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林木地下病虫害控制

豆浆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99MB
约44页
文档ID:28044050
林木地下病虫害控制_第1页
1/44

苗圃主要害虫控制技术,鞘翅目 蛴螬类(金龟子幼虫)等翅目 白蚁鳞翅目 地老虎类直翅目 蝼蛄及蟋蟀类双翅目 种蝇鞘翅目 金针虫类(叩头虫幼虫),一 蛴 螬 类,鞘翅目金龟科,除少数腐食性种类外,大部分为植食性,其成虫和幼虫均能对树木造成危害在国内对植物造成危害的,已记录的有30多种,危害较重的约20余种幼虫危害植物幼苗的地下部分,造成幼苗发育不良、萎黄枯死成虫大量取食果树的花蕾、嫩芽为害状,铜绿金龟成虫:,体长15—19mm,宽8—10mm,椭圆形,全身背面铜绿色,有金属光泽触角9节,鳃叶状,棒状部3节,黄褐色复眼黑色,前胸背板,两侧边缘黄色鞘翅上有4—5条纵隆脊,胸部腹面黄褐色,密生细毛,腹部淡黄白色,有两节露在鞘翅外,雄虫臀节背面前缘有一倒三角形铜绿色斑,其下方两边各有一个黑褐色小斑点,雌虫不显著生活史及习性,1年发生1代,以3龄幼虫在土中越冬次年5月份开始化蛹,成虫出现一般在6月上旬,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为高峰期,到8月下旬终止,9月上旬绝迹成虫高峰期开始见卵,幼虫于8月出现,11月进入越冬期成虫有假死性和强烈的趋光性,夜间9—10时为活动高峰 成虫一生交尾多次,平均寿余为30d,产卵多选在植物下5—6cm深土壤中 ,卵散产,每头雌虫平均产卵40粒,卵期10d,在土壤含水量适宜的情况下,孵化率几乎为100%。

幼虫一般在清晨和黄昏由深处爬到表层,咬食苗木近地面的茎部、主根和侧根金龟子类害虫防治方法 ---1蛴螬防治,细菌杀虫剂:日本金龟芽孢杆菌,每亩地用每克含10亿活孢子的菌粉100克,均匀撤入土中,使蛴螬接触感染发生乳状病致死,持效期较长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250ml,加水10倍稀释,喷洒在20-30kg的细土上拌匀,施在苗床上,然后随即浅耕,将其翻入土中或每亩用2%甲基异柳磷粉剂2kg,兑20-25kg的细土制成毒土施入土中 苗木出土后,发现蛴螬为害根部,可打洞淋灌2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250g加水1000-2000kg 加强苗圃管理,中耕除草,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料,性引诱诱杀:将雌虫腹部后3节磨碎涂于玻片,放在水盆上,可诱集雄虫,使之落水而死假死性:可用人工振落捕杀大量成虫趋光性:可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发生盛期,可喷洒90%敌百虫、80%敌敌畏、40%氧化乐果、75%辛硫磷、50%马拉硫磷等农药1000—1500倍液毒杀成 虫 防 治,2 蝼 蛄 类,蝼蛄属直翅目蝼蛄科,俗称土狗、地狗、拉拉蛄等,常见有两种:东方蝼蛄、华北蝼蛄东方蝼蛄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华北蝼蛄分布在东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北部等地食性杂,特别喜食刚发芽的种子;不但能将地下嫩苗幼茎咬断,还由于在苗床土表下开掘隧道,使幼苗根部脱离土壤,失水枯死。

华北蝼蛄(左)东方蝼蛄(右),东方蝼蛄在南方一年完成1代,以成虫或6龄若虫于11月入土约33.3cm处越冬 翌年3月下旬开始上升至土表活动,4、5月是活动危害盛期;5月中旬产卵,5月下旬至6上旬为末期产卵前先在腐殖质较多或未腐熟的厩肥土下筑土室产卵,每雌可产卵60—80粒,6月中旬为产卵盛期成虫具强烈的趋光性、趋湿性和趋厩肥的习性,还对香、甜食物嗜食防 治 方 法,施用厩肥、堆肥等有机肥料要充分腐熟灯光诱杀:特别是闷热天气,雨前的夜晚,可在晚上7—10时用灯光诱杀成虫毒饵诱杀:用90%敌百虫0.5kg,拌入50kg煮至半熟或炒香的饵料(麦麸、米糖等)中作毒饵据实验证明,如果能加入适量的糖醋液,傍晚均匀撒于苗床上,诱杀效果更好鲜马粪或鲜草诱杀:在苗床的步道上每隔20m左右挖一小土坑,将马粪、鲜草放入坑内,次日清晨捕杀或施药毒杀,3 地老虎类,鳞翅目夜蛾科,俗称土蚕、地蚕、切根虫、夜盗虫等目前,国内已有十余种,主要危害种类有:小地老虎、大地老虎、黄地老虎 小地老虎:分布比较普遍,其严重危害地区为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各省,在北方发生在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黄地老虎:分布在淮河以北,主要危害区为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及东北北部地区。

