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简答题美学简答题第三章美感论一、什么是美感?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观照、欣赏和评价,以及由此而 在内心生活中所引起的满足感、愉快感和幸福感,外物的形式契合了 内心的结构所产生的和谐感,暂时摆脱了物质的束缚后精神上所得到 的自由感二、为什么说美感产生的前提是人类的诞生?1、美感的产生是以人类的诞生为前提的,因此,实践特别是人在 劳动过程中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不仅是人类诞生的必要条件,也是美 感产生的必要条件1、人源于动物,人的美感也是从动物快感中发展起来的,同时他 又超越了动物,从兽性发展到人性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与动物的 根本区别2、通过制造工具,人对内具有了自我意识,确立了主体的世界, 对外发现了客观规律,确立了客体的世界,与此同时,人也通过使用 工具的劳动实践创造了美3、美感是在劳动实践中把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同时而产生的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同时,人从观照和欣赏对象到自我的创造,都 感到了自我不同于动物并超越于动物的本质力量,获得心理上和精神 上的满足,于是美感就产生了三、美感产生的历程是怎样的?1、从动物的快感进化到人的美感,这个过程与人制造和使用工具 的过程是同步的2、早期的原始人,与动物还相去不远,缺乏独立的审美能力,只 对某些生理性刺激具有强烈的敏感,它有三个特点,一是以模仿动物 为美,二是有“反感祖先形象的本能”,三是有模糊性、朦胧性特征, 包含着超自然的神秘观念。
3、原始人的美感是初级美感,受到各种束缚,随着人类制造工具 的进一步发展,人从自然的必然中解放出来,美感才走向成熟四、从逻辑上来说美感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 美感的存在必须以人的审美能力的存在为前提,以人的审美心理 的存在为基础,与人的审美态度密切相关,另外还需要一定的审美环 境五、审美活动中人的感觉的特征是什么?美感是人的一种感觉,它的基本特点是:1、美感是客观的美的刺激和主观对于美的反应这两个方面构成的2、美感也同样离不开刺激感觉的光、色、形、声、味等形式因素3、美感体现了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意向六、美感的生理机制与动物性感觉的区别在哪里?1、人在感觉能力上并非一定超过动物,但人的感觉具有动物所没 有的社会性特征,使得感觉和人的内在精神生活联系在一起,美感也 就具有了精神的意义2、动物的感觉是一次性的,缺乏积累性,不能逐步完善,而人的 感觉则有连续性和积累性,因而能逐步完善七、人的感觉能产生美感的基本原因是什么?1、人的感觉特别是视听感觉,能够与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 感觉的自由性,是产生美感的重要原因动物的感觉完全是自然的禀 赋,直接与生存目的联系,人的感觉却可以超脱于自然的物质之外, 以自由观赏的态度对待客观世界。
2、人的感觉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所以能既是认识的器官,又是 审美的器官动物的感觉主要是感性的,人的感觉既是感性的,又有 理性协调,超越了动物的感觉,成为产生出美感的感觉3、人的感觉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感性活动人的感 觉具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它能把错综复杂而又混乱的世界,整合、创 造成富有诗意的画面4、人的感觉还具有自由创造的想象力,从而把有限的感觉能力推 向无限丰富的体验,这就超越了一般动物的感觉能力5、人的感觉器官经过长期训练和锻炼,从社会实践中获得了丰富性和多样性的感觉,并且使器官变得灵敏,为人具有高度的审美能力 奠定基础八、简述直觉的作用和特征1、直觉的作用:直觉把我们所感受到的外物,经过心灵的综合作 用,表现为形象,这种由直觉活动所创构的形象,一方面是物质的感 性形式,另一方面却是心灵的情趣表现2、美感的直觉有以下四个特点:① 感受的直接性:我们面对美的事物,感受它们的时候,常常是 开门见山、一见钟情的② 感觉的突然性:它是突然出现,来去无踪的③ 感觉的专注性:在直觉中,我们常凝神观照,目不旁涉,全身 心地扑到了审美对象上④ 感觉的透明性:在直观的感性形式中对对象进行整体的领悟和把握,从而把感性的经验与超感性的经验统一于一瞬,使我们恍然大 悟。
