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发展、认知过程与知识支撑统编语文教材的三维构建 慕君语文教材的编写问题向来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要话题,从理念到体例,从纵向的逻辑线索到横向的模块设计,是非常系统的工程,也是争议的焦点在经历了一纲多本的教材编写格局和关于语文教材编写的百家争鸣之后,统编语文教材彰显出先进的编排理念,既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又以知识体系构建为支撑全面关注儿童的认知过程,为语文教材建设提供了范例一、认知发展、认知过程与知识支撑:语文教材编写体系的构建之维语文教材编写必须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体现对学生阶段性认知发展的适应性布鲁纳用“表征”或“表征系统”来表述儿童认知发展的特征他将表征系统分为三类,即行为表征、图像表征和符号表征,分别表示通过动作或行动、图像或映像以及各种符号来认识事物这三种表征系统对应着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在发展的每个阶段,儿童都有他自己的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给任何特定年龄的儿童教某门学科,其任务就是按照这个年龄儿童观察事物的方式去阐述那门学科的结构”三类表征系统分别对应着皮亚杰为儿童认知发展所划分的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小学阶段与具体运算阶段相对应,以图像表征或具体运算为主,在此阶段,“儿童能够赋予遇到的事物以一定的结构,不过,他还不能够轻易地处理那些不直接在他面前,或事前没有经历过的可能发生的事物”。
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儿童形成概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物体或者场景相联系,其思维须依靠具体的事物初中阶段大致与形式运算阶段相对应,以符号表征为主,该阶段的儿童已经超越了对具体可感事物的依赖,其“智力活动好像是以一种根据假设性命题去运算的能力为基础,而不再局限于他经验过的或在他面前的事物儿童能够想到可能有的变化,甚至会扮演出后来通过实验或观察得到证明的潜在关系”他们可以进行复杂的思维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能够用高级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求语文教材编写须适应不同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特点语文教材编写还要考虑教育目标的实现在这方面,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对我们有重要启示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过程维度和知识维度,前者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与创造,后者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在布卢姆看来,教育目标的实现要以知识作为支撑,六种认知过程是对知识保持与迁移的过程,其中记忆/回忆与知识的保持关系最为紧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则与知识的迁移密切相关当今的学习理论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在主动参与有意义学习时,学习的认知观和建构主义观点强调学习者知道什么(知识)以及他们是如何思考(认知过程)这些知识的”。
从表1可以看出,某一具体目标的达到一定是基于某种知识的认知过程这就要求语文教材的编写在目标指向上,要明确针对什么知识提出怎样的认知过程要求布鲁纳的学习理论也认为,“一门学科的课程应该决定于对能达到的、给那门学科以结构的根本原理的最基本的理解”,同样强调了知识结构的形成在学科知识学习中的意义同时,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转换和评价而新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构成学习者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编码系统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同样向我们表达了知识维度与认知过程维度的共通存在特性由此可以看出,认知过程维度与知识维度构成了语文教材编写的双重维度,两个维度彼此关联,不可分割,同时二者为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具体依据这就要求语文教材编写必须合理构建语文知识体系,有了知识结构,才会有关于知识的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与创造等一系列认知过程同时,认知过程决定着学生以怎样的方式构建其语文知识结构综合考虑认知发展、认知过程和知识支撑三个维度,我们可以为语文教材编写构建一个三维模型图(见图1)根据图1,语文教材的编写从纵向考虑,小学阶段要着重体现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特征,重视儿童的经验,着重于具体思维训练,并逐步向逻辑思维训练过渡;在初中阶段,则应以逻辑思维训练为主。
在各个阶段都要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并全面关注知识学习从低阶到高阶的认知过程二、统编语文教材的认知发展维度分析1.顺序:体现阶段性与序列化在编排上,统编语文教材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方面充分考虑到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知识编写方面体现了序列性特征,下面以阅读和写作为例进行说明阅读选文文体编排方面体现了层递性特征文体类型在低年段以儿歌、儿童诗、浅显的古诗、童话、故事、寓言为主,重视科学体儿童文学作品(科学诗、科学童话)的编入,尤其是一年级在儿歌的编排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到了中年段,散文、说明文、记叙文所占的比重显著增加;高年段则增加了经典小说节选篇章编排的比例初中阶段以记叙文、小說、说明文、议论文、散文、传记等为主文体知识编写也有一定的递进性表现如童话在三年级上册的学习重点是童话的想象特征,三年级下册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四年级下册是童话中人物真善美的形象,七年级则是童话幻想性特征以及隐喻特征阅读练习系统中对学生各种阅读能力的考查也体现了递进性特征以复述能力的考查为例,从简单的排序到借助语言、插图或思维导图复述,再到自主表达、创造性复述,最后能够根据故事情节、逻辑、心理以及写作技巧等进行复杂层面的复述。
在写作方面,统编教材围绕文体、主题、写作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编排,将不同维度的写作专题进行交叉设计,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提升写作能力以写人为例,从简单要素逐步过渡到复杂要素,由外在的形逐步过渡到内在的神,由对个体的片段描写过渡到纵向的生平描写在写作知识的呈现和指导方式方面,也体现了阶段性特征,小学阶段特别注重创设情境,通过示范并借助对话的形式进行指导,初中阶段则通过举例,以语言描述进行知识传达与指导2.内容:立足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统编语文教材在对学生认知发展的观照上,特别注重联系其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这在小学阶段表现得尤为明显首先是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关注教材改变了以往拼音先行的编排顺序,从与儿童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汉字学习人手,在形成对汉字的认识与感受后,再进入拼音学习阶段,顺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识字单元的编写整体体现了趣味性、形象性特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在课文阅读理解方面,教材非常重视联系学生生活对练习题进行设计,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或将对课文的理解延伸到生活实际,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教材在习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等领域都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经验世界的关注。
