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移相器相敏检波器实验教学文案 实验二移相器相敏检波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移相器、相敏检波器的工作原理 二、基本原理: 1、移相器工作原理: 图2—1为移相器电路原理图与调理电路中的移相器单元面板图 图2—1 移相器原理图与面板图 图中,IC1、R1、R2、R3、C1构成一阶移相器(超前),在R2=R1的条件下,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表示为: K F1(jω)=Vi/V1=-(1-jωR3C1)/(1+jωR3C1) K F1(ω)=1 ΦF1(ω)=-л-2tg-1ωR3C1 其中:ω=2лf,f为输入信号频率同理由IC2,R4,R5,Rw,C3构成另一个一阶移相器(滞后),在R5=R4条件下的特性为: K F2(jω)=Vo/V1=-(1-jωRwC3)/(1+jωRwC3) K F2(ω)=1 ΦF2(ω)=-л-2tg-1ωRwC3 由此可见,根据幅频特性公式,移相前后的信号幅值相等。
根据相频特性公式,相移角度的大小和信号频率f及电路中阻容元件的数值有关显然,当移相电位器Rw=0,上式中ΦF2=0,因此ΦF1决定了图7—1所示的二阶移相器的初始移相角: 即ΦF=ΦF1=-л-2tg-12лfR3C1 若调整移相电位器Rw,则相应的移相范围为:ΔΦF=ΦF1-ΦF2=-2tg-12лfR3C1+2tg-12лfΔRwC3已知R3=10KΩ,C1=6800p,△Rw=10kΩ,C3=0.022μF,如果输入信号频率f一旦确定,即可计算出图2—1所示二阶移相器的初始移相角和移相范围 实验二移相器相敏检波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移相器、相敏检波器的工作原理 二、基本原理: 1、移相器工作原理: 图2—1为移相器电路原理图与调理电路中的移相器单元面板图 图2—1 移相器原理图与面板图 图中,IC1、R1、R2、R3、C1构成一阶移相器(超前),在R2=R1的条件下,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表示为: K F1(jω)=Vi/V1=-(1-jωR3C1)/(1+jωR3C1) K F1(ω)=1 ΦF1(ω)=-л-2tg-1ωR3C1 其中:ω=2лf,f为输入信号频率。
同理由IC2,R4,R5,Rw,C3构成另一个一阶移相器(滞后),在R5=R4条件下的特性为: K F2(jω)=Vo/V1=-(1-jωRwC3)/(1+jωRwC3) K F2(ω)=1 ΦF2(ω)=-л-2tg-1ωRwC3 由此可见,根据幅频特性公式,移相前后的信号幅值相等根据相频特性公式,相移角度的大小和信号频率f及电路中阻容元件的数值有关显然,当移相电位器Rw=0,上式中ΦF2=0,因此ΦF1决定了图7—1所示的二阶移相器的初始移相角: 即ΦF=ΦF1=-л-2tg-12лfR3C1 若调整移相电位器Rw,则相应的移相范围为:ΔΦF=ΦF1-ΦF2=-2tg-12лfR3C1+2tg-12лfΔRwC3已知R3=10KΩ,C1=6800p,△Rw=10kΩ,C3=0.022μF,如果输入信号频率f一旦确定,即可计算出图2—1所示二阶移相器的初始移相角和移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