九、为什么说直觉是有规律可循的?1、 直觉的获得,得之在瞬间,积之在平时2、 直觉本身是在不断深化和完善的3、 直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转换和流动它不仅是由人的生活经历造就起来的,而且随着现实生活的发展,不断获得新的意 义十、在审美活动中,知觉和表象是怎样实现对客观对象的转化的?在审美活动中,知觉和表象把对象从客观转向了主观,并且使得 人们能动地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世界,使得客观世界变成了人化的 世界知觉和表象是如何实现这种转化的呢?1、完形作用完形心理学认为,人们在感受对象时,要通过知觉 对客观外物的“形”起到“组织”和“建构”作用这种完形作用就 是指人在知觉的瞬间,就把握客观事物完整的形象在审美活动中, 我们通过知觉和表象来把握对象时,把握到的也是完形,在完形中不 仅保留了客观对象的“形”,而且渗透了主观的、以情感为中心的各 种心理感受完形”可以说是一种情景交融的、灌注了生气的、从 而充满着生命的感觉形象2、选择作用人生活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处处都在根据自 已的处境、需要以及情感爱好,对客观世界进行各种各样的选择,从 而感受到千姿百态的美,产生出无穷无尽的美感3、意向作用。
在审美活动中,选择是有一定意向的这一意向, 虽与个人先天气质有关,但更多的决定于个人的生活经验与爱憎情感, 乃至特定时刻的心情十一、试述美感中想象的作用和特征在审美活动中,想象一方面联系于知觉和表象,另一方面又不受 知觉和表象的限制,而是循着情感的逻辑,随意地创造出新的知觉和表象想象 在已有的知觉、表象及其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对这些知觉和表象予以 重新组合和安排,不仅创造出新的知觉和表象,而且赋予它们以新的 形式和意义联想是想象的基本形式,它包括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 十二、情感在美感中的作用如何?简述审美情感的特征 情感在美感中的作用: 情感是审美心理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它在感知的触发下,使整个 审美过程浸染着情感色彩,对审美心理的总体起着推动作用审美情感的特征:① 审美情感虽然以日常情感为基础,在生理快感的层面上有相通 之处,但审美的情感主要是满足人们高级的精神需要,即赏心悦目② 审美情感从直观的、狭隘的个人功利中升华出来,蕴含着更为丰富、深刻的社会性的内容,并且推动着想象力在审美活动中进行创 造十三、什么是通感?人是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各种感觉器官虽有分工,但它们之间 并不是相互割裂、互不相通的,一种感官的变化,常会引起其他感官 的变化,它们之间还有协作,还有相互的影响和沟通,这种感觉现象就是通感。
十四、试述美感中理解的特征1、美感中不仅要有感觉和情感,而且还包含着理解2、审美活动中的理解,有助于了解和熟悉所感受到的外界符号和 信息3、美感中的理解,不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而是理化为情,情又融 于理,与理性思维截然不同十五、试述美感活动的表层心理特征1、形象的直觉性:直觉是一种认识方式,是只有形象,而且只注 重于形象审美欣赏的特点就是直接与形象打交道,在直觉中去捕捉 和玩味形象2、注意的集中性:从客体方面来说,是把审美对象在心理上暂时 与周围的世界割裂开来,我们只注意这个对象,而不注意同时存在的 其他对象从主体方面来说,则是我们全部的思想感情、全部的感觉 能力和思维能力,都集中到当前的审美活动中3、感受的完整性:每一个作为审美对象的形象,都是一个有生命 的自成一个小天地的整体,我们必须把它当成一个整体来欣赏,才能 欣赏到它的美4、想象的生动性:欣赏美事实上是一种想象的思维活动,主要是 通过想象来完成的十六、试述美感活动的深层心理特征1、生理与心理的矛盾统一任何心理活动都必须建立在生理活动的基础之上,美感欣赏就是 通过生理上的感觉器官来与客观现实发生审美关系,并对客观现实作 出审美的评价,是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构成的。
