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规范讲解

我**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1MB
约39页
文档ID:114325797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规范讲解_第1页
1/39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规范(二○○八年二月)编制说明1  目的2005年4月17日国务院作出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2005]11号)是从国家层面上制定的统筹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指导方针和纲领,是国家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各级应急预案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为了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正在开展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研究和应急平台的建设工作应急平台建设(包括基础支撑系统、综合应用系统、和应急指挥场所等)是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对于建立和健全统一指挥、功能完善、反馈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规范和统一各级应急平台中的信息资源的分类和编码,实现不同应急平台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主要用于各级应急平台应急资源的分类与编码二、编码原则本规范的编制思想是:l 层次清晰:分类尽量层次清晰,编码结构应与分类层次体系相适应;l 简单明了:代码结构应尽量简单,长度应尽量短,以便节省计算机存储空间及减少代码的差错率;l 易于扩充:代码应留有适当的后备容量,以便适应不断扩充的需要;l 代码唯一:每一个编码对应仅应有一个代码,一个代码只唯一表示一个编码对象。

本规范采用五位编码方法,主要是考虑到编码位数应尽量短,便于应用,同时也与电子政务有关分类编码标准相一致由于编码的级别越高,其内容越抽象,所对应类别越少,所需分类容量越小,反之则所需分类容量越大而1位阿拉伯数字(0-9)的容量小于1位罗马字符(A-Z)的容量,后者的容量又小于两位数字的容量(00-99),因此后四位编码依次采用1位阿拉伯数字,1位大写的罗马字符,两位阿拉伯数字来编码,为避免大写罗马字符O、I、Z与阿拉伯数字0、1、2混淆,本编码规范不用采用大定罗马字符O、I、Z编码扩充原则:本级分类采用1位数字表示时,如果分类不超过10,首先是采用数字1-9表示,不够表示时,采用大写罗马字符A-Z扩充(O、I、Z除外)(即,1,2,3,4,5,6,7,8,9,A,B,C……Y),如果分类采用两位表示时,如果分类不超过100,则用两位数字表示,如果超过,则顺次添加字母进行扩充(即99,9A,9B,9C……9Y,A1,A2,A3……AY,B1,B2……YY)行政区划、地名、机构名、邮编、长途区号、等采用国家已有相关标准和规范国家应急平台体系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应急信息资源的分类原则和方法,用于指导全国应急平台信息资源的分类工作,以规范应急平台的建设,促进应急资源共享。

本规范主要用于各级应急平台的设计、建设、运行和平台维护2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文件,其随后所作的修改单(不包括戡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和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GB/T 7027-2002 信息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GB/T 10113-2003 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3  术语和定义本规范采用以下术语和定义:4.1 信息分类根据应急管理有关的各类信息内容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起一定的分类体系和排列顺序4.2 线分类法按选定的若干属性(或特征)将分类对象逐次地分为若干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为若干类目的分类方法,同一分支的同层次类目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不同层次的类目之间构成隶属关系4.3 编码按事物或概念(编码对象)赋予具有一定规律、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处理的符号,形成代码元素集合,代码元素集合中的代码元素就是赋予编码对象的符号,即编码对象的代码值4  分类的原则和方法本规范采用线分类法遵循稳定性、系统性、可扩充性、兼容性、综合稳定性等基本原则。

5.1 稳定性根据分类的目的,选择分类对象的稳定的分类特性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以确保由此产生的分类结果的稳定性因此,在分类过程中,首先应明确界定分类对象稳定的、本质的特性5.2 系统性将选定的分类对象的特征(或特性)按其内在规律系统化地进行排列,以形成一个逻辑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类目明确的分类体系,代码结构应与分类体系层次相匹配5.3 可扩充性在类目的设置或层次的划分上,留有适当的余地,以保证分类对象增加时,不打乱已建立的分类体系,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类目扩充,扩充的类目应分别符合类目的设置规则5.4 兼容性首先,若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则应执行国家标准:其次,若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则执行相关的行业标准;若二者均不存在,则应参照有关的国家标准,这样才能保证不同的分类体系间协调一致和转换5.5 综合实用性在充分考虑上述原则的基础上,从应急平台建设实际需求出发,综合各类的因素来确定具体的分类原则,使得由此产生的结果总体尽可能优化,符合需求,综合实用和便于操作代码结构应尽可能简单,长度应尽量短,以便节省计算机存储空和减少代码的差错率5  应急信息资源分类体系5.1 编码规则应急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结构如下:X XXXX 具体分类,四位混合编码 类,1位阿拉伯数字图1 编码结构编码一共由五位等长代码构成,第1位表示类:1,突发事件;2,危险源和风险隐患区;3,防护目标;4,应急保障资源;5,应急知识;6,应急预案;7,应急平台(可扩展,当类别超过9时,可扩充为A-Z)。

