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态研究综述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4.72KB
约11页
文档ID:212553670
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态研究综述_第1页
1/11

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态研究综述 徐婧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课题的提出,净化和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当前我国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的必然选择和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关于党内政治生态问题的研究也成为理论界、学界关注的热点学界主要围绕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视力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及路径建设等三个理论问题展开了研究和探讨综观学界研究现状,以期为推进党内良好政治生态建设提供某种启示关键词:党的十八大;政治生态;研究综述:D26 文献标志码:A :1002-2589(2018)02-0134-0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1]随着党中央把优化党内政治生态作为战略性课题提出以后,尤其是随着十八大以来高压反腐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最引人瞩目的现象之后,学术界围绕以党内政治生态的主题研究也愈来愈多,因此有必要针对党内政治生态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进行进一步的梳理,以期许为建设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研究提供更多的路径选择一、十八大以来重视党内政治生态研究的原因及多維视野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

塑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构建廉洁政治既是中国政治发展应努力争取的方向,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建党以来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十八大以来,学界对于党内政治生态研究之所以如此重视,主要基于一个健康的政治生态本身具有的重要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包心鉴认为,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党的建设现代化的最关键部位和最突出任务[2]姚桓认为,全面从严治党与良好的政治生态之间有极强的正相关性,而从严治党的过程实质就是医治病毒、增强免疫力,是弘扬正气、打击歪风邪气、激浊扬清的过程,自然也是改善政治生态的过程实践证明,只要把从严治党与改善政治生态相结合,使二者良性互动,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就能提高到新水平[3]二是改善党风政风的治本之策牛君、季正聚两位学者强调,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4]有学者认为,把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不仅体现的是对党的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更是党员自我剖析自我完善的自觉在党的建设中,作风建设是治标之策[5]蔡霞则从治标与治本的角度出发,认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应该依照《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来规范党内政治关系,以制度治党来重构党内政治生态[6]。

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政治措施当前,党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对此,李斌雄等认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价值目标的重要途径他指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既要切实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也要通过净化和重构政治生态,从严依规管党治党建设党,提高全党素质和执政本领,以此“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7]二、党内政治生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生态学中,最根本的一条原则是维持构成此生态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当其中某种要素不达标或者异化脱离正常运行轨道后,平衡失控,整个生态环境就会出问题放在政治生态上,这样的标准同样适用作为构成政治生态系统的动态要素:政治主体领导;静态要素:用人导向队伍建设;以及扩充维护要素:监督这三要素中,其中任何一种要素的不稳定或者说各自形态的异化都会影响到党内政治生态的良性持久发展如果党内政治生态恶化,很容易导致党的权威性和政府的公信力遭到质疑,最终威胁到党的领导地位因此,有必要从构成政治生态的三要素维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及原因进行进一步的梳理总结,从而为治理和重构政治生态的路径分析提供现实依据。

一)党内政治生态存在的问题1.从领导主体维度上看,有学者认为,领导主体是营造政治生态的根本[8]党员干部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从某种程度反映出党风建设但目前,从当前学者所研究的情况中表明,作为政治生态要素中最为活跃的构成要素主体——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和“关键少数”,思想上党性观念不正,公仆意识淡漠等心态在行动上衍化出一系列诸如生活作风腐化堕落的连锁反应,从而影响了党内政治生态具体而言,在思想上表现在一是历来都有且并未根除的是官本位观念浓厚,在行动上具体表现为“有的领导干部忙于跑项目、搞应酬、拉关系,很少‘接地气,贴近群众;有的党员干部高高在上、唯我独尊,对上拍马溜须,对下横眉冷对,官气十足”[9]二是在当前思想多元、价值观念多变的情况下,部分党员干部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扭曲在行为上具体量化为一些领导干部“不信马列信上帝,不问苍生问鬼神,在宗教活动中寻求精神寄托”[10];一些党员干部表现出“在其位,不谋其政”现象;在党内圈子意识、潜规则盛行,好人主义大行其道的氛围下,不仅容易造成官员腐败,出现“地域性、行业性的政治生态危机”[11],同时也容易造成党内生活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出现“党内生活庸俗化、自由化、行政化、形式化”[12]现象。

三是部分公职人员欠缺法治意识,人治思维泛滥有学者总结到法治意识的缺失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权力而非对法律顶礼膜拜二是缺乏对制度的尊重,忽视制度建设的作用三是无视和践踏权利[13]2.从用人导向队伍维度上看,正所谓“政以才治,事以才兴”,干部队伍的建设与政治生态紧密联系但当前,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逆淘汰”与“带病提拔”现象,而一些脚踏实地、勤恳干事、德行优良,但不善于张扬的“默默奉献型”干部,在选拔任用中往往容易被忽视,甚至被一些不良之人抵触和“边缘化”有学者指出,这不仅导致官场人身依附性增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削弱,使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遭受侵蚀,同时还容易催生利益集团,致使政党自我净化能力衰弱[14]3.从监督维度上看,一般而言,作为政治生态维护的扩充要素,强调的是对领导干部公职人员的权力监督而监督的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党内监督,二是党外监督但目前,党内监督出现“监督意识缺位、监督纪律失位、监督执行错位”[15],党外监督渠道不透畅,运行机制无保障二)党内政治生态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政治生态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影响,又相互制约对于影响党内政治生态出现的问题的原因,学者们对此进行了不同的解读。