2、个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美感欣赏是一种个人的活动,最富个性色彩但它同时也是社会 性的表现正是个性与社会性在内心结构中的矛盾统一,使审美欣赏 既是同中有异,富有个性色彩,又是异中有同,具有共同的社会标准3、具象性与抽象性的矛盾统审美活动中,审美对象是感性的、具体的,这就是具象性但审 美欣赏又并非完全具象,在具象性当中,总是融贯着抽象性4、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矛盾统一审美欣赏一方面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行为,另一方面又常以不自觉 的形式出现创作中,“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欣赏 中,“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5、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矛盾统一审美一方面超出了个人狭隘的功利打算和利害感,不具备任何实 际的物质利益和功利性,但它又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水平,使 人超出庸俗个人主义的范围,从而达到把人提高到符合社会前进利益 的广义的功利目的第四章审美范畴论一、崇高的含义崇高作为美的一种范畴,又称壮美,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 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 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 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二、简述朗吉诺斯对崇高的论述1、正式提出崇高这一范畴,并加以较为系统的探讨的,一般认为 是传为罗马时代的朗吉诺斯的《论崇高》2、他认为,文学作品的崇高风格包括五个方面的内涵:庄严伟大 的思想、慷慨激昂的感情、辞格的藻饰、高雅的措辞和尊严的结构 而从根本上说,崇高的作品来自伟大的心灵3、他还把崇高的范畴进一步拓展到对人格的评价,这就远远超出 了文学作品风格的范围,成了现代审美意义上的崇高的先声和萌芽三、简答博克对崇高的认识1、博克明确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它和优美并立起来,成为 美学史上两个基本范畴2、他认为,人有两种情欲:自我保存和社交自我保存的情欲起 源于恐惧和痛苦3、当庞然大物威临我们,我们的心灵为它所震摄、所占有,使我 们被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驱使着,这时我们的感觉是恐惧和痛苦4、但是,如果我们和这些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些对象并不威 胁到我们的安全,这时我们的感觉就不是可怕,而是惊叹和赞赏,这 种感觉就是崇高感它实际上来自于恐惧和痛苦的消除,是痛感向快 感的转变,是克服了痛感之后所取得的审美快感四、康德是如何论述崇高的?康德继承了英国经验主义的崇高观,并从理性的角度对崇高进行 了探讨。
康德认为崇高的特征是“无形式”,即对象的形式无规律、 无限制或无限大,我们只能凭借超感官的理性,在心灵的想象中来把 握即崇高不能包含在任何的感性形式里,而只能涉及理性的观念 康德还把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两种,并特别强调道德情 操和文化教养对于崇高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崇高是人对自己伦理道德 的力量、尊严的胜利的喜悦,是与理性观念直接相联系的康德的观 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五、试述崇高的本质及其特征1、本质:崇高是人的本质力量经由对象的震撼和压抑而获得的显 现崇高的形式与内容常常显得非常大,大到超过了我们的感受力和想象力, 以至我们把握不了它我们面对它,不是受震动,就是受惊骇,它始 终高高地踞于我们之上,这样我们作为人的本质力量,不能不受到压 抑和阻遏但人不是自然的人,消极地匍匐于自然的面前,他有整个 人类文化所蓄积起来的精神教养和人格理想,他以文化人的本质力量 和外界粗犷的自然力相搏斗,他自己的本质力量有了舒展和用武的场 合,感到自己提高了,胜利了,这时外在世界对他来说,不再是可怕 的,而成为一个庄严的崇高世界了这个崇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