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文学史清代篇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71.94KB
约23页
文档ID:39730887
中国文学史清代篇_第1页
1/23

中国文学史(清代篇)考点及题库整理2 古代文学(清代篇)时间: 2017年 6 月 25 日整理题型与范围:根据张绍红老师的复习指导适应性:宜春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汉语言文学 -2014 级- 古代文学(六)来源:该复习资料整理的支撑材料,主要来自郑达与余世杰复习整理参考书: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第四卷,袁行霈主编,2014年 5 月第 3 版若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将尽快修正一、填空题( 20 分)( 一)题量:未知( 二)考察范围:——文学常识类,涵盖所讲内容的:1.作家(含主张、思想、流派) ;2.作品(含作品内容 及具体情节 ) 【注:有一题,考察词】题库整理:———————清代诗部分———————一、《聊斋志异》1.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小说中, 最富创造性、 文学成就最高的是清初写的 《》 2.蒲松龄,字,一字剑臣,号,世称聊斋先生3.蒲松龄甚丰,进学伊始,意气风发,曾与学友、等人,结为社4.《聊斋志异》流传的版本主要有和5.《聊斋志异》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抄本是6.《聊斋志异》最早的刻本是7.张友鹤辑《聊斋志异》是一个本,共有篇——————————参考答案——————————1.蒲松龄,聊斋志异;2.留仙,柳泉居士;3.张笃庆,李尧臣,郢中社;4.青柯亭本,三会本;3 5.铸雪斋本;6.青柯亭本;7.三会(会校会注会评) 490 多篇二、《儒林外史》1.《》标志着中国古代讽刺文学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标志着我国古代讽刺小说艺术发展的新阶段。

2.吴敬梓,字,号,其书斋署“文木山房” ,晚年又自号3.我国古代小说名著中,唯一著作权不存争议的是《》,作者是4.《儒林外史》今存最早的版本是5.作者通过、 、和的庸俗闹剧对名士的丑恶行径做了抉肤剔骨的庙会和讽刺6.作者根据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对百年知识分子的厄运进行思考,依次为线索把“”贯穿在一起,构成了《儒林外史》的整体结构,此一模式对后世小说特别是晚清小说有很大影响——————————参考答案——————————1.《儒林外史》;2.敏轩,粒民,文木老人;3.儒林外史,吴敬梓;4.嘉庆八年卧闲草堂的巾箱本5.莺脰湖边、西子湖畔、莫愁湖上;6.片段的叙述;4 三、《红楼梦》1.鲁迅曾说: “自《》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2.作者曹雪芹,名,字,号又号、 3.《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一般被认为是4.《红楼梦》流传一般称有两大版本系统:一是系统,一是系统5.《》和《》提示着贾宝玉所经历的重悲剧6.高鹗所补的后 40回,有功有过,功大于过首先,使之成为、、的文学作品;其次,;第三, 7.采用“, ” , “注此写彼, 手挥目送” 的方法是每一个情节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故事和画面事件的转换非常自然,不着痕迹。

8.刘姥姥进荣国府——————————参考答案——————————1.红楼梦;2.霑,梦阮,雪芹;芹圃,芹溪;3.高鹗;4.脂批本,程刻本;5.好了歌,红楼梦十二支曲;6.结构完整、首尾齐全、浑然一体;写出了全书的中心事件;有的情节描写生动精彩;7.草蛇灰线,伏脉千里;8.三;5 ———————清代诗部分———————一、概说1.明清易代之际,有两类诗人:和2.遗民诗人代表人物有、、 、 、 3.入仕诗人有“江左三大家” ,指的是、、 4.钱谦益主领诗派,吴伟业主领诗派——————————参考答案——————————1.遗民诗人,入仕诗人;2.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屈大均、吴嘉纪;3.吴伟业、钱谦益、龚鼎孳;4.虞山诗派,娄东诗派二、遗民诗人1.“先生”顾炎武著有《日知录》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论诗“主性情” ,提倡“” ,题材包括拟古、咏史、游览、即景,主题是爱国思想和民族情感2.黄宗羲,学者称“先生” ,他关心天下治乱,论诗“情者,可以贯金石,动鬼神” ,强调诗写现实,注重学问,推崇诗3.“先生”王夫之,其《落花诗》 、 《补落花诗》、 《遣兴诗》等书写缠绵孤愤: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4.“岭南三大家”指的是,清初并称的、与——————————参考答案——————————1.亭林先生;文须有益于天下;2.梨洲先生;宋诗;3.船山先生;4.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6 三、钱谦益与虞山诗派1.钱谦益主要作品有“愤慨党争阉祸”的《》 , “哀悼明亡,记载反清复明,羁囚之思”的《》,后期为郑成功反清复明唱凯歌的《》 2.《后秋兴》结集时题名《》 3.钱谦益编有广罗明代诗歌的 《》 ,并在其中《小传》部分通过对各家的衰贬、评论阐发自己的诗歌主张4.受钱谦益的影响,在钱谦益的家乡产生诗派,代表人物有冯舒、冯班5.冯班,曾师从,反对七子、竟陵派和严羽《沧浪诗话》著有《钝吟杂录》专摘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之谬6.钱谦益去世后,清前期诗人王士镇成为一代正宗,他以“说”论诗《秋柳四首》是他的成名作王士祯提出“说” (含蓄深蕴、言尽意不尽) ,朱彝尊为浙派开山祖——————————参考答案——————————1.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2.《投笔集》 ;3.《列朝诗集》;4.虞山诗派;5.钱谦益;6.神韵说;神韵说;四、吴伟业和“梅村体”叙事诗1.在清初诗坛上,与钱谦益并称才华出众,其歌行行诗2.吴伟业宗唐,继承元白,形成“梅村体” ,突出表现在的成就。