语文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的世界具有整合性,统编教材将语文学科核心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建立紧密的联系,有利于促进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发展其次,统编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想象世界,抓住特定阶段学生善于想象的特征,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在想象中阅读,在想象中表达一方面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想象,另一方面对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幻想从文体选择角度看,除了童话、寓言等常见的体现幻想世界的文体之外,教材还大量编排了充满想象力的幻想性文学作品,它们为学生搭起了从现实世界走向想象世界的桥梁,更加直接地影响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各年级阅读练习系统中都编写了想象性题目,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填补文本空白的能力,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体验解读文本空白处所表达的意义,或者想象画面,或者填充意义,或者进行创造,体现了编者对学生想象世界的重视在表达训练方面,统编教材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性表达在写作领域,想象习作占有一定的比重,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四个学段中关于想象的要求,即“写想象中的事物”“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想象习作从二年级下册至七年级下册,都有专门训练。
另外,在语言使用和呈现方式上,统编教材追求生动形象和互动交流小学教材非常注重儿童化语言的使用,人称运用上,或以第一人称的方式直接将学生带人情境,或用第二人称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话框、插图等在教材中的大量运用,也增强了互动性和趣味性,《识字加油站》《展示台》《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我的发现》《交流平台》《快乐读书吧》等学习板块的设计,都贴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有助于互动三、统编语文教材的认知过程维度分析统编语文教材以单元设计作为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环节,以任务为导向,按人文主题、文体知识、阅读方法、阅读策略或写作方法等构成单元训练专题,在精读课文中进行单元专题知识的深入学习,在略读课文中迁移应用,同时将所学整合到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學习活动中,达到“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超越了记忆/回忆单向度对知识的接受性学习,注重由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与创造构成的不同层次认知过程的发现探究学习不是对学科知识进行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而是以关联式、结构式进行编排,“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
统编教材在围绕知识进行认知过程的整体观照上指向的是深度学习,重视知识与经验的相互转化,强调活动与体验,对学习对象进行深度加工,模拟社会实践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培养学生进行质疑、批判与评价的能力下面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维度进行考察1.阅读与鉴赏统编教材阅读领域的编排关注到了阅读理解的各个认知过程,注重语言建构、思维发展以及审美鉴赏等各种素养的培养其一,关注高层次阅读能力的培养PIRLS(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项目)与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都对阅读素养进行了认知维度的阅读过程指标构建,PIRLS将阅读过程分为直接提取信息、直接推论、解释与整合信息以及检验与评价文本信息,PISA将阅读过程分为信息定位、文本理解以及评价与反思,两项测评中最高层级的阅读认知过程指标都是评价文本信息统编教材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题目设计方面重视评价维度指标,具体见表2PIRLS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的阅读素养测评,检验与评价文本信息占总题目的20%;统编教材从二年级开始对评价维度的阅读能力进行考查,至三、四年级时与PIRLS测评中该指标比例持平,到五、六年级基本保持这一水平其二,重视比较阅读和多文本阅读。
统编教材对比较阅读能力的培养,简单层面涉及词句意义的比较,复杂层面则涉及篇章的比较阅读注重“1+X”形式的多文本阅读训练,以单元中精读课文的学习为出发点,将所获得的对相关人文主题的认识与习得的阅读能力应用于略读课文的解读中,同时扩展到拓展阅读的文本解读中,借助课后练习引导学生阅读相同主题、相同风格或同一作者的若干文章,通过《阅读链接》《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快乐读书吧》等栏目实现阅读积累与拓展其三,由单篇课文阅读发展到整本书阅读初中阶段通过“名著导读”专题指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涉及精读和跳读、圈点与批注、快速阅读、选择性阅读以及摘抄和做笔记等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及纪实作品、科学作品、讽刺作品、诗歌以及古典小说和外国小说等不同体裁与题材作品的阅读指导在具体栏目设计上,有《名著介绍》《专题探究》《精彩选篇》以及《自主阅读推荐》等,帮助学生厘清作品创作背景、脉络与主题,掌握阅读方法,形成深入探究著作内在理路的能力2.表达与交流表达训练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重要维度,在教材编写中时时有体现,处处有体现从一年级开始就通过阅读练习引导学生表达,侧重培养孩子表达与创造的愿望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通过提示“我还会说:弯弯的小河,蓝蓝的大海……”引导学生模仿表达。
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以‘我多想……开头,写下自己的愿望,再和同学交流”,引导学生学习表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