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会计的产生1. 是适应社会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2. 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出现剩余产品和生产社会化3. 产生的必要性:生产的需要;资源的稀缺性的需要;生产专业化的需要 二.会计的发展(一)古代会计(古f1494复式簿记):发展缓慢,没有形成统一的计量单位,单式簿记, 没有形成单独的学科1•西周时期,“会计”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厂零星算之为“计”“会计”即“月计岁会” Y总和算之为“会”2•西汉时期,中国产生“三柱纟结算法”公式:入一去=余▼ 1 ▼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本期结余3. 唐宋时期,中国产生“四柱结算法”开除+实在公式:旧管+ 新收期初结存本期收入 本期支出期末结存4. 明末清初,中国创建复式记账法——“龙门账”缴 = 存公式:进收入 支出 资产、债务 负债、投资(二) 近代会计(复式簿记运用-* 20C40年代)会计史上的两大里程碑:①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会计之父)出版了《算 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② 1854年,英国苏格兰成立了爱丁堡会计师协会,会计职业出现三) 现代会计(20C40年代一 今)1. 管理会计体系形成,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2. 会计信息系统形成3. 会计准则首先在美国颁布三.会计的产生与发展1•附带职能f独立职能f独立学科2•实物计量 货币的综合计量3. 原始计录与计量一►单式记账—►复式记账—> 目标管理4. 手工操彳_机械操作-电算化第二节会计的涵义一.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 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二•会计的属性(性质){技术性(自然性):反映生产力的技术与组织的需求,与生产力相联系 社会性:反映单位经济管理活动,与生产关系相联系三.会计学及其分支1. 含义:是人们在长期会计工作的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逐渐形成的专门研究会 计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属于管理学科2. 分支(P6)第三节会计的职能与目标一.会计的职能(即内在功能)1.核算(反映)职能 提供会计信息四个程序: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确认计量(算帐) 报告输入记录(记账)输出(报账)②特点: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完整性,连续性和①实现条件*转换三个阶段:记账、算帐、报账系统性2. 监督职能'经济业务的真实性①监督内容*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公共财产的完整性 厂强制性和严肃性Y连续性I完整性②特点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3. 二者关系:辩证统4.派生职能: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 二.会计的目标1•会计目标:设置会计的目的与要求基本目标:提咼经济效益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证评价经营业绩等。
2.两个层次I具体目标:提供会计信息「wh— 为什么提供会计信息?决策的需要 who—— 向谁提供会计信息?信息使用者4W)4W $ what—提供什么会计信息?财务状况、经 营成果、现金流
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指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阶段不断转变形态的后果,表现为收入、费用和利润,它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其内容反映在利润表中资产总值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存货: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企业的资金分布及存在状态 债权: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固定资产:房屋及建筑物、机器及设备、在建工程'无形资产: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权等I自由资金:所有者投入资金、企业内部形成一一未分配利润借入资金:银行存款、其他金融机构借款债务: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 应交税费第二节会计要素一. 会计要素的含义: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 据,也是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依据☆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二.会计要素的内容(一)资产1. 定义: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 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2•特征:☆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单位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3.资产的分类资产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等流动资产:指企业可以在1年内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 的资产。
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项、存货、交易性金融资产(二)负债1. 定义: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 时义务2•特征:☆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负债的清偿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3•分类(按偿还期长短) 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丨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三)所有者权益1. 定义:也称股东权益,是指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它在数值上等于企业内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2•特征(相对于负债):☆无需偿还,除非减资、清算☆企业清算时,负债具有先偿权 ☆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分配,且承担风险3.来源构成If =注册资本实收资本投入者投入的资本>注册资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资本公积)c盈余公积留存收益I未分配利润四)收入1. 定义: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 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2•特征:☆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 ☆表现为企业资产增加、负债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 ☆收入实现能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指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3•分类 [■商品销售收入(1)按收入的性质分::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出租)投资收益(2)按收入比重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五)费用1. 定义: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 特征:☆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费用产生会导致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或二者兼而有之 ☆费用产生会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3•分类 [成本(与产品生产有关):直接费用、间接费用〔营业成本成本费用 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费用(与产品生产无关): 销售费用L .税金及资产减值(六)利润1. 定义: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的净额、直 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2•特征:☆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与收入费用有关(指广义的收入和费用) ☆未分配前属于所有者权益3. 来源构成利润:营业利润、总利润、净利润收入与利得的联系和区别共同点不同点核算方法收入经济利益流入日常活动引起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收入利得经济利益流入非日常活动引起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资本公积费用与损失的联系和区别共同点不同点核算方法费用经济利益流出日常活动引起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 管理费用等损失经济利益流出非日常活动引起计入营业外支出或冲减资本公积三. 划分会计要素的意义1. 是对会计对象的科学分类2. 是设置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依据3. 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构架第三节 会计等式一. 会计等式1. 含义: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恒等式2. 等式种类:静态会计等式、动态会计等式、综合会计等式(一)静态会计等式定义:由静态会计要素组成的表明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财务状况的等式。
意义:既表明了某一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同时也表 明了这些资产的归属关系等式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作用:是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基础(二)动态会计等式 定义:由动态要素组成反映出企业一段时间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 等式关系:收入一费用=利润 (广义的收入、费用) 作用:是利润表的编制基础(三)综合会计等式 定义:由静态会计等式和动态会计等式综合而成的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和经营成果的等式等式关系: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作用:是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二.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经济业务的定义: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并引起会计要素有关项目变动的事项一) 经济业务的分类 [外部经济业务1. 按其涉及的关系和范围“'内部经济业务收款业务按其是否与货币资金有关付款业务[转账业务(不涉及到货币收支)(二) 经济业务与会计方程式的关系使会计业务在左右两边金额发生增减变动的经济业务有以下四种类型☆引起会计等式左右两方有关要素同时等额增加 ☆引起会计等式左右两方有关要素同时等额减少 ☆引起会计等式一方有关会计等式一增一减,且增减金额相等 ☆引起会计等式要素内部一增一减,且增减金额相等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第一节会计假设前提条件核算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