大地老虎是在局部地区造成危害小地老虎,八字地老虎,大地老虎,小地老虎在全国各地年发生2—7代,福建等地发生5—7代以蛹或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小地老虎成虫,昼伏夜出,晚上7—10点为活动最盛 1—2龄幼虫群集于幼苗顶心嫩叶处昼夜取食,3龄后即分散危害,白天潜伏于杂草或幼苗根部附近的表土干湿层之间,夜出咬断苗茎当苗木木质化后,则改食嫩芽和叶片,也可把茎干端部咬断防治方法,早春,清除圃地杂草,减少虫源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 ,羽化盛期,用黑光灯诱杀成虫,也可用糖醋液(糖醋液配制比为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加适量敌百虫)诱杀成虫也可用红薯1.5kg煮熟捣烂加少量酵面发酵至带酸味,加等量水调成糊状,加醋0.5kg及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g盛于盘中,于近黄昏时放于苗圃地中诱杀幼虫:播种前或幼苗出土前,用幼嫩多汁的新鲜草70份与敌百虫1份配制成毒饵于傍晚撒布地面,诱杀3龄以上幼虫化学防治:植株幼苗出土时,一代幼虫3龄之前,喷洒50%辛硫磷乳油或50%敌敌畏乳油或2.5%敌杀死1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1500-2000倍液对植株地上部和杂草进行喷洒,4 白 蚁,白蚁属等翅目昆虫,分土栖、木栖和土木栖3 大类。

危害苗圃苗木的白蚁主要有家白蚁 (属鼻白蚁科)、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 (属白蚁科) 家白蚁 :主要危害房屋建筑、桥梁、电杆及四旁绿化树种,是土、木两栖白蚁 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营巢于土中,取食苗木的根、茎,并在树木上修筑泥被,啃食树皮,亦能从伤口侵人木质部危害黑翅土白蚁,有翅成虫:头、胸、腹部背面黑褐色,腹面为棕黄色翅黑褐色,全身覆有浓密的毛前胸背板略狭于头,前宽后狭,前缘中央无明显的缺刻,后缘中部向前凹人前胸背板中央有1淡色的“十”字形纹,纹的两侧前方各有1椭圆形的淡色点,纹的后方中央有带分枝的淡色点前翅鳞大于后翅鳞兵蚁:体长5一6mm头暗深黄色,被稀毛胸腹部淡黄至灰白,有较密集的毛头部背面为卵形,长大于宽,最宽处在头的中段,向前端略狭窄上颚镰刀形,左上颚中点的前方有一显著的齿,右上颚内缘的相当部位有一微齿,极小而不明显黑翅土白蚁,黑翅土白蚁栖于有杂草的地下,有翅成虫于3月初出现于蚁巢内,4一6月间夜靠近蚁巢附近的地面出现成群的分群孔,分群孔是由许多小土粒粘结而成分群孔圆锥形,数量很多,可达100个以上,一般距主巢2m左右,也有远至3—5m的 蚁巢位于地下0.3—2m处兵蚁保卫蚁巢。

工蚁数量是全巢最多的,巢内的一切主要工作,如筑巢、修路、抚育幼蚁、寻找食物等,皆由工蚁负担工蚁采食时,在食料上做泥被或泥线,如在树木上取食泥被泥线可由地面高达数米,有时泥被环绕整个树干,形成泥套黄翅大白蚁,根部病害,苗木立枯病苗木白绢病白纹羽病紫色根腐病苗木根腐病根窒息病根癌病根结线虫病,苗木立枯病,(1)、种芽腐烂:播种后,幼芽萌发,出土前,若土壤潮湿板结或种苗被病菌侵染,引起种芽腐烂,地上缺苗断拢2)、幼苗猝倒:幼苗出土后木质化前,若遇阴雨,病菌自根颈侵入,产生褐色斑点,病斑扩大呈水渍状后根茎腐烂、缢缩,苗木迅速倒伏或因干旱、地表温度过高,根颈烫伤、缢缩倒伏3)、茎叶腐烂:幼苗出土后遇阴雨连绵、苗床过低、密度过大或过迟揭覆盖物,苗木的幼叶嫩茎为病菌感染枯萎腐烂,在枯死的茎叶上,常有灰白色蛛网状的菌丝体4)、苗木立枯:苗茎木质化后病菌自根部侵入,引起根部腐烂地上部分枯死,或由于土壤缺水、生理干旱引起地上部分枯死,苗木枯死后直立不倒2、发病规律:,病菌均具有较强的腐生习性,以卵孢子或厚垣孢子或菌核等渡过不良环境,一旦遇适合寄主和潮湿环境便侵染危害防治方法,(1)、选用苗圃:推广山地育苗是预防苗木猝倒病的有效方法;若用熟地育苗,前作以豆类或枥类为宜,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或前作是茄科等感病植物的不宜作苗圃地。