后四位编码共分为三级,第一级用1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当类别超过9时,可扩充为A-Z),二级类用1位罗马字母表示(A-Z),三级类用2位阿拉伯数字(不够时可扩展为2位大写罗马字符A-Z表示)X X XX 三级类,2位阿拉伯数字 二级类,1位大写罗马字符 一级类,1位阿拉伯数字图2 后四位编码结构为避免与数字0、1、2相混淆,字母中不出现I、O、Z5.2 编码扩充原则本级分类采用1位阿拉伯数字表示时,如果分类不超过10,首先采用1-9表示,采用大写罗马字符A-Z扩充(O、I、Z除外)(即,1,2,3,4,5,6,7,8,9,A,B,C……Y),如果分类采用两位表示时,如果分类不超过100,则用两位数字表示,如果超过,则顺次添加字母进行扩充(即99,9A,9B,9C……9Y,A1,A2,A3……AY,B1,B2……YY)有特殊说明除外各级应急平台应用需要进一步细化分类时,可在五位编码基础上进行扩充,扩充编码的规则如下图所示:X XXXX . XXX 扩展码 扩展分隔符,英文句点 具体分类,4位混合编码 类,1位阿拉伯数字图3 扩展规则示意图扩展码可根据需要进行编码,分隔符采用英文“.”表示。

5.3 分类与编码表5.3.1  突发事件分类与编码表编码名称说明10000突发事件11000自然灾害11A00水旱灾害11A01洪水11A02内涝11A03水库重大险情包括垮坝事件11A04堤防重大险情包括堤防决口事件11A05凌汛灾害11A51山洪灾害事件11A52农业干旱11A53城镇缺水11A54生态干旱11A10农村人畜饮水困难11A99其它水旱灾害11B00气象灾害11B01台风事件11B02龙卷风事件11B03暴雨'事件11B04暴雪事件包括大雪事件11B05寒潮事件11B06大风事件11B07沙尘暴事件11B08低温冻害事件11B09巾高温事件11B10热浪事件11B11干热风11B12下击暴流事件11B13雪崩事件11B14雷电事件11B15冰雹事件包括风雹11B16霜冻事件11B17大雾事件11B18低空风切变事件可能引发航空器飞行事故11B99其它气象灾害事件11C00地震灾害11C01人工地震事件开山、开矿、爆破等引起11C02天然地震事件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撞击地震11C99其它地震灾害11D00地质灾害11D01滑坡事件11D02泥石流事件11D03山体崩塌事件11D04地面塌陷事件11DOS地裂缝事件11D06地面沉降事件11D07火山喷发事件11D99其它地质灾害事件11E00海洋灾害事件11E01海啸事件11E02风暴潮事件11E03海冰事件11E04巨浪事件11E05赤潮事件11E99其它海洋灾害事件11F00生物灾害事件11F01农业病害事件如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稻瘟病、稻曲病等11F02农业虫害事件如虫皇虫、稻飞虱、草地蟆、小麦吸浆虫、水稻条纹叶枯病、粘虫、棉铃虫等11F03农业草害事件11F04农业鼠害事件11F05森林病害事件11F06森林虫害事件11F07森林鼠害事件I1F08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突发事件11F09林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突发事件11F10林业有害植物事件11F11外来有害动植物威胁农业生产事件11F12外来有害动植物威胁林业生产事件11F99其它生物灾害11G00森林草原火灾11G01境内森林火灾事件11G00-I1G30为森林火灾事件,可顺序扩展11G02跨境森林火灾事件11G03境外威胁我国境内的森林火灾11G04其他森林火灾事件11G05境内草原火灾事件11G31-11G60为森林火灾事件,可顺序扩展11G06跨境草原火灾事件11G07境外威胁我国境内的草原火灾11G08其他草原火灾事件11Y00其他自然灾害事件12000事故灾难12A00煤矿事故12A01煤矿瓦斯事故12A02煤矿顶板事故12A03煤矿运输事故12A04煤矿水害事故12A05煤矿机电事故12A06煤矿放炮事故12A07煤矿火灾事故12A99煤矿其他事故12B00金属与非金属矿山事故12BO1金属与非金属矿顶板事故12B02金属与非金属矿水害事故12B03金属与非金属矿中毒和窒息事故12B04金属与非金属矿尾矿库垮坝事故12B05金属与非金属矿火灾事故12B06金属。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