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闻捷吐鲁番情歌

kms****2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7KB
约15页
文档ID:41114927
闻捷吐鲁番情歌_第1页
1/15

闻捷吐鲁番情歌闻捷吐鲁番情歌组诗《吐鲁番情歌》(共七首)为诗集《天山牧歌》的组成部分,其中每一首诗都洋溢着青春的热情,体现了青年男女崭新的精神风貌,闪烁着时代的光芒 《苹果树下》热情地赞美了一对哈萨克青年男女在共同劳动中结成的真挚爱情诗开头的小节选取了一个饶有情趣的小镜头:一个小伙子在苹果树下唱起了动人的情歌,等待着他心爱姑娘的到来;姑娘“沿着水渠走来了” ,歌声诱得姑娘的心“跳得失去节拍” 接着的三个小节,追叙了小伙子和姑娘相爱的过程;春天,他们一同在苹果园里劳动,播下爱情的种子;经过夏天的精心培育,到秋天,爱情和苹果同时成熟最后一小节承接开头所描写的情节:在歌声中,姑娘“踏着草坪”过来了,笑容满面地来到小伙子的身边,希望小伙子说出“那句真心的话” ,因为“种下的爱情已该收获” 诗人巧妙地将苹果的逐渐成熟和爱情的孕育、发展、成熟相映衬,并运用借景兴情、以物喻情的艺术手法,使景物与人物的心灵相交融,爱情和劳动相联系,从而细致地刻画出了青年男女在热恋中的心理状态,生动地反映了新社会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一个侧面 《葡萄成熟了》先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葡萄丰收的图景:葡萄园里,一串串成熟了的马葡萄“坠在碧绿的枝叶间” ,姑娘们在葡萄园里愉快地劳作。

丰收给人们带来了喜悦,更为活泼、多情的青年人带来了欢乐接着抒写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场面;从田里收工回来的小伙子们并排站在路边,用“三弦琴挑逗姑娘心弦” ,嘴里说是想尝一尝甜蜜的马葡萄,实际上是渴望得到姑娘们的爱怜;姑娘们故意摘下“几串没有成熟的葡萄” ,放在小伙子“那排伸长的的掌里” ,意思是说爱情犹如葡萄,须等待它自然成熟小伙子们的反应也很幽默,他们嘴里“咬着酸葡萄,心眼里头笑咪咪” ,觉得“多情的葡萄,比什么糖果都甜蜜” ,显然已充分领会了姑娘们的一片心意全诗不仅描绘出了动人的生活画面,而且刻画出了维吾尔族青年男女活泼多情、乐观诙谐的性格特征两首诗突出地显示了闻捷善于从生活中摄取小镜头来表现时代风貌的艺术才华诗稿构思独特,语言清新,形象生动,具有浓郁的新疆少数民族的生活气息苹果树下 苹果树下那个小伙子,你不要、不要再唱歌;姑娘沿着水渠走来了,年轻的心在胸中跳着她的心为什么跳啊?为什么跳得失去节拍?……春天,姑娘在果园劳作,歌声轻轻从她耳边飘过,枝头的花苞还没有开放,小伙子就盼望它早结果奇怪的念头姑娘不懂得,她说:别用歌声打扰我小伙子夏天在果园度过,一边劳动一边把姑娘盯着,果子才结得葡萄那么大,小伙子就唱着赶快去采摘。

满腔的心思姑娘猜不着她说:“别象影子一样缠着我淡红的果子压弯绿枝,秋天是一个成熟季节,姑娘整夜整夜地睡不着,是不是挂念那树好苹果?这些事小伙子应该明白,她说:有句话你怎么不说?……苹果树下那个小秋子,你不要,不要再唱歌;姑娘踏着草坪过来了,她的笑容里藏着什么?……说出那句真心的话吧!种下的爱情已该收获葡萄成熟了马葡萄成熟了,坠在碧绿的枝叶间,小伙子们从田里回来了,姑娘们还劳作在葡萄园小伙子们并排站在路边,三弦琴挑逗姑娘心弦,嘴唇都唱得发干了,连颗葡萄子也没尝到小伙子们伤心又生气,扭转身又舍不得离去:“悭吝的姑娘啊!你们的葡萄准是酸的 ”姑娘们会心地笑了,摘下几串没有熟的葡萄,放在那排伸长的手掌里,看看小伙们怎么挑剔……小伙子们咬着酸葡萄,心眼里头笑咪咪:“多情的葡萄!她比什么糖果都甜蜜 ”优美诗篇:闻捷《吐鲁番情歌》(一)闻捷是中国现代一位著名的青年诗人,他的诗篇拥有广大的中国青年读者;但在此地,恐怕大家对他的名字还很生疏照理说,笔者应该先介绍诗人的生平事迹,可是由于没有资料可凭,无从下笔,只好仅介绍其作品而略去其生平依笔者所知,诗人闻捷写了《吐鲁番情歌》 、 《博斯腾湖滨》 、 《婚礼》与《哈萨克牧人送千里驹》等诗篇,其中以组诗《吐鲁番情歌》为最佳,可说是闻捷现阶段的代表作。

