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钢轨焊接(移动式闪光焊)工序作业要点卡片基本作业 102 上道工序:序号 工序 作业控制要点1 准备 在正式焊接前必须按钢轨焊接的相关要求通过焊头型式检验,确定焊接参数,制定相应规程2拆除扣件垫放滚筒①拆除待焊轨头前方长钢轨全部及轨头后方 10m 范围内的扣件,并校直钢轨②根据轨枕和扣件类型,在钢轨下加楔子将两焊接轨端抬起一定高度,便于焊机对位夹轨③待焊轨头前方长钢轨下每隔 12.5m 安放一个滚筒3 轨端打磨 打磨两待焊轨端面 500mm 范围及钢轨与电极接触部位,呈现金属光泽4 焊接①焊轨作业车一侧钢轨轨下应通过支垫等措施实现轨面高度平顺过渡②推进移动焊轨车第一个轮对距焊缝中心 3.5m 左右进和初定位,由吊机的液压系统吊起焊机精确定位③焊机夹紧钢轨自动对正焊机自动焊接钢轨、顶锻并推除焊瘤④承受拉力的焊缝,在其轨温高于 400℃时应持力保压焊缝区域冷却到 400℃以下时,焊轨作业车方可通过钢轨焊头5 正火正火应在焊接接头不受拉力的条件下进行焊接接头温度低于 500℃(轨头表面)时方可正火加热,加热温度应控制在 850℃~950℃。
轨头冷却宜采用风冷续上表序号 工序 作业控制要点6 粗磨①粗磨应保证焊接头的表面粗糙度能够满足探伤过渡②手砂轮粗打磨时,应纵向打磨,使火花飞出方向与钢轨纵向平行打磨过程中,不应使砂轮在钢轨上跳动冲击钢轨母材,不应出现打磨灼伤7 精磨焊缝及焊缝中心线两侧各 450mm 长度范围内的轨顶面、轨头内侧面应使用仿型打磨机精细打磨,打磨时焊头温度不宜大于 50℃8 收尾 ①检查焊好的接头,并打上焊接标记,填写焊接记录报告②将轨道恢复到正常状态并清理焊接现场9 质量检验 对焊接接头进行探伤检查,并检测焊头平直度,对无法整个达标的需锯除重新焊接应力放散锁定线路焊接接头平直度允许偏差(mm/1m )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 v(km/h)客货共线 客运专线序号 部位v≤200 v=200 200160km/h v≤160km/h1 高低( 10m 弦量) 4 52 轨向(直线 10m 弦量、曲线 20m 弦量) 4 53 扭量(基长 6.25m) 4 54 轨距 ±2 +4-25 水平 4 5有砟轨道精调整理工序作业要点卡片有砟轨道 序号 工序 作业控制要点1 准备 ①检查轨道精调整理主要施工设备状态良好。
②进行线路缺砟情况调查,用道砟运输车补砟2 稳定线路 对线路实施精调之前采用稳定车进行 1~2 遍的稳定密实,以减少精调后的线路变化3轨道状态检查轨道精调整理前,对全线轨道控制网 CPⅢ进行复测,并对线路进行全面检查测量主要检查线路平纵断面、轨距、水平、高低、方向、钢轨硬弯和钢轨焊缝平直度等,并及时汇总检测资料,为制定线路精调计划提供依据4 轨道整理①线路锁定后的精调整理,一次拆卸扣件不宜过长②整修打磨不平顺焊缝,提高轨面平顺性钢轨硬弯矫直调整轨距,补齐扣、配件、轨下垫板5 精细整道①对速度大于 200km/h 的线路通常分四遍进行大机精细整道第一、二遍采用精确法作业,第三、四遍采用顺平法作业,起道量控制在 15mm 左右,全部采用双捣,夹持时间设置在 0.45s 及以上,捣固作业后的稳定车按重稳的要求实施,稳定速度为 1km/h,重稳频率宜按40~45Hz 设置,加载至 80%②在精调作业阶段的起、拔道作续上表序号 工序 作业控制要点5 精细整道 业轨温尽量在实际锁定轨温±5℃范围内进行,困难时不得超过实际锁定轨温的-20℃~+15℃,严禁超温作业6轨道静态检测①轨面高程允许偏差:在路基上为±20mm ;在建筑物上为±10mm;紧靠站台为 0~+20mm 。
