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农业实务预习笔记:第一章第四节 第四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可持续农业观念的提出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与环境大会,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1988年,粮农组织在荷兰丹波召开国际农业与问题大会,向全球发出了关于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丹波宣言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发展中国家是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战略 可持续农业从构想到具体实践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21世纪议程》,把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1996年,粮农组织罗马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技术和要点,突出了新的绿色革命技术,指出包括新品种、化肥、灌溉和农药技术在可持续农业中的意义和作用我国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源于1981年中国生态农业概念的提出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与荷兰政府联合召开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通过了《登博斯宣言》,对可持续农业作了经典定义这个定义有四个要点:第一,不造成环境退化,即人类与自然建立一种非对抗关系。
第二,技术上适当,生态经济系统得合理化,以最为适用合理的技术为主导第三,经济上可行,要控制投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避免国家财力和农户财力不支第四,能够被社会接受,生态环境变化和技术革新所引起的社会变化,应当控制在社会承受范围之内 总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很丰富,虽然迄今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但有三点是获得共识的:第一,都强调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权益作为换取当今发展的代价第二,均认为可持续农业要兼顾经济的、社会的和生态的效益第三,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要素软件是指可持续农业的外部环境,即人们的观念、政策体制等,硬件是指技术上的创新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生态可持续性(基础):自然过程及生态系统的永续生产力和功能 社会可持续性(目的):发展机会的代际平等和代内平等 经济可持续性(主导):产量的持续性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我国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严重问题,如下:农业资源锐减、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剩余劳动力数量较多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与荷兰政府联合召开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通过了《登博斯宣言》,对可持续农业发展提出了三个基本目标:第一,积极增加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粮食持续增产安全目标)。
第二,促进农村综合发展,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消除农村贫困(农村综合发展脱贫致富目标)第三,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环境良性循环目标) 六、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 发达国家的主要模式:美国的低外部投入的可持续农业模式、高效率可持续农业模式;德国的综合农业发展模式;日本的环境保全型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法国的环境保护型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我国的主要模式及现状: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有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生态农业试点20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