《吐鲁番情歌》组诗是在一九五二至一九五四年间写成的,背景是新疆的吐鲁番盆地,全篇共有五首:《苹果树下》 、 《夜莺飞去了》 、《葡萄成熟了》 、 《舞会结束以后》和《种瓜姑娘》 它们虽然各自成篇,没有连续性,但其内容大致一样:都是名副其实的情歌也许,有些读者会皱着眉头这样想:我们的诗人不是也会写这类的诗吗?何必特地介绍外国的情歌?是的,在此时此地,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富有战斗性的诗歌,是雄壮的进行曲,而不是诗人们个人的伤感与无病呻吟然而,并非说凡是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或其他的文学作品)都是坏的、毫无意义的因为“问题不在你写什么,而在你怎样看世界,在你从怎样的角度看世界,在你以怎样的姿态去拥抱世界 ” (艾青语) 《吐鲁番情歌》既然在中国获得广大的青年读者的喜爱,文学批评家的佳评,可见它跟那些“花呀月呀” 、 “我的心上人呀”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似乎不可相提并论相反的, 《吐鲁番情歌》无论在思想上、在艺术上,都臻达至高的理想境界;它在中国现代诗坛上的价值与地位已被肯定了因为这样,笔者才愿浪费笔墨和刊物版位,把它介绍给爱好诗歌的青年朋友们二)经过笔者反复阅读后,发现《吐鲁番情歌》受到普遍的喜爱不是偶然的;它的确具有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而这些文学特色正是构成其文学价值的基本因素。

就其内容而论,第一、诗人笔下的人物是草原上的劳动者,如“小伙子”和“姑娘”都是在田园里长大的: 春天,姑娘在果园里劳作,歌声轻轻从她耳边飘过,枝头的花苞还没有开放,小伙子就盼望着它早结束…………………………………………………………小伙子夏天在果园度过,一边劳动一边把姑娘瞪着,果子才结得葡萄那么大,小伙子就唱着赶快去采摘……………………………………………………… (见上海书局出版的《中国现代诗歌选》202 页)在这儿, “小伙子”和“姑娘”的爱情是建立于共同劳动生活的基础上的,所以这种情感是最自然、最真挚、最健康、最纯洁的;这种同劳动生活连接在一起的爱情,难道跟“小姐少爷式”的爱情有相同之处吗?完全没有!因为后者往往把爱情建立在物质(金钱)的基础上,而且往往充满着欺骗与虚伪,充满着金钱和脂粉的恶臭因此,我们可以肯定:以“同劳动或战斗生活相关联的爱情”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也是跟帮闲诗人、作家的吟风弄月迥然不同的第二, 《吐鲁番情歌》还反映出在新社会里,人们对劳动、对爱情的看法跟旧时代不同,字里行间洋溢着新的气氛、新的情感在那阳光普照的大地上,劳动人民酷爱劳动的本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而爱祖国、爱劳动的热情也从诗篇里流露出来:………………………………年轻人走了,眼睛传出留恋的心情。

………………………………年轻人翻过天山,那里是金色的石油城………………………………年轻人爬上油塔,从彩霞中瞭望心上的人……………………………… 年轻人也要回来的,当他成为一个真正的矿工同上)“年轻人”为什么远别自己的心上人而去呢?诗人暗地里告诉我们:为了建设他们的祖国,为了完成祖国所赋予的光荣使命, “年轻人”到天山一带参加建国行列去了,虽然他是多么想念着“心上的人”哪!由此,我们还能联想到:“年轻人”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似乎超过自己的爱人;否则,他怎么舍得离她远去呢?虽然诗篇里没有“年轻人是多么热爱祖国呀!”等概念化的句子,但依笔者看来,诗人在此所歌唱的不止是高尚的爱情,而且还宣扬、歌颂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唯有当诗人的内心包含着爱国爱民的真情实感,才能将爱情融化于此种至崇高的情感里,才能把爱国主义精神贯彻在诗篇里让我们再看《种瓜姑娘》枣儿汉怎样答复年轻人的《激情歌唱》吧这是另一个“年轻人” ,和前者无关 )………………………………枣儿汉唱出一首短歌,年轻人听了脸红脖子涨——“枣儿汉愿意满足你的愿望,感谢你火样激情的歌唱;可是,要我嫁给你吗?你衣襟上少着一枚奖章 ” 英雄人物是可敬可爱的!枣儿汉理想中的爱人就是曾经为祖国、为人民立功勋的青年;可是那位“年轻人”一时还没有具备此条件,所以她婉言拒绝了他的爱情。