②轨道中线允许偏差为:30mm③线间距允许偏差为:0~+20mm车站线间距应与站台误差协调调整④道床状态参数指标和轨道静态铺设允许偏差见表钢轨预打磨客运专线有砟道床状态参数指标(平均值)枕下道床密度(g/cm 3)道床支承刚度(kN/mm)道床横向阻力(kN/枕)道床纵向阻力(kN/枕)V=200 ≥1.70 ≥100 ≥10 ≥12200< V≤250 ≥1.75 ≥110 ≥10 ≥12300< V≤350 ≥1. 75 ≥120 ≥12 ≥14客运专线有砟轨道静态铺设允许偏差(mm)旅客设计行车速度 v(km/h)序号 项目200 200
②CPⅢ控制网交接③CPⅢ控制网复测2道岔位置测量以线路导线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为基准.根据站场设计图进行中线和高程控制测量,确认无误后进行道岔桩位放样3道岔控制基桩测设①从 CPⅢ测量控制网引测并建立道岔控制网②道岔区应在岔心、岔前、岔后位置及道岔前后 100-200 m 范围内增设控制基桩,其位置一般设置在直股和曲股的两侧,可按坐标直接测设,也可按岔心和直股与曲股线路方向测设,并应埋置永久性桩位③道岔两端应预留不小于200 m 的长度作为道岔和区间衔接测量的调整距离④道岔 与区间有砟轨道衔接时应以道岔控制基桩为依据进行调整4加密基桩测设根据道岔规格测设出岔前、岔心、岔尾中桩后,应每 10 m 设置加密基桩、并做好护桩续上表序号 工序 作业控制要点5基桩布置要求基桩控制点应设置牢固,标识清晰、齐全、便于观测,并绘制布设平面示意图和基桩表描述其位置、外移距离和高程6 质量检验 检查测量精度,点位埋设等符合规范要求铺岔前的预铺道砟道岔基桩测设基本工序流程编制测量方法 CPⅢ控制网交接CPⅢ控制网复测道岔控制基桩测设 岔区与线路贯通测量 道岔加密基桩测设 编制测量成果资料铺岔前的预铺道砟工序作业要点卡片有砟道岔 序号 工序 作业控制要点1 主要设备 压路机、道砟运输车、推土机等2 施工准备①预铺道砟前对道砟进行检验,道砟等级、材质及级配应符合设计及道砟技术条件要求。
②提前测设道岔道床摊铺位置、长度、宽度、厚度③预铺道砟前,对路基基床表面平整度再次检查确认,对路基表面杂物、积水等彻底清除后方可开始摊铺3预铺道砟作业①运砟车辆宜行走施工便道,不应直接长距离频繁行驶在基床表层上②运砟车辆在基床表层上行驶时,应做到缓行缓停,禁止突然加速或急刹车,载重运行速度宜小于 15 km/h③正线道岔预铺道砟应采用压强不小于 160 kPa 的机械碾压④按照道床摊铺要求,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分层铺砟,采用压路机压实⑤道砟整平、压实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应统一指挥⑥施工过程中摊铺机两侧应设专人观测传感仪工作状况,发现大的误差应及时调整,严重时应鸣笛中止工作,及时排除故障续上表序号 工序 作业控制要点4 质量检验①道床密度应不小于 1.7g/cm3②砟面平整度用 3m 靠尺检查,允许偏差:设计速度大于160km/h 时不应大于 20mm,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 160km/h时不应大于 30m,无缝道岔允许偏差为 10mm③道床预留起道量不得大于 50mm道岔前后各 30m 范围应做好顺坡道岔铺设]施工准备测放摊铺边线和高程控制线道砟运输、均匀摊铺机械碾压、整平质量检查铺 岔 前 预 铺 道 砟 基 本 工 艺 流 程有 砟 道 岔 铺 设 工 序 作 业 要 点 卡 片有砟道岔 序 号 工 序 作 业 控 制 要 点1 准备①搭设道岔组装平台,组装道岔。
