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在线参考工具资源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39MB
约50页
文档ID:4861768
在线参考工具资源_第1页
1/50

第八章 参考工具资源,8.1 参考工具概述 8.2 参考工具选介8.3 参考工具检索实例,8.1 参考工具概述,8.1.1 参考工具的定义与特点定义: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广泛汇集某一科学领域的知识或资料,加以浓缩并按特定的方法排检,专供查阅和参考的特殊类型的工具载体形式:印刷版、电子版、数据事实型数据库,参考工具书特点:1、收录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完整性,是根据一定需要汇集各领域或某一领域的完整信息资料,内容成熟可靠2、概括性强,文字简明,数据准确,提供了原始信息经过整序、浓缩、重组、综合后的数据型、事实型或者也包括文献型的信息,表现形式简洁,常用附图、表格、图片等形式3、用户在查阅时可以按字序、音序、形序、分类、主题、关键词、年代、地区等多种途径检索相关信息4、电子版和网络版的参考工具除具有印刷版参考工具的特点外,内容更新更及时,检索性能更灵活,检索方式更多样8.1.2 参考工具的排检方法,1.部首法这是我国古老的传统的检字方法,早在公元96年,东汉许慎编写的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首创了这种方法 如《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等都用此法排检,此外,许多中文网络词典也可以用此方法2.笔画笔顺法笔画法是按汉字的笔画数多少排列,少笔数排前,多笔数排后的检字法;笔顺法是按汉字笔形顺序,确定排列先后的检字法。

3.号码法号码法实际上是形序法的一种变形它把汉字形体归纳起来,编成阿拉伯数码,再把所取的笔形数码连结成一体,然后按号码数量多少加以排列如:四角号码法,五笔字形法4.音序法音序法是按字音的顺序排检字、词的方法外文词典类参考工具书按此法排检汉字按音序法排检有悠久历史,早在隋朝,公元601年,《切韵》成书,即采用了韵部排检法 5.分类法分类法是将文献或知识,按学科或按事物性质的系统性排列的方法使用工具书时,必须熟悉分类体系,了解排列顺序6.主题法主题法是按既定的主题汇集和编排资料的排检法它从文献内容中,抽取规范化的自然语言,标引文献中心内容,这些规范语言,按字顺排检主题法不受学科领域限制,能使同一事物的知识相对集中,再利用“参照”项,沟通相关知识,使用范围较广,如年鉴、百科全书等常用此法排检7.时序法时序法是按事件、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次第性的顺序加以组排的方法这种排检法常用于年表、历表、大事记、年鉴、年谱等工具书 8.地序法地序法是按地理区划或行政区划的顺序编排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编制和检索地理和地方资料的工具,如中外地图集、地方志、地名录等8.1.3 参考工具的类型与选用 1.参考工具的类型 主要有字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名录、表谱图谱、类书政书等。

2.参考工具的一般选用原则,当我们遇到不同的数据、事实查找问题时,应根据问题的性质特点选用合适的参考工具有些参考工具可以解答多种类型的问题,有些问题则可以用不同类型的参考工具甚至普通书刊获得答案,当然这些参考工具可以是不同的载体形式,印刷版、数据库、网站都可以我们在查找数据事实问题时,应遵从参考工具的一般性选用规律,当然也可以灵活运用,还可以结合使用搜索引擎,通过搜索引擎直接查找答案,或通过搜索引擎先获得参考工具网站网址或信息来源,以便后续查找1)查字、词选用字典词典2)查科技名词术语与百科知识利用百科全书、百科词典、专业词典等参考工具书使用词典查找科学名词术语时,应以近期出版的各学科的有关词典、词汇为主,同时参考综合性的百科词典、百科全书3)查成语典故,诗文警句成语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过程中形成的固定词组或短语;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一般成语典故可使用综合性词典如《词海》、《词源》收录较多、较全的有《汉语成语小词典》、《汉语成语大词典》、《世界成语典故辞典》等大中型词典查找谚语,俗语、歇后语,可使用《中国俗语大辞典》、《中外谚语分类词典》、《谚语词典》、《歇后语大辞典》以及《中国歇后语大词典》等。

