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分级阅读书目(12月更新)高一学生阅读书目一、典型名著部分: 1.《论语》 2.《三国演义》(罗贯中) 3.《红楼梦》(曹雪芹) 4.《呐喊》(鲁迅) 5.《家》(巴金) 6.《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7.《巴黎圣母院》(雨果) 8.《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 9.《老人与海》(海明威) 10.《泰戈尔诗选》(泰戈尔)二、人物传记部分: 1.《孔子传》(曹尧德、宋均平、杨佐仁) 2.《曾国藩传》(易孟醇) 3.《周恩来传》(迪克·威尔逊) 4.《霍英东的创业生涯》(张宝锵 金挥宇) 5.《名人传》(罗曼·罗兰)三、现代作品部分: 1.《民国风度》(徐百柯) 2.《思维导图:图解大脑使用手册》(吴正豪) 3.《人生哲思录》(周国平) 4.《透明的红萝卜》(莫言)5.《读海文存》(刘再复)高中生分级阅读书目(12月更新)高二学生阅读书目一、典型名著部分: 1.《史记》(司马迁) 2.《古文观止》(吴乘权、吴调侯) 3.《聊斋志异》(蒲松龄) 4.《围城》(钱钟书) 5.《雷雨》(曹禺) 6.《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 7.《堂•吉诃德》(塞万提斯) 8.《匹克威克外传》(狄更斯) 9.《歌德谈话录》(艾克曼) 10.《普希金诗选》(普希金)二、人物传记部分: 1.《苏东坡传》(林语堂) 2.《李鸿章全传》(赵凡禹、孙良珠) 3.《鲁迅传》(王晓明) 4.《李嘉诚全传》(孙良珠) 5.《富兰克林自传》(富兰克林)三、现代作品部分: 1.《平凡的世界》(路遥) 2.《病隙碎笔》(史铁生) 3.《永远有多远》(铁凝) 4.《林泉》《清欢》《玄想》(林清玄)5.《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高中生分级阅读书目(12月更新)高三学生阅读书目一、典型名著部分: 1.《世说新语》(刘义庆) 2.《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 3.《人间词话·人间词》(王国维) 4.《四世同堂》(老舍) 5.《京华烟云》(林语堂) 6.《抱负国》(柏拉图) 7.《沉思录》(马可·奥勒留·安东尼) 8.《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马克•吐温) 9.《傲慢与偏见》(奥斯汀) 10.《草叶集》(惠特曼)二、人物传记部分: 1.《刘邦大传》(陈文德) 2.《午门城下的沈从文》(陈徒手) 3.《蒋介石传》(布赖恩·克罗泽 著 封长虹 译) 4.《拿破仑传》(埃米尔•路德维希) 5.《史蒂夫·乔布斯传》(沃尔特·艾萨克森)三、现代作品部分: 1.《活着》(余华) 2.《文化苦旅》(余秋雨) 3.《撒哈拉的故事》(三毛) 4.《萤窗小语》(刘墉)5.《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几米)高中生分级阅读书目简介一、《论语》是儒家的典型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简介论语《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出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一共二十卷,11705个中文,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国内古代儒家典型著作之一,语录体,是流传下来的语录体的汇编可谓汉语文章的典范《论语》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虽说是焚书坑儒,但是活埋的其实是某些方士及某些课本),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此本成为当时的权威读本,据《汉书·张禹传》记载:“诸儒为之语曰:‘欲为《论》,念张文’由是学者多从张氏,馀家寝微《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互相谈论之语48章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有关她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并且有有关她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环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某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长处和缺陷、进德修业的具体状况,予以不同的教导体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的体现之一为克己复礼,有所不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己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欲施做答,欲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取舍,施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用好心坏心来说,要避免好心办坏事,就要慎施)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大纲,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又如,”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由于“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由于“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措施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有关“论语”命名,“论语”这一书名是当天的编纂者给它命名的,意义是语言的论纂个人见解,论语,语录体,在于立论立什么样的论?无可质疑,无需再议,真理也之因此用语录体言真理立论点,在于信服。
