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九上全册教案目 录1、沁园春雪2、雨说3、星星变奏曲4、外国诗两首5、敬业与乐业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7、傅雷家书8、致女儿的信9、故 乡10、孤独之旅11、我的叔叔于勒12、心声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15、短文两篇-谈读书16、中国失掉自信力了吗17、智取生辰纲18、杨修之死19、范进中举20、香菱学诗21、陈涉世家22、唐雎不辱使命23、隆中对24、出师表25、词五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学 科 语文 课 题 1、沁园春·雪课型新授知识能力1.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2.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感受词精练优美的语言过程方法1.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根据词的内容,发挥想象,描绘诗人笔下的“北国风雪图” 2.结合几首描绘雪景的诗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加深对本阕词主题的理解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1.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作为革命领袖,挥斥方遒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2.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客观的功过观和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点 1.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理解“诗化”形象的内涵2.领会词的意境美和音韵美教学难点 1.理解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的含义2.理解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鉴,体会他豪迈的伟人情怀.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一.情境导入多媒体配乐展示北国飞雪图,教师深情讲述毛主席与雪的故事.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1.背景介绍1936 年 2 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 年 8 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2.字词学习1.正音:分 娆 逊 数汗2.解词: 惟余 竞 折腰 红装素裹 风骚进入情境理解词的写作背景字词正音欣赏视频畅谈感受词语概括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视觉、听觉冲击,使学生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快速进入课堂情境.让学生理解词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扫清字词障碍完成字词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多媒体展示《沁园春·雪》视频朗读课件4.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听读感受.三.诗词赏析(一).上阙积累更好的进入词创设的意境为赏析词作铺垫,从而从整体上把握词的基调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上阙.2 概括上阙内容.明确:这首词上阙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3 小组学习多媒体展示:勾画出你喜欢的词句,说出理由.并发挥想象,进行再创造,描绘出你心中的北国风雪图.4.集体交流,学生在发挥想象时配上多媒体画面.明确重点词句:①前三句总写一个壮阔雄奇、粉妆玉砌的冰雪世界.②“望”字所管辖的句子是“从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也就是说,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站在高山之巅,不畏风雪严寒,远眺北国大地,欣赏壮丽雪景.其气势何等豪迈.③群山、高原句子理解:诗人站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被高山覆盖的群山蜿蜒曲折,仿佛一条银蛇在舞动;一座座披着白衣的高原仿佛一只只白象在奔驰。
前者舒展优美,后者奔腾壮丽二者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显得神采飞扬.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就更有一种奋飞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这样浪漫的想象实际上正是以雪压冬云天地混沌一片的景象为基础的.④最后三句从眼前所见展开想象,是虚写,展现了一个红白交映生辉的景象,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日映照下的北国河山比作一个红妆素裹的少女一样艳丽动人.5.梳理总结多媒体展示:修辞手法小结:比喻、拟人、对偶等,使描写更形象生动,更能加强表现效果.表达方式和内容概括:描写与抒情相结合,描绘了北国的壮丽雪景,热情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诗人的豪迈情怀.(二)下阙1.出示小组学习提示:多媒体展示:①小组内有感情完成朗读②概括下阙内容③交流个人欣赏的词句,并阐述理由④组内质疑问题汇总,准备集体交流2.集体交流明确重点句:①过渡句承上启下,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被祖国的壮丽河山所倾倒之情.有感情朗读概括内容小组学习勾画诗句组内交流发挥想象口头描绘北国雪景总结方法小组学习概括内容本环节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环节,重点设计了两个问题,即:你认为《沁园春•雪》中哪些词句用得好和进行再创造描绘心中的北国风雪图.这两个问题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任意选择词句分析;并且发挥想象,不求答案唯一,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结合文本,又深入了文本。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总结出分析词句作用的步骤方法,授之以“渔” ,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实实在在得到收获然后,将方法运用到后面分析的词句中,进行实践练习,这样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就形成了.