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尼古拉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80.74KB
约35页
文档ID:51057408
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尼古拉_第1页
1/35

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尼古拉·特斯拉之理论2014年 2月 24 日,俄罗斯当地时间13 时 30 分,斯诺登在 Parallel wold 网站公布了美国 FBI 情报资料库 1943 年的一份多达 7751 页的特殊机密文件 文 件中的一部分内容是一位名叫特斯拉的科学家生前未发表的论文与设计图,另一 小部分是一些当年从德国伦掠夺来的科学家所写的手稿其中有一篇最长的特斯 拉的论文最引人注目,题目叫“引力的动态理论”该论文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出发,论述时空、物质、电磁波、引力波的本质特性,最终使它们被统一起来, 论文在最后阶段阐述了制造反重力太空船、时空旅行、粒子束武器、死亡射线、 死光等一些奇思妙想的科技产品制造方法 早在 1921 年,特斯拉已经建立了统一场论,然而,由于理论带来的发明太 过于超越这个时代人们的理解能力,并且当时的社会敌对情绪高涨, 并不适合在 那个时候发表这些理论, 特斯拉最终决定只发表对人类没有威胁的科技产品,如: 交流电、特斯拉线圈、无线输电技术等直到1933 年,77 岁的特斯拉将生前能 够用于战争的绝大部分发明图纸和论文全部交给了当时的美国国家科学院,期望 当时自由民主的美国能够对其加以利用,维护世界的和平, 然而,由于当时科学 界懂得能量 - 物质- 时空之间关系的科学家绝大部分都在德国,美国本土科学家中 没有能够完全理解特斯拉论文思想的人,最后被美国国家科学院束之高阁。

1943 年特斯拉死后, 美国国家科学院委托美国FBI 将特斯拉死后所有私人信件、 文章 全部查收,带回中情局,美国国家科学院连同1933 年收到的特斯拉文件一并收 归美国 FBI 保管此后,美国更多的将人力物力财力参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无暇顾及这份本土科学家不理解的科学文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 美国组建了 一支战斗力极强的作战部队,任务代号为“阿尔索斯”,这支作战部队主要目的 是利用美国情报机构秘密抢夺德国和意大利的大批科学家和工程师,并将他们安 全带回美国美国通过“曼哈顿工程”于1945年 7 月 16 日制造出原子弹后,就 开始秘密监视考察抢夺来的科学家,准备进行另一项代号为“NT ”任务这项任 务目的就是确认特斯拉未发表的论文中的那些科技产品是否真能够制造出来由 于当时精心挑选的政治立场明确的科学家中缺少像爱因斯坦那样对时空、物质、 能量理解透彻的理论物理学家, 所以由众多顶尖科学家组成的评估小组对“特斯 拉” 所写的论文均表示无法全面理解 对于其中某些科技产品如 “反重力太空船”, 评估小组无法判断真如特斯拉所说,能够以光速飞行 限于当时战后科技水平限 制,反重力太空船所需要的几个关键部件无法制造出来,最终这项计划在前期就 被搁置。

1946年, 某些科学家意识到特斯拉理论的可行性,为了维护美国国家安全, 阻止国外敌对势力获取资料, 这些科学家上书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最终系统的 删除了有关特斯拉的所有资料、记载,使特斯拉渐渐淡出了科学界 1963年 2月, “NT ”计划被重新提上议程,原因是有关“超导效应”的理论 已经成熟,并且已经能够制造出“高温超导体”,满足了当初“ NT ”计划中关于 制造“反重力太空船”的要求最后又组织了一批严格遵守保密协议的科学家, 探讨研制反重力太空船的步骤, 研制方案最后上报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实施 时,计划却被取消了其原因是由于1962 年,美国、苏联在古巴爆发了一场极 其严重的政治、 军事危机 事件爆发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直接威 胁到美国本土国家安全 美国当时将军队升级为一级战备状态肯尼迪命令对古 巴实施封锁,执行任务的舰队在68 个空军中队和 8 艘航空母舰的护卫下驶入封锁带美国还集结了战后以来最庞大的登陆部队最终使苏联被迫从古巴撤出核 导弹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如果美国坚持实施“NT ”计划,制造出能够运载核 武器的以光速飞行的导弹, 消息一旦泄露, 苏联必然会坐立不安。