查诗文、警句、格言诗文、警句、格言,一般可使用新旧版《辞源》、《汉语成语词典》、《佩文韵府》、《古今图书集成》等一般成语典故可使用综合性词典如《词海》《词源》(新、旧版)收录较多、较全的有《汉语成语小词典》、《汉语成语大词典》、《世界成语典故辞典》等大、中型词典如:查“公而忘私”一成语可得:“《汉书、贾谊传》:‘公耳(而)忘私’意思是为了公事而忘了私事现多用以形容全心全意为革命的崇高精神”;又如查“安乐窝”一词,可得:“宋代邵雍隐居在苏门山(在今河南辉县)时给自己的住室所取的名字,后来迁居到洛阳天津桥南,仍此名见《宋史、邵雍传》,后来称安逸的生活环境为‘安乐窝’”,谚语,主要是指流行于民间的一些现成的固定语句,它有较强的事理性、简练性也就是说,它以简单通俗的话反映一个深刻的道理,在语法修辞上有一定艺术性,也是熟语之一如:“人多力齐推山倒,众人拾柴火焰高”、“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查找谚语,俗语、歇后语,可使用《中国俗语大辞典》、《中外谚语分类词典》、《谚语词典》、《歇后语大辞典》以及《中国歇后语大词典》等如查“山雨欲来风满楼”一词,可使用《汉语成语词典》即可查到“唐许浑,《咸阳城东楼》里的一句诗,‘溪云初起日沈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常用以比喻重大事件即将发生的气氛和迹象”。

又如:查找“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使用《辞海》在“萧萧”字条下,查到该诗出于杜甫《登高》诗中又如:查找“博学而不自反,必有邪”使用《警语名句词典》,便查到该句意思是:如果博学多识,但不知反省自己的作为,必然会干出不正当的事说明读书的目的,贵在加强自身的修养出自《管子戒》,(4)查人物资料主要使用人名录、人名词典(如《外国人名词典》、《科技人名词典》、《当代国际人物词典》)、科学家传记汇编、综合性词典、百科全书、年鉴等工具,以及人物生卒年表、年谱使用工具书查找人物资料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姓有单姓复姓之分复姓有双字(欧阳)、三字(莫贺弗)、四字(刹利邪伽),甚至五字已知中华民族古今姓氏有6000余个今人之姓,是从先人姓氏继承而来的,常见的不过2000个查此问题可用《新编千家姓》、《中国古今姓氏词典》等外国人也有复姓问题,复姓区别在拼写上用大写字母,破折号“—”或前掇形式出现如:UL-Hassan, Mchill,A'AP等同名异人问题同名同姓是常见的现象要准确的查出一个人的姓名比较困难,就是要求善于辨别同姓名者如果不加辨别,必然发生差误遇到同姓名而产生怀疑时,即使学识丰富的学者,也要翻阅有关的工具书,这样才避免弄错。

解决同姓名难题,查考《古今同姓名大辞典》等,同时还可使用其他传记类参考工具书,查出同姓名生平历史,再做判断以避免弄错,(5)查地理资料地理资料主要有地名资料(括地名来源、意义)、地理演变、地理位置、地理环境等资料,还包括行政区划的变迁,该地政治、经济、文化等简况,该区人类活动和地理活动有关的资料等查寻地理资料可利用以下参考工具:①综合性工具有综合性辞典、大百科全书、年鉴、类书、政书、方志等②专科性工具有地名词典、地名手册、地名录、行政区划手册、地名手册、地理志等③图册类工具书有综合性地图集、历史地图册、土壤图册、气候资料图册、卫星遥测地理图册、航测地图册、矿产资料图册、交通图册、旅游图等例如,查南沙群岛,南沙群岛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先从综合性辞典、地图册等入手,再逐步深入,确认早在公元三世纪,我国人民对南海诸岛已经有了管辖和开发,是我国国有领土,解放后,我国在永兴岛设立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的人民政府而国外的地理资料也说明南沙群岛历来就是中国领土,(6)查史实、大事件①查找历史上发生的大事件除了要了解其大概情况外,应以弄清以下问题: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参加事件的人物及其详细资料,有关政治派别或集团的背景材料;事件的性质、规模、具体口号、内容及组织等;事件的影响和评价等。