②检查道岔换铺设备、专用铺岔设备状态良好③岔位临时过渡段上砟整道应和区间线路轨道同时进行2机械换铺法铺设道岔①拆除临时轨排扒平岔位区道砟,砟面标高比设计低 70 mm 左右②上部小车在吊道岔前,应在道岔钢轨上提前设好调钳位置,确保整组道岔吊起后小车均衡受力③由龙门架将换铺设备的上部小车吊放到道岔钢轨上,上部小车通过液压钳与道岔钢轨锁定并提升道岔至合适高度 l④下部小车进入并运输道岔至岔位,上部小车提升道岔,此时上部小车垂直支腿处应作好安全防护⑤下部小车退出拆除临时轨道,上部小车调整并放下道岔,将道岔铺设就位⑥回填道砟,对道岔进行初调整理3 原位铺设①在岔位压实平整后的道床上放好台位线,按照平台尺寸要求搭设道岔拼装平台,要求稳固、便于拆卸,并在平台上按照岔枕间距要求临时标注岔枕位置续上表序号 工序 作业控制要点3 原位铺设②在平台上进行组装,根据道岔设计图在组装平台上准确画出每根岔枕的位置和岔枕编号,用龙门吊吊装轨枕到位组装道岔,铺设次序为可动心轨辙叉,尖轨及基本轨,导曲线钢轨③按照可动心辙叉、尖轨、中间连接钢轨的顺序进行道岔联接④道岔初步组装完成后,应对道岔进行粗调⑤整体顶起架空道岔,撤除拼装平台,利用高精度水准仪测量标高。
⑥采用起道机作业时,应多台起道机同时起、落,严禁“放炮”落道⑦回填道砟,对道岔进行粗调整理4 质量检验①道岔铺设标准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规定②相邻两正线岔尾直接相连的道岔,铺设轨温宜相近,相差不得超过 10℃③按规定要求标记轨距、支距、查照间隔、道岔规格、岔位编号道岔铺砟整道道岔铺砟整道工序作业要点卡片有砟道岔 序号 工序 作业控制要点1 主要设备 风动卸砟车、小型液压道岔捣固机、起道机、电动捣固棒等2 铺砟整道①道岔铺设到位后,采用起道机将道岔整组起平,采用规定等级的水准仪测量道岔整体标高,起平后的道岔标高宜低于设计标高 50 mm②尖轨及可动心辙叉部分用防护布料做好防护,人工回填道砟,边回填边用小型道岔捣固机对道岔下方 15cm范围内的道床进行捣固,同时调整道岔高低、方向、水平,使道岔初步就位③道岔经初步整平养护后,钉闭加锁开通在直股位置,严禁人工扳动道岔3 道岔整修①专业道岔整修队伍应按设计标准每天检查道岔的内部尺寸是否满足要求,主要检查道岔的方向、高低、水平、尖轨密贴、心轨密贴、各部轨距、各部支距以及所有螺栓的紧固程度等,对超标项点进行整修养护,使道岔各项几何尺寸逐步达到验收标准。
②道岔结构尺寸调整时,应兼顾对应点的方向和轨距,实现综合调整 ③道岔结构尺寸和轨距调整应提前实施,并在道岔捣固车捣固作业前完成 续上表序号 工序 作业控制要点4 质量检验①道岔标高宜低于设计标高 50 mm②调整后道岔内轨距允许偏差应控制在士 1 mm 范围内,轨距变化率不应大于 0.5‰③支距允许偏差应控制在±1 mm 范围内④在道岔捣固车捣固前应根据 CPⅢ轨道控制网和加密基桩对道岔整体平顺性进行人工整治,保证道岔内高低允许偏差不大于 5 mm/10 m 弦轨向允许偏差不大于 3 mm/10 m 弦水平允许偏差不大于 2 mm道岔焊接施工准备道岔铺设就位 测量道岔起道量、拔道量补充道砟人工起、拔、捣固道岔整修道岔结构几何尺寸质量检验,达到初期稳定状态道岔铺砟整道施工基本工艺流程图有砟道岔精调整理工序作业要点卡片有砟道岔 序号 工序 作业控制要点1 精调设备 精调作业的主要设备包括大型道岔捣固车、风动 卸砟车等配套机械2 施工准备①道整理前,应对道岔区进行全面检查测量,主要检查轨距、水平、高低、方向、中线、高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