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科技传播网络及传播模式创新与实践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66.29KB
约12页
文档ID:300792005
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科技传播网络及传播模式创新与实践_第1页
1/12

    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科技传播网络及传播模式创新与实践    赵惠燕 胡祖庆 杨 梅 王春平 李东鸿摘 要: 农业科技传播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把农业新技术从研制者(技术亚系统)通过社会亚系统(农村的干部、男性和女性村民)放大,用在农业生产中(自然生态亚系统),提高农业生产和品质因此,科技传播过程中有四个重要的关键环节,即丰富的科技源、流畅的科技流通渠道和社会亚系统的放大,最后到达合适的自然生态中,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与数量所以,提高社会亚系统的放大作用是农业科技传播的关键基于此,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农业科技传播的诸多模式及其特点,基于参与式理论、社会性别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针对我国农业生产特点,创建了以农民为主体的性别敏感的参与式农业技术传播网络模式,并在实践中得以检验,证明该模式符合中国国情,农业科技传播效率高、效果好,显著提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农民特别是农村妇女的自信心和科技素质、参与意识显著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和家庭条件显著改变并开创出一套将该网络持续发展的方法,提出了主流化的建议Key:农业科技传播网络;性别敏感;参与式;主流化:S-01 :A :1009-9107(2009)04-0014-05农业科技传播是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就开始出现的一种社会活动。

由于各阶段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各异,农业传播的内容、形式都有很大的差别,但本质都是为促进农业事业的发展[1]我国现行的农业科技传播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产生的,其传播理论、模式、组织架构、运行方式都是按照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设计和运行的[2]在当前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在中国农业女性化大背景下,农业科技传播面临诸如传播效率低下、科技人员供不应求等多重挑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总结美国的三位一体合作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德国综合咨询式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澳大利亚的分级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加拿大的经济区域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日本农业公务员与农协并行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新西兰的咨询服务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以色列的多元咨询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泰国的培训与访问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基础上,我国科技传播研究工作者不断创新许多新的农业科技传播模式[3]如: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传播模式[4]、性别敏感的参与式农业技术传播模式[5]、连锁辐射式[6]、科技入户模式[7]、合作社运作模式以及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科技传播模式与网络等等这些模式各有所长陕西省农村妇女科技服务中心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项目组在总结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农业女性化的背景, 以社会性别理论和参与式理论为依据,创立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科技传播模式与网络,并经近10年的实践检验,以期将此模式纳入农业科技传播主流,提高农业科技传播效率,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一、 传统农业科技传播模式与其他模式的比较 1.传统的模式有以下特点[8-11]:农业科技传播的主体是农业科技人员,而农民只是作为新技术的受益者、生产劳动的参与者这种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农技传播体系,其运行机制是按照计划的模式建立起来的,选择什么项目传播,传播范围多大,主要表现为政府行为,即传播途径是从上而下的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微观主体,生产经营什么,选择什么技术,理应成为农户自己的权力,而这种传统的农业科技传播方式,忽视了农户是农业发展农村发展的主体权力,使农民只能被动地接受传播技术,削弱了农户应用科技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出现与传播技术对抗的局面这样的农业传播效率极低2.连锁辐射农业科技传播模式[12]:传播的中心即主体是两部分:县乡基层农技传播机构的技术人员与农村中不同等级的“能人”由不同等级的能人依据社会关系连锁辐射影响力传播农业科技该模式的特点与传统的传播模式类似,传播的内容、方法等都是自上而下的,但农民主动接收传播的力度加大了,创新型农民充当了推广农业新技术的“二传手”和带头人,缓解部分农技人员供不应求的局面3.农业科技合作社推广模式是针对农民单家独户难以应对市场而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的基础上创建的模式:农技传播部门以科技成果和技术力量作为股份,在农民自愿基础上,共同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农业科技合作社模式。

该模式的特点是以经济杠杆将技术的应用者和研究者联系起来;将社员土地作为农业科技示范田、集散地,实时服务,增强科研工作的针对性,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业先进技术应用的规范化程度和标准化生产水平,发挥集约化生产优势,降低科研成果转化、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成本,在较为发达的地区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4.科技入户模式:该模式是国家农业部通过分析与研究农业科技传播渠道不畅的原因、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难以逾越、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难以彻底打通等问题提出的创新模式该模式确立了农民在农业技术传播中的主体地位,根据人际传播是目前农民学习接受技术的主要途径,调整农民科技培训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按从专家到基层农技人员,再到科技示范户和农户的科技接力传递路径,构建科技示范体系该模式在传播体制、运作方式、保障机制、监测评估等方面是向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模式的挑战,不失为优秀的农业技术传播模式但在示范户的选择上仍然没有脱离传统农业技术传播的桎酷,没能尊重主体农民选择示范户的┤ɡ5.性别敏感的参与式农业技术传播模式:该模式针对我国农业女性化的实际,在分析农业女性化与农科传播的关系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模式农村妇女是目前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农村妇女的知识系统、社会关系、技术需求与男性村民有着显著的差异[1]要提高农业科技传播的效率必须彻底转变思路,充分认识农业女性化下的农村知识系统的性别差异、需求的性别差异,挑战传统的农业技术传播思路、方法、模式,才能达到农业科技传播事半功倍这种农业技术传播模式的特点是 :(1)以农民特别是女性农民为主体,所有的项目包括需求评估、立项、执行、监督和评估都是自下而上的、参与式的;(2)在这种模式中,妇女不仅作为科技传播的受益者、执行者,也是技术的贡献者、创新者、受益者,更是传播项目的决策者、管理者、监督者,不再是家庭角色的延伸;(3)在技术的选择与应用上充分尊重农民特别是女性农民的意愿上述各种模式无疑是农业技术传播的进步和补充但仍然不能彻底扭转我国农业技术传播中农业技术传播持续性、速度慢、技术人员供不应求的┚置妗二、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科技传播网络模式的理论依据 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技术传播网络是根据参与式理论、社会性别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结合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现状、农业技术持续、有效传播和农技人员供不应求提出来的因为:(1)农民是农业发展、农村发展的主体,是技术需求与应用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与源头。

