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术社团为载体实践高职机电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教育部先后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 新试验区”等建设项目,以促进创新、创业和管理高层次人才的培 养[1, 2]同时,根据大量企业调查发现,高职机电类学生除了 应具备必须的专业知识外,更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管理 能力然而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开展情况并不乐观, 主要体现如下:高职机电类学生大多墨守成规, 禁锢于书上的标准答案而缺乏创新思维和求异精神,这跟重视技能的教育方式有 关;学生缺少创新创业的实践, 大多数学校的学术社团活动主要 针对于少数学生;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和管理还不完善随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入,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重 点,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引导, 以培养具备实践创新能力、 企业管理及创业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 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目前建立了专业学术社团 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协会”,本着 以科技为创新源泉,以实践为创 业动力”的理念,积极开展一系列科技创新与创业活动。
通过这些1 / 8社团活动提升了高职机电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就业竞争能力 和持续发展潜力,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毕业生, 并建成了一支优秀 的师资队伍1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1.1 实践 主阶段、立体型、多元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做 好以学生为本的创新创业能力教育, 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 中始终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具体实践中采取控制总学分、 课程优化、分层教学、辅修专业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基础、不 同发展意向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培养的弹性, 促进学生自主提高通过对学生培养目标的系统设计, 构建了机 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 三阶段、立体型、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 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兰阶段”是指创新创业意识融通人 文课程体系,创新技术融入专业核心课程, 创新创业训练渗透专 业方向课程; 立体型”指以实验实训室、学生工作室为依托的课 内外创新实践平台"和以绍兴市工业设计基地、绍兴市科技馆 等为依托的校内外 创业训练平台”互补立体型结构,为学生创新 创业教育和锻炼提供了保障; 多元化”指创新创业成果多样性和评价体系多元化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取得超出培养方案规定的 课外学分,可用来替代相关专业拓展课的学分,比如参加竞赛、 开发作品、对外服务、发表论文、学生项目等获取课外学分,这 为学生自主性创新创业能力的锻炼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更加宽松 自由的空间,实现了培养目标多样化、课程体系柔性化、培养方 式个性化、实践形式差异化。
1.2 实践以学术社团为载体的三位一体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 式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支撑建立的学术社团 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协会”通过科技竞赛、项目互动、对外技术服务等内容将创 新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自觉对接和延伸第一课堂内容, 开展 社团活动一课程建设一学生训练”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人 才培养,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通过社团活动使得学生 从 要我学一我要学一我爱学”的过程转变,在离开教师监督时学 生能自主学习和管理,从而推动专业转型升级和优化课程体系 具体做法如下1)增强社团主体地位为体现学术社团的地位和价值,成 立学生工作室、创新活动中心等场所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其中学生工作室设置社团办公区、资料查询区、作品及荣誉展示区、社 团文化展示区;学生创新活动中心设置了材料安放区、 产品设计区、加工区、装配区,并配备了各类加工机床和工具,满足学生 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要求;Robot工作室配备了机器人开发所使 用的软硬件,并展示了开发的各类机器人,包括舞蹈机器人、武 术机器人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和社团文化管理制度对社 团开展的各类科技活动、社团人员分工、社团招新和宣传、工作室卫生等规定了详细的任务和要求。
社团的组织机构采用 两长三组一室”,其中 两长”指协会会长和副会长, 主组”指成立的机械创新设计、机电产品控制、机器人三个兴趣小组, 4室”指办公室(设主任一名),下设财务处和宣传处为了让^生在社团 中建立起自己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社团重视文化建设,包括社团 发展历程、优秀社团成员成果及毕业后获得的荣誉展示、 社团成员在各媒体中的宣传报道等学术社团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导师队伍, 学院以教师科研平台为依托,建成一支教学团队,配合社团开展创新 创业教育活动,制定教师奖励和评职晋升等方面的政策学院、 导师和社团成员的关系如图 2所示,这种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导师 和学生的协同创新,共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2)开发出融知识、技能、产品和趣味于一体的课程与创新 教学项目通过平台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积累, 促进了机器人调试与制作”等课程的改革,实践了职业活动导向教学 模式+跨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创新型”一体化教学过程,构建了 初级动手训练、系统动手训练、科技创新活动的三级创新教学体 系,比如构建了基于燃料温控卡等纺织电子产品的跨课程项目化 教学设计和基于舞蹈机器人等融趣味一体的创新型教学项目。