孔圣人的原话就是这样,后人咋理解是后人的问题至于孔圣人咋说,为啥要这样说,对于我来说是言在乎中服也这句话,不信也是这句话二、《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故事家罗贯中所著,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故事,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历史演义故事的典型之作《三国演义[2]》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故事,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汉)、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体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五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其中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她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并且作者还赋予她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她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种政治野心家诡计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淆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她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导致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本书不以敌我论述方式看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三国演义》中被称为“三绝”的人物分别是:“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重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似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本上,才进行再发挥,这也是历史演义故事的套路历史演义故事大多是虚实相间,主实重虚;古今兼顾,批古判今;一段故事,叙说两朝的情,一种人物,兼具两朝的性《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但愿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状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一定限度的夸张、美化、丑化等等,予以读者某些的启发,照顾到读者但愿增长见识,统治者但愿巩固统治的需要它不仅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三国历史的真实面貌,还反映了许多明朝社会内容三国是一种与明朝迥乎不同的时代,它没有青楼与赌场,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奉行儒家文化,宣扬仁、义、道、德、礼、信、忠、贞、孝、廉、善、美、真,是汉文化的再体现再对比宋朝、元朝和明朝,它们均有着大量的青楼和赌场,虽然儒家文化是官方文化,但佛教文化在社会各阶层中的影响力更大。
由于青楼、赌场等异域民风长期发展,从而使民间徐徐奉行的是兼具华夏文化特点和西域文化特点的市井文化骄、奢、淫、逸、假、丑、恶、奸、强取豪夺思想在民间广泛宣扬印度社会的浪漫主义作风和佛教文学的浪漫主义文风也在宋朝、元朝和明朝社会有着长期地发展传奇故事、历史演义故事等浪漫主义文学得到极大发展,官场和战场也都成了游戏场,浪漫主义风行,岳飞遭遇莫须有罪名就是一种很典型的例子三国时代与宋朝、元朝和明朝相比,统治思想、官场风气、社会生态、世态人心差别巨大,古今对比强烈,能充足发挥历史演义故事穿越、批判的艺术特点,让文字更诙谐有趣,人物形象更有艺术张力,同步还保存知识含量这点实枪货,因此使它成为第一部被集结成书的历史演义故事三、《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故事,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金玉缘》等,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本书前80回由曹雪芹所著,后40回高鹗(一说是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顿《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为一部成书于封建社会晚期,清朝中期的文学作品,该书系统总结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抱负和主张。
由于传世版本极多,加以欣赏角度与动机的不同,因此学者们对于波及红楼梦的各个方面,均有许多不同的见解,大体可分为文学批评派、索隐派、自传派等数派由研究此书的思想文化、作者原意等,而形成“红学”有关红楼梦旨义思想的研究历来众说纷纭,鲁迅定义为“人情故事”[1],脂砚斋《凡例》评: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则简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红楼梦》一书与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胡适《红楼梦考证》:《红楼梦》这部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蔡元培《红楼梦索隐》:揭清之失,悼明之亡现代阴阳易辨派创始人高煜翔评价该书:“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不知身后事《红楼梦》有十几种版本,通行本为程甲本脂本是20世纪新发现的“古本”,原名《石头记》,通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脂砚斋——据传为曹雪芹叔父,曾对《红楼梦》进行更改、评点)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签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标志着“高鹗续书说”已经被抛弃四、鲁迅故事集《呐喊》,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老式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认,体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呐喊》收录作者19至1922年所作故事十四篇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原收十五篇,列为该社《文艺丛书》之一1924年5月第三次印刷时起,改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1930年1 月第十三次印刷时,由作者抽去其中的《不周山》一篇(后改名为《补天》,收入《故事新编》)作者生前共印行二十二版次五、《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故事,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她两部为《春》、《秋》,《家》被觉得是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