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下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3.88KB
约17页
文档ID:321122690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下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_第1页
1/17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下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谢长安 李时坤[摘 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动力、基本特征和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等,对观察国际格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可以深刻理解总书记提出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产生机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重塑人类生产方式,进而影响国际竞争格局;西方世界陷入空前困境,资本主义推进世界历史发展的局限性愈加凸显;非西方世界正在崛起,国际主要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已成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Key]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国际格局[]A81[]A[]1674-0599(2020)03-0025-082017年12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回国参加2017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的全体使节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首次指出:“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1]在之后的国内外多个场合,反复提及这个重要论断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总书记对当今国际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那么,这个重大判断的依据,或者说当今世界所处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产生机理是什么?要全面和透彻地分析清楚当今的国际形势和国际格局,需要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科学工具。

正如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强调的,“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2]这里的世界历史,指的就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动力、基本特征和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等,对我们观察当今的国际格局、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产生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内容丰富,具有博大、辩证、科学的历史视野[3]其实,在马克思之前,世界历史理论早已有之,但受观念、时代和方法的局限,世界历史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趋势等均未能得到科学说明马克思所生活的年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机器化大生产开始出现、资产阶级在全球开拓市场、西方对外实施殖民主义、世界交往日益普遍化和常态化的时代,国家、民族和地区的狭隘孤立的状态被打破,这为马克思创立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提供了现实基础,加上唯物史观方法的运用,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最终得以形成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散落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导言》《资本论》《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等著作中,其主要内容有:(一)生产力的发展及在此基础上的世界交往是世界历史形成的基本动力人类社会是生物演化的结果,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人类形成了生产力这一特有的物质力量,进而能够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

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伴随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等陆续产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逐渐丰富,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变得频繁起来,地域限制被依次打破,世界历史便开始出现公元15世纪初,凭借强大的国力,中国明朝时期的郑和七次下西洋,可以称得上是世界历史交流的早期实践然而,生产力的发展及在此基础上的世界交往仅仅是世界历史形成的基本动力或基本前提,远非根本动力马克思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4]P540-541要达到马克思所说的这些条件和状态,进而推动世界历史发展常态化,仅仅依靠自然经济和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是远远不够的二)机器大工业化及在此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西方的发展,至18世纪中后期,西方爆发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产生机器大工业及在此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与以往任何生产方式完全不同的特点:第一,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或利润而不是使用价值,产品以商品的形式存在;第二,生产的关系采取的是雇佣劳动形式,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用货币向劳动者支付报酬;第三,生产的样态是批量化、工厂流水线式,完全突破手工劳动的诸多局限。

以上三个特点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经济体系具有无限扩张的特点:首先,机器大工业生产出的大量商品,需要解决价值实现问题,否则将影响生产者的生存乃至市场稳定,扩大市场空间无疑是解决商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其次,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后,主要用于资本积累,这推动了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和技术进步,进而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再次产生了价值实现问题;最后,市场竞爭的极端激烈性也促使不同资本走向集中、垄断和持续实施扩张,在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和资源过程中实现价值增值因此,马克思指出:“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5]P88正是由于资本对利润的无止境追逐,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历史由民族历史转向世界历史,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4]P566三)世界历史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多样性任何民族和国家最终都要汇入世界历史的洪流中,但步伐和样式却不完全一样第一,由于人口、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不尽相同,在世界历史产生之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尽相同资本主义开创世界历史后,西方率先实现现代化,而相对落后的民族和国家被迫卷入到这个世界历史进程中的,绝大多数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甚至出现文明消亡的事件,因此世界历史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第二,与不平衡性相伴随的是多样性所谓多样性,是指各个民族和国家走向世界历史的具体道路是不完全相同的例如,有的国家先经历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再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有的国家可以越过资本主义这一社会形态,直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尽管也需要充分利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所创造的巨大生产力四)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终将被社会主义世界历史时代所代替马克思、恩格斯曾对西方资产阶级的历史贡献给予高度评价,“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6]P36但是,“资本包含着一种特殊的对生产的限制——这种限制同资本要超越生产的任何界限的一般趋势相矛盾”[5]P96第一,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获取利润,这使得资本家在扩大生产和不断追逐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生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资源大量消耗等问题,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也会产生激烈的阶级斗争,进而影响社会稳定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成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二,世界市场的开辟,只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更为重要的是,资本主义开创的世界历史,不是一个和平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殖民主义的战争行为,进而引发国际社会动荡。