为了突出诗词教学的特点,也为了在情感上引起学生共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②“文采” 、 “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这里指的是广义的文化, 勾画诗句组内交流重点词句赏析鸣,本环节继续设计了有感情朗诵这一环节,继续渲染气氛更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及时发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指的是文治,弯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都用来借代的手法.3.质疑释疑①“惜”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惜”字在肯定他们的同时,又委婉的批判了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 ,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以及个人才华的欠缺,毛泽东是为五个封建帝王感到可惜.虽然他们为历史发展做出了相当的贡献,但由于历史因素,他们只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坐江山,而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则是为了大多数人利益而坐江山.因此毛泽东以后来者居上的气势,并不完全否定古人,而是要超过古人,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气概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怎样理解?“风流人物”指的是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看今朝”的“今朝”指的是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不但是一种坚强的革命信心和伟大的抱负,而且是一种昂扬的斗志.抒发了作者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四.比较阅读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诗.多媒体展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1.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2.你怎么看待这种差别?3.师生交流4.教师总结: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境遇,特别是胸怀的阔狭造成的五.拓展延伸1.大家共同积累古今写雪的名句.2.介绍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 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学生质疑学生阐述自己意见结合教师点拨深入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阅读《江雪》思考问题寻找差别交流见解深入理解交流自己积累的名句;阅读《沁园春 长沙》学生在学习中反映出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拓展课本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深入体会一代伟人冠绝古今的气魄加强积累,资源共享这首词是主席的另一篇代表作,与本文在很多地方有相似之处。
通过教师的引导介绍,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六.课堂总结如果不是出色的政治家,哪里来的指点江山、胸怀天下?如果不是出色的诗人,哪里来的磅礴澎湃、激扬文字?毛主席用自己的伟人胸怀抒发着自己的豪迈,缔造了自己的人生传奇!同学们,有时间多阅读一下主席的诗作,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自由交流阅读感受积累记忆进一步理解伟人的豪迈情怀.通过教师的总结,进一步理解诗人和诗人的情感,激发学生拓展阅读的兴趣作业设计1.运用本堂课学习到的写景方法,试写一个风景片段.2.积累你喜欢的毛主席的诗词,或者查找资料寻找伟人的足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相关链接1.毛主席与雪 在杭州,这样的雪景并不常见巧的是,毛泽东 1953 年底第一次到杭州时,这里竟飘下了一场几十年不遇的大雪 1961 年 11 月,毛泽东又一次来到了杭州 虽然已是冬天,但南方的天气并不太寒冷不知为什么,诗人毛泽东又想起了雪,也想起了雪中的梅花。
被古代诗人反复吟咏过的梅花,或孤独清高,怀才不遇;或孤芳自赏,顾影自怜 再写梅花,脱俗不易,超越更难 《沁园春·雪》 写景 概写北国雪景具体描写北国风光想象雪后风光论史承上启下过度评论帝王不足歌颂无产阶级英雄热爱祖国山河歌颂英雄人民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相关链接然而,在毛泽东的笔下,终于以前所未有的格调和时代精神,为梅花创造一种空灵淡远而又热烈绚美的意境,豁然开了一个新生面--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晚年诗词的代表作 在诗人毛泽东心目中,这梅魂梅骨,梅趣梅神,不正是在多事之秋,那些始终有骨气、有理想的马克思主义战士应有的风采吗? 梅花与雪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依然是冬天的季节,1962 年 12 月 26 日毛泽东生日那天,诗人又作《七律·冬云》以言志--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政治气候和自然气候,在诗人的心海上,俨然架起了一座桥梁,一点就通 梅花与冰雪 ,在诗人的心曲中,仿佛藏伏着一根共振的丝弦,一拨就响。
这首《冬云》的意境,无疑是一年前的《卜算子·咏梅》的延续和发挥 2..《诗人毛泽东》纪录片第十集 天骄情怀 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初期,三十岁的毛泽东曾出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三十五岁的蒋介石则担任了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著名的黄埔军校校长仿佛是历史的有意安排,让两个后来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一个去抓笔杆子,一个去抓枪杆子但抓枪杆子的蒋介石不久就背叛了革命残酷而沉痛的现实,使毛泽东也不得不抓起了枪杆子,并成为了举世公认的红军统帅和军事家然而,正像人们所熟知的那样,毛泽东却不单是靠枪杆子来打碎一个旧世界的,他的双手甚至是天生的不喜欢摸枪而喜欢握笔在长征途中,贺子珍为他特制了一个可以装笔墨纸砚的多层口袋毛泽东也是开玩笑地说,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反动派1935 年底,刚刚在陕北落下脚跟的中国红军,依然身处在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仅陕西一带就有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西面是“马家军”,往东是阎锡山的晋军这几十万人马,都奉蒋介石之命要“围剿”不足一万的中央红军事实上,早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就已经发生重大转变,明确宣布要结束内战,组成联合政府,共同抗日当时,国内政治形势也相继发生了重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