2)、土壤处理:A、五氯硝基苯和代森锌(3︰1)混合与细土以(1︰150~200)的比例混匀,播种前在播种沟内撒1cm厚,播种后用药土覆种B、在碱性土壤中,播种前每亩施硫酸亚铁粉15~20kg;在酸性土壤中,播种前每亩施生石灰20~25kgC、用黄心土、草炭土及河沙等,播种时先在播种沟内垫上1~2cm厚,播种后用该土覆种D、播种前10天每㎡用40%的甲醛50ml加水6~12kg撒在土壤上,并用草袋覆盖,播前3~4天揭开覆盖物后播种3药剂拌种: 药剂 用量(种子重量的%) 敌克松 0.5%~1% 氧化汞 0.3%~0.4% 福镁双 0.3% 硫酸亚铁粉 1%4加强苗圃管理细致整地、适时播种、合理施肥5药剂防治:苗木发病后要及时用药剂防治:对种芽腐烂的,覆土不要过厚,若土壤中有病菌应药剂拌种、土壤处理;对茎叶腐烂的,应及时揭去覆盖物并及时排除积水,幼苗出土后,可喷0.5%波尔多液,每半月1次。

苗木白绢病,症状: 染病苗木根颈部皮层腐烂,苗木凋萎死亡油茶、乌桕、榆木苗生病后,叶片逐渐凋萎脱落,全株枯死,容易拔起病部生有丝绳状白色菌丝层,在潮湿环境下,大量的白色菌丝蔓延到苗木茎基部,以及周围的土壤和落叶上,在菌丝体上逐渐形成油菜籽样的或泥沙样的小菌核菌核初白色,后转变为黄褐色或深褐色病原:,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的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 Sacc.)菌丝白色,疏松或集结成线状,并成放射状纵向扩展,外观犹如白色绢丝;菌核表生,球形或近球形,直径1-3毫米,平滑有光泽,表面茶褐色有性阶段为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的刺孔伏革菌(Corticium centrifugum(Lev.)Bres.)邵力平称为叶状阿太菌(At- helia epipbylla Pers)一般情况下不发生有性阶段发生特点:,病原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被害苗木和被害杂草上越冬,翌年土壤温湿度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侵染为害病菌以菌丝体在土壤中蔓延,也可借雨水和水流传播病害一般于6月上旬开始发生,7-8月为发病盛期,9月底基本停止扩展土质粘重、排水不良、土壤浅薄、肥力不足及酸性至中性土壤,苗木生长不良,极易发病。

土壤有机质丰富、含氮量高及偏碱性土壤,则发病少防治方法:,选择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山脚坡地育苗;平地育苗,应做高床,深开沟在肥力不足的土地上育苗,必须施足基肥及时清除病株,迹地及未发病的苗木茎基部,撒石灰粉消毒,或用70%五氯硝基苯以1:30-50与细土混合,撒在苗木茎基部及四周土壤上,有较好防治效果;喷洒 50%代森铵500倍液、硫酸铜100倍液,也有防治作用白纹羽病,在根尖形成白色菌丝,老根或主根上形成略带棕褐色的菌丝层或菌丝索,结构比较疏松柔软菌丝索可以扩展到土壤中,变成较细的菌索,有时还可以填满土壤中的空隙菌丝层上可生长出黑色的菌核菌丝穿过皮层侵入形成层深入木质部导致全根腐烂,病树叶片发黄,早期脱落,以后渐渐枯死发病规律,病菌的菌丝残留在病根或土壤中,可存活多年,并且能寄生多种果树,引起根腐,最后导致全株死亡,是重要的土传病害主要以菌丝越冬,靠接触传染凡树体衰老或因其他病虫为害而树势很弱的果树,一般多易于发病防治措施,白纹羽病寄主范围很广,最好不在新伐林地开辟果园,若在新伐林地建果园,一定要把烂根清拣干净;发现病树应及时挖除,并开沟隔离,以防蔓延;果园内应经常追施有机肥料,注意中耕排水,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对受病轻的树可以用300~500倍的托布津液淋蔸。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