查找时,主要使用《辞海》、《大百科全书》、《人民手册》,还可利用史料汇编、地方文献、报刊资料等进行查找②查找科技史料要确切了解和研究以下问题:史实发生的国家、时代特点、背景和具体时间;新发明、新发现、新观点的代表人物和学派,即什么人发现、发明的;发明、发现的事实、定律、理论的内容与经过;妨碍发明、发现的错误观念、宗教迷信等;有关的评论、评述等查找时,主要使用百科辞典、百科全书、类书、年鉴、大事年表(或大事记),史料汇编③查当代大事件应弄清楚什么人发表新发现、新发明、新观点、新见解?何时何地发生的,影响和贡献如何?查找时,一般使用综合性年鉴、专科性年鉴、综合性年表、专科性年表等如《中国百科年鉴》、《科学年鉴》、《自然科学年鉴》、《中国农业年鉴》、《中国哲学年鉴》、《医药学年鉴》、《新中国大事典》、《国内外大事记》、《中外历史年表》等7)查机构概况使用机构名录,包括企业名录、学校名录、研究机构名录等如《企事业名录》、《国际社会科学机构》、《中国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名录》、《中国科研单位名录》、《全国高等学校总览》、《全国信息机构名录》、《世界大公司名录》、《世界工商企业指南》、《世界跨国公司便览》等。

8)查数据与统计资料查科技数据、公式、数表等资料,常用各种有关的手册、年鉴、专门的数表(如对数单位换算表、积分表、速算表、开方乘方表、三角函数表等)、专用的数据公式查统计数据,常用政书、类书、地方志、各国出版的各种年鉴、统计资料汇编、报刊资料、平均增长速度查对表等9)查法规条约①古代典章制度的查找主要利用新旧版的《辞源》、《辞海》、《通典》、《文献通考》、《会要》等②查找辛亥革命后、新中国成立前的法规条约主要使用旧中国编辑的法规汇编如《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中华民国法规汇编》、《外交法规汇编》、《中外旧约章汇编》、《国际条约集》等③查找解放后的法规条约主要利用《中央人民政府法令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条约集》等10)查历法、年月日阅读历史文献,查考历史事件时,经常要把不同的纪年、纪月、纪日换算为公历,便于掌握时间背景解决不同纪年、纪月、纪日的换算问题,主要用年表、历表对照互换可使用《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新编万年表》、《中外历史年表》等历法是根据地球、太阳、月亮三者的相互运动、判别季节、记载时间、确定计算时间标准的法规世界上,常用的历法主要有阳历、阴历、阴阳历三种。

阳历即太阳历,又称公历;西历是现代国际通用历法的,是以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周期为基础即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为一个回归年,每回归年日数为365.25日,为求整日数,规定每年平均为365日,闰年为366日,每隔三年就有一个闰年我们现用的公历,即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哥里十三世改革历法,现在公历称为格兰历阴历 ,又称太阴历,是伊斯兰教历,我国称为回历,它是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月,即根据月亮圆缺周期制定的回历一年只有354.3672日,比回归年少11天,其每年共12个月,逢单为大月30天,逢双为小月29天采用闰月方法,即每30年有11个闰年,闰年在12月,29天加上一天,为355日,所以,阳历32年,阴历却为33年这种历法也叫夏历、农历、旧历,也是我国民间常简称的阴历,是我国旧时通用的历法,该法是把回归年和朔望月并列的历法,一年为十二个月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规定每19年有7个闰月,闰年多出一个月为13个月我国旧时使用夏历纪多年,但不象阳历、回历那样规定某年为纪年元年,以后一直按序计算,而是使用干支法、王位法、年号法、属相法等,这些纪年法,累计数字较小,经常变换,比公历、回历复杂得多,给我们检索文献带来诸多不便。

如甲午年、辛亥年,永乐元年,康熙五年、狗年、牛年等现今夏历用干支法、属相法纪年如:1996年7月12日,合农历为丙子年5月27日 如宣统三年8月换算成公历日期,使用《新编万年历表》查得1911年10月10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