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邵武横四线G316同青桥至王亭段新建过境公路工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13.50KB
约45页
文档ID:510428477
邵武横四线G316同青桥至王亭段新建过境公路工_第1页
1/45

邵武市横四线(G316)同青桥至王亭段新建(过境)公路工程简本1 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背景随着邵武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当地经济快速发展,邵武市内公路网密度相对不高,交通拥挤现象日趋严重,制约了公路运输优势的发挥,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群众的出行安全,导致各类交通事故频繁发生既有G316局部路段已出现超负荷运行,现有相关公路网现状已不适应地区经济日益增长的需要本项目是《福建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布局规划》“八纵十一横十五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省道干线公路“横四”线的重要组成路段本项目的建设对于构筑全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提高综合运输效率,对改善沿线交通出行条件,整合旅游资源、发挥规模效益、完善国防交通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服务我省“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建设和“产业群、城市群、港口群”联动发展战略,支撑全省社会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本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邵武市G316同青桥至王亭段新建公路工程项目经理部于2012年8月委托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以下简称我院)进行邵武市横四线(G316)同青桥至王亭段新建(过境)公路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院在接受委托后,对该项目的建设地进行了现场踏勘、调查、收集了有关该项目的资料,组织实施环评工作。

1.2 项目概况1.2.1既有线概况既有G316邵武市路段的路线走向为:东南起同青村,经邵武市城南片区,西北往坪上方向现状公路为双向二车道,公路两侧分布有绿化分隔带,路面结构为水泥砼路面公路形成已久,全线路基已基本稳定,目前G316城南新区段公路红线宽度为36米,G316邵武市其他路段公路红线宽度为12米既有国道316线经过邵武市中心地段,部分路段城市化严重,一方面造成过境交通车辆行驶速度大大降低,影响通行效率,同时也导致了交通事故频繁,严重威胁了沿线居民的出行安全;另一面,过境交通的频繁出入,交通噪音和汽车尾气也大大降低了沿线居民的居住环境质量,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1.2.2项目概况项目名称:邵武市横四线(G316)同青桥至王亭段新建(过境)公路工程建设地址:南平邵武市建设单位:邵武市G316同青桥至王亭段新建公路工程项目经理部建设性质:新建项目概要:邵武市横四线(G316)同青桥至王亭段新建(过境)公路工程,推荐路线起点位于原G316国道同青桥,终点位于邵武市水北镇坪上村,路线在K0+000~K1+534.368、K11+900~K21+614.325段采用12m路基路线在K1+534.368~K11+900段采用15m路基宽度,全长21.614km,路面结构为水泥混凝土,设计车速为60 km/h,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全线共新建隧道(双洞式)1247米/1座,大桥1108米/8座,中桥66m/1座,涵洞,51道。

本工程包括的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附属工程等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约为46979.63万元该工程建设期24个月,预计2013年6月动工,至2015年5月底完工,于2015年6月初通车营运项目主要工程数量见表1-1表1-1 本项目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值1公路等级—二级2路线长度km21.6143设计行车速度km/h604估算总额万元46979.635土石方数量挖方万m3215.71填方万m3173.346路基排水及防护工程km21.6147水泥混凝土路面千m2232.288桥梁米/座1172/99涵洞道5110隧道米/座1247 /111平面交叉工程处912永久占地hm272.1113拆迁房屋m21150014拆迁电力/通讯杆公里4.99/10.8115安全设施公路公里21.2161.3 规划及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福建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布局规划》,是“八纵十一横十五联”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符合《邵武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本着“东扩南进”的城市发展战略,以交通功能作为基本载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强化区域交通联系据查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该项目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的鼓励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本项目的建设,将改善当地交通状况,联系该规划中的各功能区,加快该区的投资建设和经济发展2 项目周围环境状况2.1 自然环境概况2.1.1 地形地貌邵武市位于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南麓,闽江支流富屯溪畔处于福建省三大地质构造单元之一的闽北隆起区的西部全境以低山丘陵为主,中山次之,河谷盆地面积较小,总面积为2836.73km2,其中河谷平原占12.75%,丘陵占41.58%,低山占28.12%,中山占11.59%,山间盆地占4.21%,河流占1.75%,境内海拔最高1523.9m,一般在500m以下,最低130m,植被属亚热带绿阔叶林区域境内地貌分为构造侵蚀中山、构造侵蚀低山、侵蚀丘陵和山间盆地四个地貌类型2.1.2 地质与地震本项目规划路线方案区域上位于新华夏系第二复式隆起及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的复合部位的闽西北华夏隆起带东北侧,长期的历史演变,强烈的褶皱及岩浆活动,使之历次构造运动相互复合、彼此干扰和迁就,形成区域构造形式多样复杂震旦系及寒武系地层广布,其岩性以石英云母片岩、变质砂岩夹千枚岩为主,燕山期较大规模的岩浆侵入,使区内沿线地质构造较为复杂项目所在区历史上发生强震的记录较少,据现有资料,区内光泽—至武平断裂带为一主要地震带,据记载1941年,沿该断裂带,在江西寻乌东北曾发生震级4.7级地震,公路建设必须考虑抗震设防。