以"机器人调试与制作"课程为例,开发出融知识、技能、产 品和趣味于一体的机器人教学项目,如武术擂台、灭火、探险游等项目,构建了初级动手训练(掌握机械、电气、传感器及控制 软件等基础知识并训练学生的团队意识、表达能力等) 、系统动手训练(构建一个较复杂的系统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根据学生特长和爱好选择不同的训练模块进行创新训练, 实现各类机器人的功能设计)和科技创新活动(对学生有潜力的项目给予特别 支持和孵化,帮助学生利用各种技术技能将他们的发明创造由创 意转变为有形的创新成果并转化为生产力)三级教学体系3)开展规模化、多样化、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活动机电一 体化技术专业每年组织社团成员参加各类学科和技能比赛, 通过这些创新创业类竞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 增强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加强了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激发 了自主学习的激情与斗志, 全面考验学生的个人素质、 领导能力 和团队精神社团做好的科技活动包括: 每年下半年开学初社团 配合做好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和技术指导;每年上半年做好学校技 能文化节宣传和组织工作,学生参与度达到专业总人数的 70%乂上;做好国家和省级各类竞赛的选拔和总结工作, 社团成员在做好传帮带”、参加竞赛和成果总结、社团管理等工作中提高自己 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学校和社团根据贡献度给予相关奖励, 具体内容如图3所示。
自2010年以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术社团成员在全国 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浙江省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机械部件 创新设计与制造技能比赛、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 赛事中累计获奖118项,学生作品中报专利 15项(已授权10 项),学生主持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 (新苗计划)5项和绍兴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9项另外,对外交流和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的一种重 要形式高职机电类专业学生除了利用自己所学的技术技能参加 一些志愿者活动外,结合专业学术社团的整体实力, 开展一些大 型普及教育和交流活动,比如学生完成创新设计与制作后将作品 展示给不同群体,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服务社会的综 合能力,形成市场开拓和承受挫折的意识, 社团通过绍兴市科技馆、各类学校开展一系列对外技术活动, 比如 携手志愿,对话科 技一一绍台大学生义工科技交流活动 ”与智能机器人的亲密互 动”科普知识进幼儿园活动"科'学达人秀”等等在提高学生创新与对外服务的过程中, 积极探索学生从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竞赛训练到自主创业的递进学习过程 为推进学生自主创业的平台,学校设置了绍兴市工业设计基地, 鼓励学生 进行创业活动,并对入驻的学生工作室给予免 3年租金的条件,为学生提供创业的实践机会,对具备创业条件的学生,导师参与 策划创业方向和技术指导。
目前众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 4个由 学生组建的公司入驻了基地2成效多年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学术社团为载体开展创新创 业意识、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实践等各项活动,吸引了一大 批学生的参与,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培养了一批优秀毕业生, 典型成效如下1)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提高了学生毕业生就业质量和 专业吸引力目前基于学术社团为载体培养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几家合作企业对这个群体的毕业生接受 度极高,甚至超越了对普通重点本科毕业生的期望度 目前上海铁路局在本专业中招聘学生数为 318人,大型企业来校设置奖学 金,比如杭汽轮、罗克韦尔专门为机电类专业学生设置了企业奖 学金大型企业(比如上海铁路局)每年单独或组团开专场招聘 会;校企合作单位(比如绍兴旭昌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参与校技 能文化节,组织技术人员参与活动、提供经费支持以及开展讲座 等2)专业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基于课程建设过程中所构建开 放式项目化教学模式、跨课程项目教学设计获市级和校级教学成 果奖,成果已经应用于专业的教学活动、 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中o 目前本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专业、 浙江省优势专业和浙江省特色 专业,建成5门省级精品课程和5门市级精品课程,出版10本 省级教材。
3)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在 2014年和2015年的浙江省 自动化教指委年会上向同行介绍了基于社团开展创新创业的成 果经验,同类院校来校参观和交流经验; 以绍兴市科技馆为通道开展各类大型成果普及教育活动, 得到电视台、报纸等媒体的大力宣传;绍兴市职教中心、桐乡技师学院、绍兴县机关幼儿园等 师生来校参观和学习创新成果4)学生创业活动近三年来,学生社团中涌现出了如任德 铭、钱招利、陈超等一批学生创建的公司,并得到浙江教育报、 绍兴电视台、绍兴日报等媒体的宣传报道 比如由机电一体化技 术专业学术社团核心成员创建的绍兴市众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除了对外开展机器人技术培训、 技术开发、产品宣传等相关活动外,也积极为社团成员的创新典创业能力培养提供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