此外,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西方的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世俗主义、市场经济等渗透到非西方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致使当地传统秩序崩解,也带来了大量问题第三,由于市场空间、资源总是有限的,资本主义在开辟世界市场过程中,不仅发生西方国家和非西方国家间的斗争,西方国家内部也存在矛盾,惨烈的两次世界大战说到底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世界市场而导致的实际上,自资本主义制度诞生起,对其的批判就没有停止过,探究一个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努力也从未停止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产生便是这一探索的结果正是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使资本主义存在自我否定的特性,资本主义必将会被社会主义取代,因而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必将转化为社会主义世界历史时代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观察国际格局的方法论启示国际格局指的是主要国际力量或主要国际行为体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乃至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和力量对比态势[7]资本主义全球化是国际格局生成和演变的重要因素在资本主义开创世界历史后,任何被纳入到资本积累和循环的体系中的民族和国家,都必须遵循世界历史的规律寻找适合自身的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同时以自己的发展推动世界历史向前发展,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命运交织到一起、相互影响,力量此消彼长,国际格局开始生成并不断演变。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观察国际格局的方法论启示主要有:(一)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国际格局的变迁国际格局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国际格局没有固定不变的所谓中心世界历史形成后,西方大国成为国际规则的制定者,主导着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成为支配国际格局的中心国或霸权国,但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都是暂时的由于世界历史打破了过去的一切藩篱,给世界上各个国家带来了机遇,在国际体系中,总会发生一些国家抓住机遇实现崛起,而另一些国家在经历发展高峰后走向相对衰落的情况,由此不同国家的实力及与之相关联的国际力量的对比会不断发生变化在历史上,资本主义的最早萌芽出现于意大利的几个沿岸城市,后来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相继成为西方世界强国,而今天,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中心正在向东方转移,国际竞争的焦点也已经转移到了亚太和中国[8]第二,影响国际格局不断变迁的基本动力是生产方式的变革和人类交往实践的深化及其引发的矛盾马克思曾指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4]P568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在提高,国家间的联系在增强,但发展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也在增大。

另外,资本主义全球化加剧了全球范围内资源的消耗、财富分配的不公和国家间的冲突等,一方面会产生为争夺有限资源而带来的战争行为,进而影响全球发展,另一方面会促使各国重视科技、制度和思想的创新,以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寻求包容性发展之道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新的国际规范和国际格局二)以联系的视角分析重大的国际政治和经济事件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社会的真正任务是建成世界市场(至少是一个轮廓)和确立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9]P166世界历史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和市场的全球化资本在全球扩张,不仅伴随大量财富由非西方国家转移到西方国家,也有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制度以及文化向全球扩张,进而建立由资本主导的国际秩序,由此引发出一些相关的事件例如,英国在19世纪中叶发生经济危机,这成为它后来对中国清王朝发动战争的导火索,鸦片战争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危机,引发了农民战争运动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十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推动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6]P6072008年,西方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为稳定金融市场,缓解民众的紧张情绪,西方政府向市场释放了大量货币,这些货币中的一部分流向了国际石油和农产品等商品市场,直接拉高了燃油和食物等必需品的价格,加剧了包括中东在内的世界上很多地区的紧张局势,间接改变了国际政治版图。

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也许鲜有街头抗议者能想到自己国内的经济阵痛与美国政府有关但央行行长心里都很清楚[10]P111-112当下,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意在扰乱油价,向中国等国输入通货膨胀,遏制中国等国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同时驱使庞大的国际资本为避险流入美国,以促进美国经济发展三)重视阶级分析方法在研究国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国家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政治组织单位,也是国际社会最重要的政治行为体正是由于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总是以国家为单位分析国际格局,忽视了更为重要的阶级问题之所以强调阶级分析方法的重要性,主要原因有:第一,“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4]P196资本使人类历史成为世界历史的根本机制是资本利用人类生产实践所产生的社会关系力量实现自身增值,进而进行无限扩张的结果因此,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不仅关乎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也关联世界历史发展状。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