根据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路线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全线以Ⅱ类场地为主,中硬场地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2.1.3 气候气象邵武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季风气候明显2)立体气候明显3)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4)四季分明,冬短夏长,全年多雾境内年平均气温17.7℃,一月份气温最低,平均气温4.6~7.6℃,七月份气温最高,平均为25.3~28.6℃,极端最高气温40.4℃,极端最低气温-7.9℃全年日照时数1704.4小时,日照率39%,年降雨量1738.2mm,为武夷山多雨地区之一年蒸发量1347.6mm,约占降雨量75.6%因地处山区,风速受山脉河谷影响较为显著,平均风速仅1.2m/s,静风频率11.3%,风向频率分散,主导风向不明显,年最多风向占10.2%,次多风向WSW风,仅占8.5%大气稳定以D类为主,占60.3%,相对湿度在79-85%2.1.4 水文与水资源(1)地表水邵武市主要有四条河流:富屯溪、古山溪、晒溪和同青溪本项目桥梁跨越古山溪及同青溪,项目周边水体为富屯溪①富屯溪流经邵武的河流主要为富屯溪,在邵武市境内长99km,流域面积达2210km2,平均坡降为0.83‰,多年平均流量32.342m3/s,多年平均径流量46.829亿m3。

②同青溪同青溪源起幸家石祭,历鱼妈炉,汇交溪桥诸水,绕下炉又汇山口、杜家墩、高基坊、外南源,巡坑、双溪、寺前、乌田源、洋上诸水,出同青桥入富屯溪流程39.45km,流域面积244.25km2,平均坡降21.87‰,多年平均流量7.845m3/s,多年平均径流量2.477亿m3,天然落差715m,利用落差334m③古山溪俗称三公桥溪,又称鹿口溪、芹田溪流程36.9公里,流域面积207平方公里,平均坡降31.02‰多年平均径流深1070毫米,多年平均流量7.023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2.215亿立方米2)地下水本项目区内发育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基岩风化层孔隙裂隙水、基岩构造裂隙水等三大类型:①第四系孔隙水:分布于现代河床的阶地、漫滩及山间谷地,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砂及砂砾卵石层,富水性较好,水量中等-丰富,单孔涌水量50-2000立方米/天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及河水、周围孔隙裂隙水的侧向补给,水位埋深一般0.5-3.0m,地下水水位标高与地形形态大致相同,河漫滩区多属潜水,阶地区多为承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Na.Mg型,矿化度小于0.3k/l,PH值5.5-7.5。

②基岩风化层孔隙裂隙水:主要分布于丘陵、坡地和台地路段,贮存于基岩的强风化孔隙及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局部构造破碎带及裂隙密集带中,水量较丰富细中粒结构的花岗岩类岩石强风化岩层厚度大、透水性较好,富水性相对较好对边坡及隧道洞口施工影响较大,应以引排地下水或切断侧向补给来源,降低地下水水位为主要预防措施一般单井涌水量小于10立方米/天,水位埋深一般5.0-20.0米不等,多为潜水③基岩构造裂隙水: 受构造控制,含水性不均匀,主要分布于构造破碎带及节理密集带中,呈带状分布,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季节影响不大,大多具承压性,以泉水形式排泄于低凹地带2.1.5 土壤与植被邵武市土壤类型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海拔800m以下为红壤分布地带,800~1300m为红壤与黄壤过渡地带,1200~1500m为黄壤地带,1500m以上有粗骨性黄壤和山地草甸土分布林地土壤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含水量适宜,质地较疏松,理化性状较好,但磷、钾含量普遍较低或缺乏邵武有耕地25062.3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79%,比1990年减少884.5公顷邵武市是福建省重点林业县,森林资源丰富,全县属常绿阔叶林顶级群落植被分布区,山地植被茂密,水土流失轻微,土层普遍深厚,肥力较高,非常适宜林木的生长和培育。

1990年,全境林地面积229679.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0.7%,人均0.803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98186.86公顷,主要分布在水北、拿口、沿山、桂林和大埠岗五个乡镇,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52.3%,森林蓄积量占47.2%,且大部分集中在交通闭塞的边远地区,林地偏重用材林,忽视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后三者的面积总和不及前者的1/4,经济林以油茶为主,经济效益不高2005年,全市林地面积229842.2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0.6%有林地面积占林地面积之比,较1990年下降1.47%,用材林面积下降更多2.2 社会经济概况邵武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下,位地东经117°2′至117°52′,北纬26°55′至27°35′东北邻建阳县,东南连顺昌县,南接将乐、泰宁县,西与江西省黎川县毗邻,西北与光泽县交界2010年邵武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19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财政总收入8.51亿元,比增21.2%;农业总产值31.14亿元,比增3%;工业总产值147.05亿元,比增2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39.02亿元,比增22.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8078元,比增9.3%,农民纯收入为7857元,比增11.2%。

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总量的迅速增加,使邵武在全省的经济地位明显提高2.3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位于福建闽西北丘陵山地,现状植被茂密,由于人工活动较大,植被种类相对单一,分布差异性不大,项目沿线以杉木、马尾松和毛竹为主,同时还分布有农田拟建公路沿线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特点如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