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协同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7.93KB
约4页
文档ID:279249129
协同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_第1页
1/4

    协同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01至2018.01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协同护理模式,分析其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BS评分、M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中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关键词】协同护理模式;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效果脑卒中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治疗质量也在不断提升,病死率逐渐降低,而致残率逐渐上升[1]本次对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以下是详细报告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01至2018.01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为两组,纳入标准:经头颅CT或者是MRI诊断头部出现明确的出血史,病程在3个月以上,合并运动功能障碍,属于康复期的患者。

排除标准:合并感觉性失语、意识障碍以及其他并发症患者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为(57.6±10.2)岁,病程为40-90d,平均病程为(79.3±6.5)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组间进行对比分析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给患者基础护理,即心理康复、用药指导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协同护理模式,包括康复训练、中医针灸治疗、辅具矫形治疗以及理疗按摩护理等,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上肢、下肢、言语功能锻炼,采取一对一的方式,下肢选择大关节的粗大运动能力,进行平衡、肌力以及步行训练等,上肢选择小关节的精细活动能力,进行手插木钉、抓握以及双柄磨砂等训练,指导患者从简单发音开始逐步联系语言功能选取患者合谷、曲池、悬钟、足三里等穴位进行电针治疗,同时反复性经神经肌肉电刺激、颅磁刺激等理疗方式,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结合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辅具治疗,佩戴矫形器,改善其生活质量1.3评价指标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其平衡功能,包含14个条目,分值在0-56分,分值越高表示平衡功能越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的生活能力,包含10个条目,分值在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康复功能越强。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给予()表示,进行t检验,若组间存在差异,则P<0.052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BS评分、M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组间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表1两组患者BBS评分和BMI评分比较(分,)3讨论协同护理模式指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指的是在护理过程中将2个或者是2个以上的学科合作进行跨学科的护理,采用针对性的知识和技能给患者解决各种健康问题,有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脑卒中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2]协同护理模式是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给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中医针灸理疗护理、心理护理等,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同时结合患者自身的情况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增强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护理人员也需要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准确评判患者的病情给予针对性的高质量的护理[3]协同护理模式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促进患者血液循环,进而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以及生活质量本次对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BBS评分、M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组间有统计学意义,证明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康复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以便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中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肖群,刘朝晖,刘睿,等.协同护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11(19):1800-1802.[2]刘婷婷,曲鸿雁.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的工作体会[J].当代医学,2017,8(25):161-163.[3]廖映.协同护理干预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提高自我照顾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7,9(6):635-636.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