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安全面对的挑战及对策范文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安全面对的挑战及对策第一章绪论 1.1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社会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出现了影响世界格局的新因素,如极端主义、分裂主义、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因素因此,仅仅从权力理论和经济发展不平衡角度去认识当今世界的格局是不够的,应当考虑“文化因素”在全球化时代,文化安全在国家体系中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始终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文化扩张和文化渗透的压力,始终面临着维护自身文化安全的艰巨任务为了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霸权,我们需要树立新的国家文化安全观,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机制,以此来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结合这一现状,本文试图对中国的文化安全战略进行分析,深化对文化安全的认识,从而为我们提出应对战略提供新的思考 在全球化进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经济优势和文化优势,对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展开了大规模的文化渗透,使这些国家的文化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应对挑战、规划和构筑21世纪文化发展战略和国家文化安全战略,己经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艰巨任务因此,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安全战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1.2论文研究动态2.1论文选题的相关研究现状 约瑟夫奈在他2022年出版的《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以及他于同年在《对外政策》杂志上发表的题为《软权力》一文中,最早明确地提出“软权力”的概念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文化作为国际政治中无形的“软权力”,其争夺构成了当今国际政治中一个独特的景观学术界对此问题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有多篇论文问世,并对此问题的解决提出了相应的观点 关于文化安全的研究,专著方面主要有:李晓东的《全球化与文化整合》(2022年),陆忠伟的《非传统安全论》(2022年),孙晶的《文化霸权理论研究》(2022年),张骥的《国际政治文化学导论》(2022年),马维野主编《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2022年),缪家福《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多样性》(2022年),潘一禾《文化与国际关系》(2022年)等等 论文方面主要有:郝良华《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文化安全与文化创新》(《理论学刊》2022年第10期),李金齐《全球化进程中我国文化安全的现状与对策》(《天府新论》2022年第1期),姜文振《关于“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问题的思考》(((天府新论》2022年第4期),张文忠《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文化安全》(((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林滨《试论全球化与文化安全》(((理论与现代化》2022年第5期),途维娜《文化安全及其问题》(((理论导刊》2022年第5期),许文胜《试析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文化安全》(((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等。
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学者们在著作和论文中都强调了文化安全的重要性,阐述了我国正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文化扩张和文化渗透,提出了维护文化安全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大部分学者都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文化产品这一应对外来文化侵蚀的对策但他们的侧重点不同,例如:郝良华的《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文化安全与文化创新》主要写的是文化创新;林滨在《试论全球化与文化安全》中提到了文化的自我防卫与自我发展的几项措施等 2.2论文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研究文化安全问题的专著和论文颇多,文化安全成了国内外政治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很多学者对此提出了极富见地的观点和看法,对于我们把握文化安全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本论文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但目前的研究成果只是对文化安全作了大体的描述,对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分析的不够全面,并没有提出系统的应对措施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文化安全的概念入手,深入的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安全问题凸显的根源,以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为突破点,系统的提出了面对挑战应采取的对策 . 3论文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3.1研究方法1、材料分析法有效利用现有资料,坚持客观性和全面性原则,认真分析收 集的材料是否可靠、全面。
当然,由于受个人控制信息能力的影响,笔者也只是追求相对的全面性 2、归纳推理法以史论结合、矛盾分析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 看到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事物发展对问题解决的推动与阻碍作用,避免不利的方面,发展有利的方面,引导事物积极发展 3、理论联系实际由于本论文属于国际政治中的现状研究,存在诸多的不确 定性,要求研究者不仅是从理论的角度分析论证,还要观察现实,分析时势,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 1.3.2论文主要内容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念受到了挑战维护国家的安全,己不仅仅是指传统意义上的主权、领土完整,而是指包括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环境安全、文化安全等综合安全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随着西方文化霸权理论的兴起与实践,文化安全的问题日益凸显,也给我国文化安全带来强烈的冲击和挑战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需要强化自己的主体文化和国家精神,守望好自己的文化疆域,维护好自己的文化安全,才能在融入世界中不迷失方向因此本文以文化安全为切入点,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推行文化霸权,使我国文化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应采取的对策。
