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X年知识管理、IT、研发与绩效

tang****xu3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08MB
约33页
文档ID:134343351
202X年知识管理、IT、研发与绩效_第1页
1/33

知識管理IT 研發與績效 第五章知識管理功能 一 本書架構 知識管理功能 顧名思義就指對所謂的 知識 進行有效管理之後所發揮的各種功能 舉凡知識創造 取得 蓄積 儲存 分享 擴散 加值與移轉等一連串的功能皆是 綱要 5 1知識創造 KnowledgeCreation 5 2知識取得 KnowledgeAcquisition 5 3知識儲存 KnowledgeStorage 5 1知識創造 KnowledgeCreation 為瞭解組織知識創造的動態過程 Nonaka ToyamaandKonno 2000 提出一個知識創造模式 其中包含 SECI過程 知識的創造是透過內隱知識和外顯知識的互動 空間 Ba 知識創造的分享空間 知識資產 輸入 輸出及調節知識創造過程 SECI過程 知識轉換的過程 就是內隱知識與外顯知識互動的結果 視為知識創造過程 並透過知識循環的運作 亦就是內隱知識與外顯知識的互動與轉換循環過程 而有四項基本的知識創造形態且產生不同的知識類型 共同化 由內隱轉換成內隱 Socialization 知識由內隱轉換為內隱的過程稱為共同化藉由分享經驗從而達到創造內隱知識的過程 將內隱的個體知識團體化 屬於一種將個人經驗心得分享以形成團體共識的過程藉由此轉換模式所產生的知識 稱為共鳴式的知識 外化 由內隱轉換成外顯 Externalization 知識由內隱轉換為外顯的過程稱為外化外化除了需要建立團體共識外 更要將抽象知識的經驗心得加以具體化 使組織容易將知識具體應用於產品創新的活動藉此轉換模式所產生的知識 可稱為觀念性的知識 結合 由外顯轉換成外顯 Combination 知識由外顯轉換外顯的過程稱為結合 結合是將觀念加以系統化而形成知識體系的過程 這種模式的知識轉化牽涉到結合不同的外顯知識體系個人透過文件 會議 電話交談 或是電腦化的溝通網路交換並結合知識 再經由分類 增加和結合來重新組合既有的資訊 並且將既有的知識加以分類以導致新的知識結合則可以產生原型和新原件技術等系統性知識 內化 由外顯轉換成內隱 Internalization 知識由外顯轉換為內隱的過程稱為內化 內化是將外顯知識轉化為內隱知識的過程當經驗透過共同化 外化和結合 進一步內化到個人的內隱知識基礎上時 就會成為有價值的資產以語言 故事傳達知識 或將其製作成文件手冊 均有助於將外顯的知識轉換成內隱知識 內化則產生專案管理 製造過程 新產品使用及政策執行等操作性的知識 空間 Ba Nonaka ToyamaandKonno 2000 進一步提出四種形式的空間 Ba 來連SECI模式的四個階段 在此所謂的空間 並非一個實質的場所 而是一個 特定的時間與空間 或 相關空間 每種空間 Ba 都支援特定的轉換過程 創始空間 originatingBa 創始空間是個人用來分享感情 情緒 經驗 心智模式 並排除自我與他人之間障礙的場所提供從知識創造過程開始到社會化階段的一主要空間 也是面對面經驗轉換和轉移內隱知識的主要關鍵處 其與組織密切相關的是知識願景和文化 對話空間 DialogingBa 對話空間則比創始空間更清晰 典型的代表是選擇特定知識和能力的人員 正確地組成專案團隊 任務小組 或跨功能小組 透過個人心智模式和技巧的對話 可轉換為一般的措辭或觀念對話空間係內隱知識轉變為外顯知識 也就是外化的過程 轉換的關鍵是對話 隱喻之延伸 使用所需轉化技巧之一 使內隱知識外化為外顯知識 也是員工一起參與價值創造的場所 網路空間 CyberBa 最有效率的外顯知識結合方式是藉由資訊科技的環境來進行結合 線上網路 群組軟體 文件化 資料庫的使用已在過去十年間快速地成長 並強化了此轉換過程 實踐空間 ExercisingBa 實踐空間支援內化階段 實踐空間促進了外顯知識至內隱知識的轉移 主要是在真實生活或模擬應用下使用外顯知識 知識創造過程三要素 個案 Canon迷你影印機的發展 個人用影印機這項新發明如果要成功 產品必須值得信賴為了確保產品的可靠度 