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核武器的防护知识资料

f****u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8.50KB
约4页
文档ID:109724045
核武器的防护知识资料_第1页
1/4

居民应该掌握对核武器的防护知识一、什么是核武器?利用能自持进行的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大规模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的总称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5种: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二、辐射对人员有哪些危害作用?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做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它有α、β和γ三种辐射形式α辐射只要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β辐射是高速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γ射线和χ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照射γ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三、居民在核爆炸时的防护方法有哪些?听到空袭警报来不及进入工事或发现明亮巨大闪光时,居民可采取的防护方法有:a、立即利用地铁或山洞、地下室、菜窖等空间掩蔽。

b、或在室外,利用矮墙、土堆、壕沟等地型,闭眼、埋头、爬卧、屈身进行掩蔽c、或在室内、离开窗户、衣架和衣柜,钻入桌下、小开间房间或贴近床、大沙发等进行防护d、在汽车上,要立即靠边停车、刹住,人员低头把住车上椅背待热浪和爆炸声过后,幸存人员应进行皮肤和呼吸道防护,沿城市侧上风方向撤离沾染区居民进入人防工程应注意哪些事项?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2-3-12 来源:本站 浏览:30次 字号:大 中 小(1) 服从工事负责人的疏导,不停留、不拥挤、不吵闹2) 背背包,不夹包、不提包3) 抱小孩,不牵小孩走4) 无灯时,要腾出右手,靠右侧探摸、快速进至工事安全区5) 在指定的位置上坐卧休息,管好小孩、不四处乱走、乱跑6) 个人防护器具和随身携带物品贴身放置,不影响他人行动7) 果皮,壳核、有味污物均要封存在塑料袋内8) 不吸烟、不乱用明火、不随地吐痰,不随便倒水、残茶9) 大小便要到指定的位置,并要随时密封好10)不随便启闭工事防护设备或出入工事11)听从工事人防负责人的指挥遭遇空袭和生化武器袭击时的个人防护器材及其使用 • 一、呼吸道防护器材 ( 一 ) 构造、性能 呼吸道防护器材主要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

它用于保护人的呼吸器官、眼睛及面部免受毒剂、生物战剂和放射性物质的伤害主要由面罩、滤毒罐和面具袋组成面罩与人员面部密合固定,以保护人员面部滤毒罐有滤烟层和装填层两部分滤烟层能滤除毒烟、毒雾、生物战剂及放射性气溶胶;装填层能有效地吸附空气中的毒剂蒸气人员在佩戴防毒面具呼吸时,外界受染空气经滤毒罐过滤变成清洁空气供人员呼吸 ( 二 ) 使用 1 、选配面具面具的面罩分大、中、小三个号码或 1 、 2 、 3 、 4 、 5 五个号码两种选配时根据头型的大小和佩戴后松紧程度来确定合适的面具号码 2 、外观检查对面具各部件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各部件是否有损坏 3 、灭菌试戴先将面具擦干净,用卫生酒精灭菌;再调整头带直至试戴基本合适为止 4 、气密检查用手堵住面具的进气口,用力吸气,若感到憋气,说明面具气密性好,否则,应按进气路线,用上述方法分段进行检查,直至查出漏气部位 5 、佩戴面具要求迅速、准确,其要领是:在迅速闭眼、憋气的同时,双手配合取出面具将面罩戴好;睁眼前必须深呼一口气,以排除面罩内的毒气,然后卡紧导气管或用手堵住进气口吸气,以检查佩戴气密性面具正确佩戴合格的标志是:眼窗中心位于两眼正前偏下,头带垫位于头的后上方,头部压力适中,不压耳朵。

二、皮肤防护器材 皮肤防护器材主要是隔绝式皮肤防护器材,分为全身防护和局部防护两种全身防护器材主要是连身式防毒衣,局部防护器材有防毒斗篷、防毒靴、防毒手套等 ( 一 ) 性能 隔绝式皮肤防护器材在毒剂滴液直接与防毒衣接触的情况下,对芥子气、 VX 有几小时的有效防护 ( 二 ) 使用 选好合适的防毒衣,当听到化学武器袭击警报时,在完成呼吸道防护以后,立即进行全身防护动作要领如下:打开防毒衣袋,取出防毒衣撑开防毒衣的颈口、胸襟,两腿伸进裤内,穿好上衣,卷起外袖,并将拇指插入套环,系好鞋带、腰带行动中尽量减少直接接触毒剂液滴脱防毒衣时,要避免未染毒部位与染毒部位接触 此外,劳动保护用品,如工矿企业用的防毒、防酸服和防尘面具、口罩、眼镜等,也有一定的效果但工业劳动保护防毒器材多数是专用的,用前必须看说明书,防止用错 三、注意事项 ( 一 ) 防毒器材的穿戴任何时候使用都要先检查气密,快速佩戴时保持和稳定气密性能; ( 二 ) 当面具与皮肤防护器材配合使用时,则应注意穿着顺序突然遭袭时,应先戴面具后穿防毒衣;准备通过沾染地带时,提前穿好防护衣、靴,进至毒区边界前戴好面具。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保存体力和作业能力; ( 三 ) 多数过滤式防毒面具的滤毒罐在开阔染毒地域能使用 2—3 次,在化工事故区实际使用时间为两小时左右对沙林、芥子气类的毒剂防护时间更长当使用过长时防护中稍有异味时,要立即更换滤毒罐 简易防护器材的制作 一、简易呼吸道防护器材 制作简易防护器材,要求所选的材料能防毒,做成的器材过滤面积大,且气流分布均匀 (一)浸碱防毒口罩 把普通毛巾叠成 12 层,将上端两角折回,按自己的脸型缝成鼻垫,或缝上一块铝片,加上带子,制成口罩也可用纱布折叠 30-40 层制成,使用前,浸于碱性溶液戴上后用手捏压铝片,使之与鼻颊密合使用时要经常使口罩保持湿润,也可事先配好碱水,装在小瓶内以备使用,用后洗净、晾干,以备再用 浸碱防毒口罩对防沙林、路易氏气、氢氰酸等毒剂蒸气效果较好但对毒烟、毒雾防护效果较差,使用时最好在外面加上毛巾或棉花 ( 二 ) 装料防毒口罩 用纱布或毛布制成口罩,内装 3 厘米厚的活性炭和黏土 ( 不能用沙土 ) 各半,搅拌均匀,制成大米粒大小的颗粒,晾干即可制成的装料口罩或石灰土颗粒,应放在塑料袋内密封保管。

