是了解世界的窗口, 特别是一个记者写的书大多数人也许接触不到那么遥远的世界 和那么复杂纷繁的人生, 一本书可能是一个路标, 它的指向可以缩 短读者寻找和认识世界的距离 《在异乡的窗口, 守望》 、《在时代的痛点, 沉默》 , 是作者与活跃 在当今世界舞台的政治人物、 学界精英、 作家、 艺人们的深度对 话夏榆通过一篇篇访谈走近受访者的灵魂, 展示出他们对世界 对人生的独特思考, 他们曾经付出的努力以及他们对社会的影响, 他们面对的精神困境以及巨大成功背后的种种遗憾用作者的话 说:“倾听这个世界杰出者内心的声音, 储存丰饶的精神遗迹 ”“不 仅依靠记者的眼睛观察这些纷繁的人事, 也要用作家的头脑注意 世界的变迁 ” 除非你将他们带进你的灵魂 除非你的灵魂将他们耸立在你面前 但愿你的道路漫长 但愿那里有很多夏天的早晨 ——这是卡瓦菲斯的诗句, 也是夏榆写作这两本书的主旨。
《在异乡的窗口, 守望》 、《在时代的痛点, 沉默》 , 很值得读的两 本好书都是国产剧, 但我们把播出平台主要是电视台的 剧叫作电视剧, 把播出平台主要是各大视频网站的叫 作网剧, 或者网络剧网剧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鲜 事物, 但是已经抢夺了大量的收视人群, 尤其是年轻 群体这也是自然之事, 除了偶然出现的少数精品 外, 如今电视台播出的大多数国产剧的特点, 无外乎 三个: 家长里短吵闹不休, 高级版的手撕鬼子——谍 战, 傻白甜玛丽苏, 看似四平八稳地应对着老中青三 个年龄层需求或许吧,“老中” 还能从它们中间得到 一些安慰和满足, 但是这十年如一日的做派却已经失 去了大量年轻观众的心 相比而言, 反倒是每集二十来分钟, 仿效英美剧采取季播方式播出 的网剧, 各种题材百花齐放这些网剧大多取材自早已流行的网络小 说, 即俗称的大IP, 本来就拥有相当深厚的群众基础你也许会认为它 们是麻醉人心的精神鸦片, 也许止不住对它们进行花式吐槽: 制作完全 是影楼风、 天雷滚滚、 演技浮夸、 漏洞太多……但这些粗粝的网剧所反映 的恰恰才是年轻人所想和所要的东西《太子妃升职记》 、《余罪》 、《法医秦 明》 、《陈二狗的妖孽人生》 ……这些今年热播的网剧所告诉我们的, 就是 这一点。
网剧跟电视剧最大的不同, 就是它们往往有一点邪气——此处为中 性词《太子妃升职记》 的内核其实还是个言情故事, 而且也有玛丽苏的影 子——太子和九王爷都爱着女主角, 而女主角大大咧咧依然是那个无意 中去吸引霸道总裁注意的女人但是男转世为女所产生的强烈反差和 笑果, 无处不在的自黑和自嘲, 毫不掩饰的屎尿屁桥段乃至浮夸的床戏, 却一反高贵冷艳的白莲花套路, 污力滔滔中反而令人感受到了坦诚与耿 直而 《余罪》 里充当卧底的余罪, 人送外号 “贱人余” , 也是一个反英雄的 形象比起一个不食人间烟火、 内心从未纠结过善恶、 外在无法腐蚀的 钢铁之躯, 这个会喊出 “活命最重要” , 会恐惧, 会迷茫, 有私心, 想占小便 宜, 也会行使一些非常规手段的底层警员, 更让人觉得真实而信服 《法医秦明》 的第一集就给观众带来了一个狠狠的下马威: 在路边摊 用的地沟油里, 找到了一只被油炸得挛缩如鸡爪子模样的人手然后随 着破案进程的继续, 分尸、 炸尸、 冰箱里的人头……这种在电视上很难出 现的重口味桥段让一边吃着泡面啃着鸭脖, 一边分析被开膛破肚的尸体 缺的那一块该上哪儿找的观众们兴奋不已尽管该剧主打的是职业和 刑侦牌, 但却不可否认它的重口味也构成了一个重要的吸引力。
不独是 《法医秦明》 , 早两年开播直至今年已经到第三季的 《灵魂摆渡》 亦是如此, 它所讲的是一个怪力乱神的故事, 有鬼, 有神, 有灵异, 令众多在电视荧屏 和电影银幕上得不到满足的小伙伴, 得以发泄潜藏在人类的天性中对悬 疑和恐怖的兴趣 《陈二狗的妖孽人生》 光听名字很妖孽, 但实际上讲述的就是一个草 根逆袭的故事东北农村青年陈二狗怀揣着爷爷打小就给的命格高贵 的预言来到长三角闯天下, 一路上被官二代出身的白富美搭救, 被背景 深厚的贵人相助, 跟黑道斗跟白道混, 一路逆袭走上多姿多彩人生的巅 峰相信这是每个只身飘荡在大城市的青年都有的梦想一地鸡毛的 家务事是令人厌烦的, 残酷的社会现实是每天都在体验着的, 再一次通 过剧集加深的不过是痛苦和绝望, 只有这种扑面而来的草根气息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