第二章文化安全概念辨析 2.1文化的概念 人们的日常生活,时刻都在特定的文化氛围和社会情境之中发生、发展着,每个人的行动时时处处都要受到文化的内在指引和制约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文化是社会生活的内在构成性因素,是人们任何社会行动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文化是一个纷繁复杂、无所不包的多元范畴,要给文化下一个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定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每个人都会由于自己的知识背景、经历、偏好的差异而对文化的看法不同,很难找到统一的见解 在西方较早对文化概念进行界定的是17世纪德国历史学家、法学家萨穆埃尔普芬道夫他指出,“借助他人的协作、劳动和发现,同时也依靠个人的努力和思索,再或凭借神灵的启示,每个人便可以借着文化去过真正属于人的生活,’a“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基本上是同义词但是,必须理解每一个词的真正含义:所谓精神生活它首先是作为社会的人的天性得到充分发展,是探索人类群体建立基础的一致性,是人类的各种潜在能力依据自然权利作出的表现[l】由此可见,普芬道夫主要是从精神层面来界定文化的,同时也指出了文化作为人类群体产物的社会性特征在18世纪,“文化”更多地与有知识、有教养等 在世界各国推广其“民主价值观”作为文化扩张的主要内容。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宣称:“扩大民主社会和自由市场大家庭有利于美国所有的战略利益”,而美国的国家利益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通过扩大民主国家大家庭而取得价值观的安全”101冷战后,美国式的民主人权,作为其对外战略的基本内容,将意识形态纳入对外战略轨道 日本担心自己的文化被淹没在互联网的茫茫英文信息里2022年日本警视厅制定了信息安全大纲以增强本国的信息安全2022年以来,日本先后制定、修改了扶持文化艺术的政策《特殊21计划》就是日本文部省为适应面向21世纪的新文化立国战略制定的旨在扶持本国文化艺术创作活动的计划 为维护法语,抵制英语语言帝国主义,2022年8月4日,法国议会通过了“关于法语使用的法案”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2022年谈判中,法国坚决反对美国把文化列入一般服务贸易范畴,提出“文化不是一般商品”,“文化例外”的新概念,有效保护了法国的影视业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我们清醒认识到文化安全的重要性江泽民多次强调对中国文化安全的高度重视在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闭幕讲话中他提到:“西方国家一直没有放松在思想、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对我们施加影响和进行渗透” 并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必须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不搞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
l’“]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十分重视本国的文化安全2022年印度新闻和广播国务部长辛格德奥在议会上院提出一项提案,要求限制电视经营公司传播下流的西方影片和广告印度、马来西亚等国禁止境外电视卫星节目覆盖本国,也不允许本国居民接收外国节目2022年,在新德里举行的十五国集团首脑会议的各国领导人一致认为,十五国集团的新闻、电信部长将开会讨论如何防止发达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的问题;在对付这种文化渗透的努力中南方国家不准备采取对抗的方式,而是想方设法尽量缩小发展中国家实际感到的危险川 2.2.2文化安全概念的界定 “安全”是一个应用广泛,含义众多的词语从层次上分为人的安全、国家安全、全球安全;从内容上分为军事、经济、政治、文化、信息、金融等方面的安全;从传统性上分为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等等 国家文化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子系统,并不是国家安全的源生内容国家文化安全在我国最早诞生于16世纪,当时没有提出明确的‘文化安全’的概念,但在抵抗西方国家军事侵略的过程中,采取了以抵抗西方宗教的传入,抵抗先进的科学技术、社会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等方式来反抗西方国家的文化侵略东西方文化在近代的这场冲突,是我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实践发端。
I’2]我国学者对文化安全的研究是从近几年开始的,一些学者也对文化安全做出了定义,但目前还没有一个详实的公认的答案这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一是文化安全属于新兴的课题,尚处于探索阶段;二是“文化”和“安全”两个概念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国家文化安全的难于界定和理解 国内有关文化安全的概念己有一些解释比如,有的学者从维护价值体系的角度认为,文化安全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免于遭到来自内部或外部文化因素的侵蚀、破坏或颠覆,从而能够很好的保持自己的文化价值传统,在自主和自愿的基础上进行文化革新,吸收和借鉴一切对自己有利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文明生活方式1131也有的学者从保护国家文化主权的角度认为,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主权神圣不可侵犯,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发展选择必须得到尊重包括国家的文化立法权、文化管理权、文化制度权和意识形态选择权、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独立自主权等等国家文化安全还包括非主权内容的意义项,“如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文化生态质量、文化资源保护、文化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能力以及文化市场的占有率等等”’‘l还有的学者认为“文化安全就是指一个主权国家保证文化的性质得以保持、文化的功能得以发挥,文化利益不受威胁和侵犯的功能状态。
文化安全的核心是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slll笔者认为,文化安全关切的就是国家文化利益是否受到损害,国家文化主权是否受到侵犯,即与不同民族、国家和制度相对应的“个性文化”是否得到独立自主的健康发展,是否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具有现实的平等地位也就是说,与本民族、国家和制度相对应的“个性文化”由于不平等的国际文化交流而存在丧失其独立个性的危险,则国家文化安全受到威胁,反之,国家文化利益处于安全状态国际文化环境中的不平等交流主要体现为文化扩张与文化霸权,因此,文化安全也是一个与文化扩张与文化霸权相对应的概念 第三章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安全问题凸显的根源二战之后,尤其是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所谓全球化,就是“自近代社会以来,以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为动力,人类不断地跨越空间障碍及制度、文化等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实现物质的和信息的充分沟通,不断取得共识,在众多领域制定共同遵守的规则,采取共同行动的过程”I’6]全球化的主线表现为经济全球化,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辐射、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