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李白诗歌赏析李白诗歌赏析1.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赏析赏析]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 ,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 “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 ,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22.早发白帝城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简析]唐代安史之乱初期,唐玄宗奔蜀,太子李哼留讨安禄山,不久,李哼既位,史唐肃宗玄宗又曾命令儿子永王李磷督兵平叛,永王李磷在江陵,召兵万人,自树一帜,肃宗怀疑他争夺帝位,已重兵相压,李磷兵败被杀。
李白曾经参加过永王李磷的幕府,被加上“附逆”罪流放夜郎(今贵州遵义) ,当他行至巫山(今四川境内)的时候,肃宗宣布大赦,李白也被赦免,他像出笼的鸟一样,立刻从白帝城东下,返回金陵(今江苏南京) 这首诗就是乾元二年(759)春天他到达江陵时所作这首诗写的是从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内的行程情况,主要突出轻快,这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轻快李白以 58 岁的年龄,被流放夜郎,抛妻别子,走向长途,忽然遇赦,得以回家,心里自然十分高兴在诗中李白没有直接抒情,但是读了他对行程的描写,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情和兴奋的情绪3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鉴赏】这首诗是李白初居安陆时所作出川未久,刚刚结束江南吴越之游的李白,这时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在送孟浩然东下扬州时,李白挥笔写下了这首传涌千古的杰作意境阔大是此诗最突出的特点黄鹤楼在江夏,与广陵(今江苏扬州)相距数百里,诗人举重若轻,将楚地吴天尽收于短短的四句诗中此诗每句分别各用一个动词:“辞” 、“下” 、 “尽” 、 “流” ,从不同角度(行者与相送者)表现了时间上的顺承关系,给人以流动之感,加上动词自身给诗句带来的动势,使全诗雄浑壮阔,.呈现出一种幽深高远的意境。
情意深挚,是这首送别诗的第二个特点李白这首送别诗的意境,常为后代其他艺术形式尤其是电影艺术所借鉴,许多江边送别的场面,都设计了征帆愈行愈远,相送者愈登愈高,最后登上山顶的送行人空对江流的镜头由此亦可见这首诗艺术生命力之强盛明方孝孺《吊李白诗》4云:“诗成不管鬼神泣,笔下自有烟云飞 ”以此来括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的神韵,也是很合适的4.4.赠汪伦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简析简析]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四年(755) ,是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到泾县,游桃花潭后和友人汪伦分别时所作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曾经做过县令,辞官后居泾县桃花潭,家有别墅他豪爽好客,同李白等诗人相友好,常有诗文来往李白这次来访汪伦,汪伦以美酒招待他,李白临别时写增此诗这首诗以叙事开头:“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写李白离开桃花潭时情景三四两句叙事抒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句用的是说话的语气,李白说:桃花潭的潭水纵然有千尺那么深,却总及不上汪伦送我的这翻情谊呵!”千尺“形容极深强调潭水极深,意在表明妄伦和自己的友情更深这里用”深千尺“来和”送我情“相比,而且加上不及两字,显得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关于李白和汪伦的交往还有一段故事据说汪伦曾经写信邀请李白:“说先生喜欢游赏吗?这里有十里桃花;5先生喜欢饮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高兴的去了结果汪伦告诉他:“‘桃花’是潭水名这里并无桃花;‘万家’是一家酒店店主人姓万,并无很多酒店 ”李白大笑汪伦款待李白几天临行时还赠了不少礼物,亲自送行李白感其感情,写了桃花潭绝一首这段故事见清人袁枚的《随园诗话》 ,虽属传说,未必真有其事,却颇风趣5. 月下独酌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简析]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试看其中“一鸟”、 “自倾”、 “待明月”等字眼,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6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通览全诗,深沉的孤独感是贯穿全篇的题旨,在艺术上层层转折,波澜起伏,愈转意蕴愈深。
同时,诗人以乐写哀,以旷达写悲郁,别有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