2)农民数量巨大,直接面对生产,他们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他们最清楚他们需要什么技术3)他们在新技术的使用过程中会进一步创新,使之更适合当地、更简便、灵活例如:植保学院教授为农民讲授“糖醋诱液诱杀害虫”技术使用碗的方法、如何在田间放置等,而农民很快就改装成罐头瓶、塑料盒等,因陋就简、就地取材4)农民是农业技术创新的源头如玉米脱粒机就起源于农民用棍子插上玉米在滚动的轮子上脱粒5)农民的语言更贴近农民,他们会将专业词汇用自己最合适的话语表达,便于农民理解,更有利于提高传播效率6)农民对新技术的再创新是巨大的潜在的生产力源泉三、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技传播网络构架 以农民为主体,以居住相对集中的组为基础,村民自己推选技术传播员(土专家),各组的技术传播员联合起来形成村一级的一级网络;村加上乡级农技站技术人员形成乡级的二级网络,乡镇与乡镇再加县级农技人员形成三级农业科技传播网络,各县级的网络联合起来与省级农技科技人员与部门形成四级网络,省与省之间再加农业部科研与高等农林院校构成国家级农技传播网络其构架如下图┧示网络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第一级农民技术员构成研究表明,在大众(媒体)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方式中,人际传播是目前农民学习接受技术的主要途径。

[7]由于受传统的科技服务和培训方法制约,以及以农户为单元的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影响,农业生产单位成本高、效益低,农户搜寻获取新技术的时间漫长,过程复杂,边际成本较高,抑制了农民主动寻求和采用先进技术的积极性然而,一旦科技到他们身边,同时被实践证实有增产增收效果且无风险时,农民学习和应用科技的积极性将会很高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技术传播网络正是针对农民“眼见为实、注重模仿”的特点,农民技术专家理应成为网络的第一层四、农民技术员持续传播农业技术的保障机制 从利益相关群体分析出发,为保障“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科技传播网络模式”的持续性和有效性,“自助式基金管理经验交流与培训”、“自助式财务管理培训”、“自助式扫盲培训”、“自助式社区决策发声”、“自助式技术提升”等不失为一优选策略和手法所谓“自助式发展基金管理经验交流与培训”来源于项目前期的农资投入,这些投入不是无偿投入,村民要缴纳50%资金作为社区发展基金这些基金如何管、谁来管、怎样管、怎样用完全由社区村民自己决定如果没有项目投入,村民可以入股做股金,成立合作社,并与农用物资厂家直接挂钩,也会使基金越滚越大这样就可以为技术传播员付误工补贴和报酬,付多少也由村民讨论决定。

通过交流和交流式技术培训(即甲村技术员到乙村为村民培训技术指导,反之亦然),社区基金越管越好,技术传播越来越快,效率越来越高同时,基金管理委员会设计“自助式会计、出纳培训”,由管理经验丰富的村会计给各基金管理分委员会培训;“自助式扫盲培训”也是如此,由村民自己推荐村里有文化、威信高的人做老师;村民说:这样的培训实用、符合村民自己的需求、语言贴近村民,效果好所谓“自助式社区决策发声”是指:有了自信心的村民特别是女村民联合起来参与社区发展决策、管理;“自助式技术提升”是指通过农民专家团参与如杨凌高新技术博览会、农民专家团在农高会上为其他农民咨询等活动,相互学习;同时参加网络年会、在各地的巡回咨询、讲课指导等使得技术水平快速提升五、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技术传播网络的成效 1.经济效益显著陕西白水县丰乐村农民人均收入显著变化,从2006-2008年以186.5%的速度增加;苹果收入增加了2.31倍;养猪收入增加14.7倍;村民种翠华、吕俊福两户各养猪150多头,2007年仅养猪纯收入达14万多元;种锁等8户村民养猪近百头,年收入8万多元;养20-30头的农户就很多了,年收入都在3-4万元项目仅仅投资15万元,却获得了1 000万元的经济效益。

[13]村里养猪大发展,吸引外出打工回村,打工人数2006、2007年分别减少18.8%和38.6%村民们认为:科学务农,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收入高了比外出打工好2.社会效益明显社区发展基金通过村民的参与式管理得到持续发展与利用: 基金已经滚动并有积累,管理、使用公开透明,老少妇孺皆知妇女能力提升:管委会、监委会里妇女参与决策情况实在每次开会、做决定都参加且发声,有些关键的决策还是妇女们提出的村干部、基金管委会、监委会的领导力持续提升:发扬民主,学会了参与式工作方法,促进了村里各项工作无公害种养殖业得到持续发展,并且村民把好技术、好方法介绍、传播给其他村周边人群十分羡慕并学习项目村农民的种植和养殖技术,周边村民反应:项目村村民的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要比其他村子高的多媒体的报道在全省乃至当地周边起到了很大的宣传和推动作用这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技传播项目村被评为省级养殖示范村、果园管理第一村3.生态效益喜人通过这种传播模式,陕西白水县已经有70%的村庄在使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农药使用次数减少50%,使用量降低50%;在购买农药、化肥和饲料时,农民技术专家会给出方案:使用无公害的农药、肥料,不使用添加剂、激素,减少抗菌素、抗生素的使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