在这里,诗人通过枣儿汉爱慕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间接地歌颂英雄人物,以激发读者敬爱英雄并向英雄们学习因此,与其说英雄人物是姑娘枣儿汉理想中的爱人,勿宁说是诗人所崇拜、所敬仰的对象要知道,此种思想感情是和诗人的爱国热忱分不开的,赞扬英雄就是歌颂祖国和人民!这样看来, 《吐鲁番情歌》和其他庸俗的抒情诗不是有着天壤之别吗?(三)以上所谈,只不过是《吐鲁番情歌》在思想内容方面之特色,接着笔者想谈谈它在艺术风格与技巧方面的特点如果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语言的运用往往影响或决定文学作品的艺术成就和价值,那么诗的语言必须是最高级、最简练、最优美的;否则,便不能称为诗 《吐鲁番情歌》既然是一篇好诗,让我们研究一下诗人运用语言的艺术技巧该是有意义的请回头看看前面所引的几段吧诗人驾驭语言的技巧已达至如火纯情的境界:只要淡淡的几笔,短短的几行,便赋予我们生动的、鲜明的艺术形象,使我们不禁有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之感诗人创造的诗句,宛如“小伙子”和“姑娘”一样健美、清新、朴素这些语言,显然是使人从民众口语中提炼出来而且经过艺术加工的,所以显得异常明快、浅白、简洁、优美、活泼而有表现力,同时还带着浓厚的民谣风味假如从头朗读一遍,我们就会觉得它非常和谐而紧凑,全篇没有一句废话,也不能增加一字或删减一字。

诗和散文最大的区别,并非在于形式上,而是在于:诗有旋律之美,散文则没有那么,什么是“诗的旋律”呢?我想就是“诗的音乐性的节奏”——有了节奏,诗才会和谐,才有“境界” 艾青更进一步解释道:“诗的旋律,就是生活的旋律;诗的音节,就是生活的节拍 ”一首好诗必然富有诗意,富有“音乐性的节奏” 你们看, 《吐鲁番情歌》就是这样的好诗:东湖瓜田百里长,东湖瓜名扬全疆那里有个种瓜的姑娘,姑娘的名字比瓜香如果我们这样朗读:东湖——瓜田——百里长,东湖——瓜名——扬全疆那里——有个——种瓜的—姑娘,姑娘的——名字——比瓜香我们不是会感到它很和谐而有节奏吗?这种“美”的感觉是靠语言来表达的,可是倘若不是至真、至善、至美的语言写成的诗,便没有旋律之美;倘若诗人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不能领会“生活的旋律” ,那么必然不能创造出至真、至善、至美的语言来表现“诗的旋律” 比喻是文学的一种表现手法,普通可分为明喻与暗喻两种特别是诗歌,更需要巧妙的比喻我们不难从《诗经》 、 《楚辞》及其它诗章里找到实例 《吐鲁番情歌》另一特色便是善于比喻例如:枝头的花苞还没有开放,小伙子就盼望它早结果…………………………果子才结得葡萄那么大,小伙子就唱着去采摘。

这是意味深长的暗喻诗人以“花苞” 、 “果子”来比喻“小伙子”和“姑娘”的爱情;小伙子心中着急得很,希望“它早结果” 、 “早成熟” ,但姑娘却装模作样,还猜不着他“满腔的心思” ,叫他别像影子一样缠着她哩:枣儿汉眼珠像黑瓜子,枣儿汉脸蛋像红瓜囊,两根辫子长又长,好像瓜蔓拖地上这是一目了然的明喻经过了如此的比喻后,枣儿汉的美丽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叫我们仿佛瞧见一位长辫子的姑娘站在眼前民歌民谣中的明喻和暗喻是最富有创造性、多样性的,有的甚至连大诗人也比不上笔者以为,诗人闻捷如果不是从中国民间歌谣中吸取精华,恐怕不能独创此种艺术新风格 (顺便补充一句:近年来,中国诗歌正向这个方面发展 )比方说,诗人描绘种瓜姑娘的外貌,采用和她最接近,关系最密切的实物:以“黑瓜子”比喻眼珠,以“红瓜囊” 、 “瓜蔓”形容脸儿和辫子这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法,它使我们觉得格外亲切而自然,再也没有某些实物可以更好地代替此种比喻了——在此,什么“秋水” 、 “明月珠” 、 “宝石” 、 “星星”……等都不如“黑瓜子”好让笔者再抄一段来欣赏:………………………小伙子们伤心又生气,扭转身舍不得离去:“吝啬的姑娘啊!你们的葡萄准是酸的。

”真是妙极了!吃不到葡萄而说它“准是酸的” ,这未免有点“阿 Q 精神”吧 “小伙子们”的心理是多么微妙,他们的行为又多么可笑呵!当“姑娘们摘下几串没有熟的葡萄,放在那排长的手掌里” ,小伙子们心理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