可能迫使苏联 主动出击,引发核战争肯尼迪总统不愿意再次刺激苏联 1963年 11月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 以后历届总统都在为改变与敌对国家关 系而做出积极努力如果美国与苏联彼此仇视,不信任,那么“NT ”计划将永远 不会付诸于行动 冷战结束后,虽然苏联解体, 但是美国与俄罗斯、 中国、朝鲜、 中东等国家关系还是很紧张, 不信任 各自都拥有大当量核武器 鉴于此种情况, 美国采取限制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 并利用军事实力和政治手段来改变敌对国家 政权使世界走向和平统一之路,最终使“NT ”计划得以实施,走向探索太空之 路 外星人其实才是最至善的, 因为一个物种要想延续下去, 必须具备至善的品 质,只有这种品质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即不过多消耗资源, 又能保持长久发 展 下面将从人类未来能源、探索太空、传染性疾病治愈等方面一一介绍NT计 划的内容能源】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世界上所有国家都知道,未来谁掌握了能源, 谁就能赢得国家发展的机会 美国在过去几十年里从不开采自己国家的能源,所 有能源都依赖进口, 为什么?因为美国知道当所有国家能源消耗殆尽,谁还拥有 储量巨大的能源, 谁就能掌握能源的定价权, 大量资本就会流入美国。

中国也知 道未来谁掌握了能源, 谁就有机会发展下去, 所以近几年中国与周边各国签订各 种能源合同,保证自身未来的发展 其实早在 20 世纪初期,特斯拉已经意识到人类目前所利用的能源终有一天 会开采殆尽,石油、天然气、煤炭,目前人类主要利用的能源在20 世纪初期储 量还极其巨大, 但如今却面临不足百年的开采时间,这是特斯拉最初没有意料到 的特斯拉不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为了自身荣誉而发表的死亡公示E=mc2 , 确立了原子弹及氢弹的理论,最终导致日本广岛和长崎20 多万人死亡更深深 影响到如今世界各国紧张局势,谁都想拥有原子弹, 谁拥有了原子弹, 强权国家 就不敢对这个国家动武这就是目前朝鲜、伊朗这种小国唯一紧紧握住的王牌, 原子弹代表毁灭,却用来保护自身国家的安全, 可悲可叹特斯拉经历了第一次、 第二次世界大战, 他深深知道若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会有什么后果一个旷世奇 才就这样默默无闻孤独终老,生前只发表了一些对人类无害的发明,可笑的是, 他以为对人无害的交流电,居然还被制作成行刑工具“电椅” 事实上,地球有两种用之不竭的能源一直未引起人类的注意,特斯拉已经意 识到人类的未来离不开这两种能源。

若能够合理利用这两种能源, 人类目前所面 临的全球气候变暖、地震、海啸、台风等威力巨大的自然灾害将全部迎刃而解 因为地球上所有自然灾害都是这两种能源不受控制的自然释放引起的 【第一种能源】 第一种在我们头顶上空, 大气电离层的电能 大气电离层的电能从何而来? 90%的电能主要来自于地球以外射线(主要是太阳辐射) 对空气分子的电离作用 产生的 电磁辐射可以按照频率分类,从低频率到高频率,包括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 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等大约50%的太阳辐射能量在 可见光谱(波长 0.4 ~0.76 微米) ,7%在紫外光谱区(波长 0.76 微米) ,能够透过地球大气层照射到地面的光谱波段大 约在 0.4 ~2.5 微米不能够透过地球大气层波长小于0.4 微米的紫外光谱波段 就被大气层吸收,这部分能量大约占太阳照射到地球总能量的7% 左右电离层 的电能就来源于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紫外光谱波段 此外,太阳黑子爆发高能带电粒子和银河宇宙射线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地 球高层大气的分子和原子, 在太阳紫外线、 Χ射线和高能粒子的作用下电离,产 生自由电子和正、 负离子,形成等离子体区域即电离层。