二、简易防毒眼镜 自制简易防毒眼镜的制作方法是:用粗铁丝做两个圈,在圈上缠上棉花,使其与眼眶四周紧密贴合,用玻璃片或透明塑料做镜片,并用胶布粘于镜框上,再缝上系带即可备用也可用普通风镜改制或用透明塑料袋开个口,把防毒口罩缝在口上,使用时套在头上,扎紧即可 三、简易皮肤防护器材 制作简易皮肤防护器材尽量要用隔绝材料,包扎时要注意密合并便于解脱例如,为保护手部皮肤免遭放射性灰尘和毒剂的伤害,橡胶手套、皮手套和棉手套等都可使用,但医用手套和塑料薄膜手套则不宜使用脚部防护可用劳保靴套、胶鞋和长筒雨鞋,必要时可用布块、塑料布等耐磨柔性材料做成简易 “ 绑腿 ” 进行下肢防护,也能收到一定效果风雨衣、皮茄克、防尘服或塑料服、帆布、毯子、大衣、被子、雨伞等在紧急情况下均可用来保护身体,帽子、围巾对头部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使用简易防护器材时要尽量减少暴露皮肤,捆绑牢固,便于解脱,通过染毒地域时间尽可能短,使用后要焚烧或掩埋解脱时防止二次染毒 如何通过疫情调查判断是否遭受生物武器攻击疫情调查是判断是否遭到生物武器攻击的重要依据之一,下列疫情应予特别注意: 1.在非自然疫源地的地区发现了大量自然疫源性疾病。

如从未发生过鼠疫的地区发生了大量疑似鼠疫或腺鼠疫的病人; 2.临时上该国家从无此病,只有外国才有的传染病,如亚洲国家无黄热病; 3.传播途径反常:在正常情况下,每一种传染病或中毒症陡有特定的传播途径,如落矶山斑点热经蝉传播,肉毒毒素经食物传播如未吃过某种食物而发生肉毒中毒,或发生大批疑似通过气溶胶感染的病人; 4.发病季节反常:发生流行季节异常的大批病人,如登革热是伊蚊传播的,在非伊蚊活动季节发生该病; 5.发病职业反常:炭疽通常只发生在经常接触家畜或出产品的人中在非畜产品加工单位的人群中突然发生大批来源不明的炭疽病人; 6.病人有接触敌投物的历史和污染区停留的历史; 7.突然发生大量家畜发病或死亡核爆炸的室内防护措施 为减轻核爆炸对建筑物的破坏,城市转入战争状态后,室内人员预先应准备好随时可能的停水、停电、停燃气要关好门窗、并提前在玻璃上贴好封条,堵住孔口,密封食品和饮水 当发现核爆炸闪光后,应避开玻璃门窗和易燃易爆物,立即在桌子下或床下跪趴,或者在墙的内拐角或墙根处卧倒,也可以在较小的房间或门框处躲避,以防止冲击波到达时引起间接伤害 和袭击后,如果房间的密闭性没有受损,应尽量呆在室内,等待救援人员的救助。

千万不要到处乱跑如果房间的密闭性已受损,应包裹一些没有受到沾染的食物和水,尽快离开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 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核爆炸高温火球中辐射出的强光和强热 冲击波--是指核爆炸时,从爆心向四周传播的高速高压气浪 早期核辐射--爆炸最初十几秒内从火球和烟云中放射出的γ(珈玛)射线和中子流,是核武器特有的杀伤破坏因素 放射性沾染--核爆炸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对空气、地面、水源、人员等造成污染,也是核武器特有的伤害破坏因素 核电磁脉冲--指核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主要对电机、电子设备等有干扰破坏作用放射性危害地域是指: (1)原子弹爆炸后的放射性物质沾染地域; (2)核电站反应堆被破坏后形成的有放射性物质漂浮的烟羽区; (3)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水域、地面作物沾染地域,即放射性物质可通过饮食进入人体的食入区 居民在以上地域的防护方法包括: (1)学会识别放射性沾染地域边界标示牌 (2)在放射性沾染区内:尽量垂直于风向快速通过,减少停留时间;不吃、不喝、不吸烟、不坐卧,全身少接触各种物体表面;个人做好全身防护,戴上面具或口罩;人员行动时尽量拉开距离,走硬地面,少扬灰尘。

(3)离开沾染区之前,要在人防专业队员的指导下,在制定地区,拍打灰尘、脱去外层的防弹衣罩,并接受专业人员的沾染检查和剂量登记,必要时还要进行全身消洗、换衣及医学观察 (4)在食入区的居民要根据人防通告控制饮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