他們提議占百分之九十維修費用的感光影印鼓必須是可拋棄式的 它就必須簡單而便宜 但是如何製造可拋棄的感光鼓 罐裝啤酒的思考 知識創新之泉 WellspringofKnowledge Leonard 1995 認為知識的創新來自 共享解決問題 sharedproblemsolving 實行與整合 implementingandintegrating 實驗與建立原型 experimentingandprototyping 輸入知識 importingknowledge 知識創新的要因 意圖 激發員工的強烈企圖心自主權 發揮創意波動及創造性混沌 在組織內建立創造性的混沌 造成適度的危機感 可增加員工解決問題的好能力創造溝通知識分享的情境 使員工以多種角度來了解別人的想法 並可執行不同的工作 進而得到不同的技能 可使組織知識更加流通使組織具備多樣人才 組織成員必須具備多樣性才能足以應付各種突發狀況 知識創造過程五階段模式 5 2知識取得 KnowledgeAcquisition Helleloid DuaneandBernardSimonin 1994 認為知識取得的方式包括 內部發展 外部來源 市場採購 合作 購併等五種方法DavenportandPrusak 1998 認為知識取得有六種方法 收購租用指派專賣單位融合適應網路 科技知識的外部來源與技術取得來源與機制 技術取得來源與機制 科技知識的外部來源 組織學習核心能力與競爭優勢 個案 HondaCity車款的由來 一輛車身短 高度高的車 當時 這樣的車款設計並非主流 但專案小組認為 這樣的汽車比傳統汽車輕 也比較便宜而且更為舒適 耐用 且球形的車體能提供乘客最大的空間 也最不用占用道路空間 而且這種造型業將引擎和其它機械系統所需的空間縮到最小高階主管只給這個小組兩個指示 5 3知識儲存 KnowledgeStorage DavenportandPrusak 1998 認為整理知識絕對不是把公司上下所有的知識 還包括資訊與數據等等 都抓出來整理 有幾項前提值得在動手整理前考量 確立整理的目的 想要達成什麼目標 評估有用的知識 找出適當的媒介進行整理與傳播 組織記憶 建立知識分佈圖是一件很要緊的工作 可是知識分佈圖裡頭究竟有些什麼知識呢 Anand ManzandGlick 1998 的 組織記憶 的模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考的方向 知識層級 儘管定義了組織記憶 但仍有必要對於在不同層級記憶中所蘊含知識的內容作進一步釐清 事實上 組織中所擁有的知識又可分成正式化 formalized 突顯性 emerging 經驗性 experiential 等三種知識 HiddingandCatterall 1998 知識層級與管理方法 超聯結組織 為了預防組織知識因時間或人員的異動而流失 NonakaandTakeuchi 1995 提出了 超聯結組織 的觀念 知識的儲存和協調構面 BonoraandRevang 1991 從兩個構面 知識儲存方式 機械式 有機式 知識協調程度 整合的 分散的 來說明知識的建構及維持 研究小幫手 ISI ISI 全名是ISIWebofKnowledge 是一個提供研究者查詢高品質期刊並可藉此管理研究資訊的平台 研究小幫手 ISI 續 配合我們前面介紹的GoogleScholar 同學們或許會發現 原來Nonaka有名的程度是超越你所想像的 野中裕次郎教授是Highlycitedresearcher目前任教於一橋大學 一炮而紅的大作TheKnowledgeCreatingCompany被索引次數更高達7390次 1994年曾經發表在OrganizationScience更是impactfactor接近2 0的重要管理學術期刊之一 問題與討論 何謂 Ba 其特質為何 你認為建立有利知識創造情境的做法為何 試舉例說明之試繪圖說明日本知識管理學者Nonaka Takeuchi所提出的知識創造的模式 並說明其知識螺旋 knowledgespiral 的意涵 試說明Leonard Barton的知識創造活動包含哪些 你同意該學者的說法嗎 請說明你的原因若以組織記憶的觀點 你認為有哪些知識蓄積的方式在這一章中你學到了什麼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