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鸟的天堂》说课稿 鸟的天堂教案部编版(十篇)部编版《鸟的天堂》说课稿 鸟的天堂教案部编版篇一 上午好! 我是语文组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进行今天的说课 首先是我对教材的分析 《鸟的天堂》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五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文章,作者是巴金先生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静态的大榕树和群鸟乱飞的活泼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动静结合,遣词造句精妙准确,韵味十足,情感表达充沛,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理解和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将从以下三个维度来阐述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词, 能正确读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语文素养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根据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学生学习基本情况的分析,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理解文中描写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及其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景象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学习其“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描写手法 现在我来分析一下学情 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和研究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分析好教材,还需要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四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正处于感性思维活跃的阶段,想象力丰富,对大自然充满好奇但是现在的孩子并不是都有机会欣赏“鸟的天堂”这样难得的奇观,而且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能力还很不足,因此在学习课文、理解句子、体会感情等方面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下面我再来说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依据本课的性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采用以下三种教法:一是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二是启发式教学,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三是讲授法,补充讲授学生难以回答的问题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帮助他们深入学习。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学生会学针对本课,我将引导学生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朗读法等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合作、探究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接下来,我再说说整个说课中最核心的部分——教学过程在遵循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五个板块来进行本课的教学,它们分别是: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三板块:走进鸟的天堂,感受大榕树; 第四板块:走进鸟的天堂,感受群鸟活动; 第五板块:破解难点,总结升华 本课教学时间是1课时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在导入环节,我计划采用从“题眼”入手的方法导入,指着黑板上的题目问学生: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样的地方叫做“天堂”?先让学生分别解释下“天堂”的几个意思在学生弄懂文中天堂的所指意思以后,接着追问: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哪里?写了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有点明中心的作用。
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从“题眼”入手,形成“阅读期待”心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导入完毕,新课开授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给学生播放课文的朗读音频,让他们边听、边读,边在文中勾画出要求会写的14个生字词,并且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为此,我设置了如下思考题: ①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去的? ②每次各看到了什么? ③勾画出作者每次去“鸟的天堂”时感受的语句 听完朗读以后,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这一环节我会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读词语,并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不可计数”的“数”的读音,“应接不暇”的“暇”的写法,这一环节为学生理解课文扫清了字词障碍,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 然后,让学生自由回答我设置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较为浅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行解决我会放手让学生去学,尽量后进生设置自学要求,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让其读通课文,而且把握好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以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第三板块:走进鸟的天堂,感受大榕树 此环节为本课教学重点之一,为了让学生理解大榕树大、茂盛而富有生命力,体会静态美,我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部分(5—9自然段),把有关描写榕树的句子勾画出来,想一想作者描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在学生朗读后,根据学生的分享发言进行小结:榕树的特点是大、茂盛而富有生命力。
然后,指名读一下描写榕树大而茂盛的语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具体来说,我是这样指导学生: (一)指导学生体会榕树“大”的特点 1.抓住重点词语和重点语句如第6段中的“许多株”“一株”“两株”等词语,针对这些词语启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为什么“我”认为是许多株,有的朋友认为是“一株”,还有的认为是“两株”?同时,还应让学生朗读此段,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榕树的“大” 再如第7段中“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这三句话,引导学生分析“不可计数”一词,追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自然而然能回答出“枝上又生根” 2.运用联想与想象让学生自由想象“枝上又生根”的画面,来体会榕树的“大” 3.利用多媒体我会出示大榕树的图片,边讲解边理解“枝上又生根”的意思,这样更直观可感 (二)指导学生体会榕树“茂盛而富有生命力”的特点 1.抓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