太阳能量来源是太阳内 部或者表面的黑子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 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的22 亿分之一,但已高达173,000TW ,也就是 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 万吨煤,每秒照射到地球的能量 则为 499,400,00,000焦即使只有 7% 的能量被地球大气层所吸收,这部分能量 也相当巨大 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电磁波, 可见光谱(波长 0.4 ~0.76 微米)照射到地面 上,植物或某些细菌通过光合作用将这部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合成各种有机物 质,成为地球各种生物赖以繁衍的必要条件也是地球上各种能源(如:煤炭、 石油、天然气等)产生的最初来源 波长小于 0.4 微米的电磁波无法穿透大气层, 在光子与气体分子不断地碰撞 过程中, 自身携带的能量被气体分子吸收, 最外层电子获得足够能量而激发逸出, 成为自由电子 这是电离层电能形成的原因地球受到昼夜往复影响, 电离层电 势分布不均,引起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这是电离层电能流动的原因 大气层实质上是一块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它使波长在0.4 ~2.5 微米之间 的电磁波透过大气层供给地面上各种植物新陈代谢。

同时阻止波长小于0.4 微米 的紫外线、 X射线、伽玛射线破坏地面上各种生物,并将这些能量转化成电能, 固定在电离层内 电离层另一部分 10%电能是由地球磁场提供的,电离层电离后的气体就是 导体,放在变化磁通量中的导体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地球自转使电离层产生感应 电动势特斯拉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比喻:“地球就是一个拥有超大容量的球形 电容器,一个给大气充电的旋转磁力发动机,特别是大气中的电离层, 让它充满 了电荷 ” NT计划中特斯拉的“全球电力输送计划”核心内容就是要将电离层与地面 通过“导线”连接成闭合回路,将电离层电能引导至地面,供人类使用由于 电离层与地面之间相隔大约50 公里的绝缘气体,在自然状态下,这些电能是无 法被传递到地面的,特斯拉为了找到答案苦寻了好几年 在他 25 岁时就已经知道电离层储存有巨量电能,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将电能 通过距离地面 50 公里的绝缘气体引到地面上一次偶然经历,他发现自己仪器 产生的电磁波具有电离空气, 使气体分子外层电子获得能量逃逸成为自由电子的 能力 这使他惊喜万分,因为这项发现可能就是解开人类利用电离层电能的钥匙 这种未知电磁波实质上就是威廉·伦琴在1895 发现并命名的 X射线。

特斯拉比 伦琴更早发现了 x 射线,只是他没有并未发表1890年特斯拉开始在自己建立 的实验室中进行紧张的实验 玩过特斯拉线圈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初次见到人工闪电时兴奋的样子,炫目的 闪电十分迷人 现在的人们仅仅只是将特斯拉线圈当做一种玩具,以能够制造出炫目多彩的人工闪电而自豪, 实际上特斯拉线圈的真正价值是全球电力输送装置 的一个部件!他发明这种闪电线圈可不是为了欣赏那炫目的闪电 特斯拉因为 X射线具有电离气体的能力而开始设计制作特斯拉线圈,他需要 确认 X射线是否可以利用电离后的空气作为电能传输的介质他制造了一个功率 强大的特斯拉线圈, 并改进了 X射线仪器 试验的原理是: 特斯拉线圈正负极板 在一定距离内通电会产生人工闪电,若正负极板距离过远, 则由于电场强度太弱 而无法击穿两极板间空气, 无法产生人工闪电 若将能量极高的X射线穿过正负 极板间,X射线电离两极板间气体, 电离后的气体就能够传递正负极板间的电流, 进而再次产生人工闪电 实验果真如特斯拉预测的那样,电离后的气体可以成为 电流传递的导体 实际上无线输电技术就是通过利用X射线电离空气, 使空气成 为电流输送导体 此后,特斯拉不断改进 X射线仪器,并试验 X射线能量密度与电离气体距离 之间参数,一次次刷新电流通过气体传送距离,为将来引导电离层电流供人类利 用而做准备。

但 1895 年三月的那场神秘大火彻底烧毁了特斯拉的实验室,特斯 拉就这样破产了,据说那场大火是爱迪生派人放的 虽然如此,特斯拉毕竟实验了那么多年, 对建造全球电力输送装置技术参数 了如指掌特斯拉于1901 年到处求援,希望在纽约长岛兴建一座无线电能传输 塔,实际上此塔就是用来连接电离层与地面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