有的学者强调的是作为党员自身主体的主观因素来分析,突出领导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作用[16]有的学者赞成多因诱因说,例如何序哲认为当前党的政治生态存在问题有多维诱因,即“党自身现代化建设过程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组织结构功能转型升级没能根本完成、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对党内政治文化的冲击和负面影响、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生态评价面临多重困境等内外因素深刻地影响着党的政治态,其中既有传统思想文化观念的痼疾、社会转型的陷阱、体系间发展的不平衡、预期评价的缺失等原因,更有赤裸裸的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17]但目前,比较达成共识的认同是从“公权力异化”的角度来作为学理依据分析政治生态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牛君、季正聚两位学者在《试析政治生态治理与重构的路径》一文中指出政治生态恶化的染源头是“公共权力与非法私利之间交换而产生的‘公权力异化‘公权力寻租或‘公权力腐败问题[5]他们借用马克思主义人的异化概念运用到人对公共权力行使的异化角度来进行分析,既强调了作为政治生态构成要素中人的主体性,又揭示了”权力”问题在党内政治生态中的核心地位三、十八大以来整顿政治生态建设的具体措施及进一步重构政治生态的路径良好的政治生态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至关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提到从严治党对改善政治生态的重要性,党风廉政建设和高压反腐成为重构良好政治生态的两把利器而党中央制定规定的具体化(例如落实八项规定,出台两项法规”),开展的活动主体化(例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到出台相关条例的针对化,都致力于建构一个廉洁的政治生态这也催生了学界对以正风反腐为特征的重构政治生态问题的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具体的优化政治生态的途径举措这些途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立足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锻炼党性修养邱炜煌认为,要通过树立典型,以正反两方面的实例,引导广大干部树立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价值取向,认真对待自我手中紧握的权力与人民群众的关系[18]张哲则从锻炼党性修养的角度提出要把党性教育科学化,以此来塑造党员干部的坚定理想信念他认为党性教育科学化一要把好党员干部的“总开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现组织发展价值与个人行为价值的内在统一二要端正党员干部的道德品行,把握心理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使外在灌输内化为自觉行动三要尊重党员干部的主体地位,处理好主动教育和相互教育之间的关系,达到知、情、行的统一;四要提升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结合履行职责的需要特点增强针对性,激浊扬清[19]。

二是要推进法治建设,强化制度管理有学者认为,从实践上讲,通过制度和法律改善“政治生态”是新政府在当前新形势下做出的理性选择[20]王合清认为,在制度改革上要结合中國政情,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加快对权力的监控和科学分配,以此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而保证从政环境风清气正[21]陈朋指出,在推进法治进程中实现政治生态的优化在总体上应注意两点,一是注重保障公众的权利,二是明确权力边界要通过立法实行合理分权,实现科学的权力架构,不仅要划定政府与市场、社会的边界,明细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且还要真正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分离和相互监督[22]有学者指出应该通过加强法治建设,以国法党规强化对权力的约束,让党员干部手中握的权力透明清晰,以营造更加清明的从政环境[23]三是严明党的政治规矩和纪律,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规矩是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基本规范”,“纪律是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保障”[24]对此,有学者提出要用严格的党内生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在优化政治生态中推动纪律规矩建设[12]李敏杰提出在干部检查考核中应把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情况放入考察内容行列各级党员干部要以党章为准则,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用党章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做遵守党章的模范[25]。

陈朋指出要重视政治纪律审查他认为党的纪律规矩是一个复杂体系在这个复杂的大系统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重中之重政治纪律抓好了,政治生态也就有了坚实基础[26]四是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李斌雄,姜向红两位学者认为“选人用人制度体制机制和用人导向直接制约着一个地方和部门的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因此,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以廉为基的用人导向,把‘好干部的五条标准落实到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11]在此基础上有学者强调要“认真研究委任、选任、公推公选等选拔干部的方法和特点,形成适合不同职业、不同岗位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健全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制建立健全干部监督考评机制,真正形成反应灵敏、渠道畅通、覆盖全面、配合密切的问题发现机制[27]五是要强化全方位监督党建国家的逻辑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中处于领导核心的地位,因此,在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中特别强调党内监督有学者认为加强和改进党内监督,要从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入手,从党内到党外、从干部到群众、从党风到社会风气,从惩戒到自律,涤荡恶俗陋习,净化社会风气,优化政治环境[28]杜治洲认为政治新常态必须建立在权力尤其是“一把手”的权力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的基础之上[29]。

参考文献:[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7-01.[2]包心鉴.在优化治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