——————————参考答案——————————1.吴伟业;吴伟业;2.叙事诗的成就;五、王士禛与康熙诗坛1.康熙诗坛有:7 “南施北宋”是和;“南朱北王”是和;“南查北赵”是和;2.王士祯提出说之后,复古派各兴其说,沈德潜宗唐提出“说”,主“去淫滥以归雅正” , “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的教化作用;3.翁方纲宗宋提出“说”主张“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包括义理(思想上)和文理(形式上) 4.朱彝尊、查慎行之后,厉鹗扩大浙派;袁枚、赵翼、郑燮标榜“说”主张摆脱束缚,袁枚“说”主性情、 “著我” 、强调“诗才”郑燮属于“性灵派”之外围,提倡“三真”(真气、真意、真趣),主张“历陈时事”、 “道着民间痛痒” 5.、 、并称“乾隆三大家”, “性灵派”中与之对称的“后三家”有舒位、王昙、孙原湘赵翼评价查慎行为“功力之深,则香山、放翁后一人而已”——————————参考答案——————————1.施润章、宋琬;朱彝尊、王士祯;查慎行、赵执;2.神韵说;格调说;3.肌理说;4.性灵说;5.袁枚、赵翼、蒋士铨;8 ———————清代词部分———————1. 从入清后的态度来看,分词人和词人。

遗民词以王夫之、屈大均、 今释澹 (tan2) 归为代表2. 王夫之有《》和《》今释澹归剃发出家,感慨身世,词多苦涩,无力回天之 感概3. 清初词坛有两大团体和一个集称: 、 、 阳羡词派 以为首,多悲慨健举、萧骚凄怨之声,陈维崧学苏、辛,风格以豪情抒 悲愤,故多豪放之词,又尊词以并肩经史,而弃小道艳科,继承《诗经》和白居 易“”精神 ,重写现实,反映清初国事,故称“词史” 随着清朝统一中国,阳 羡词调不合时宜而成别调异响, 渐失声势;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词派以纯雅的 盛世之音,绵亘康、雍、乾三朝 (知道就好)4. 朱彝尊与汪森辑录《词综》 ,推衍词学宗趣和主张, 以清空论词 ,顺应时代提 出词的功能“宜于宴嬉逸乐,以歌咏太平 ” ,投合文人心境(从悲慨转入安逸) , 适合统治者需要5. “京华三绝”指的是、、 其中被况周颐推为“国初第一词人” ,王国维评价为 “北宋以来, 仅此一人”,多爱情词、 悼亡词,其词集《纳兰词》 又名被称为“饮 水词” ;曹贞洁主性情,其所著《弹指词》以情取胜,婉转幽怨6. 浙派词中期领袖推朱彝尊“醇雅”说,向往“清空”境界,姜、张之外再揽入 北宋周邦彦,音律和文词更为工练。

7. 张惠言与兄弟张琦合编《词选》是常州词派的旗帜,主张尊词体,要词“”, 提高词的地位,倡导意内言外、比兴寄托和“深美宏约”之致,直指词坛之弊, 其作数量不多,但理论实践紧密,不过仍缺少社会内容和历史精神8.周济发扬词派,其突出“史”性和与时代盛衰相关的政治感慨,在《宋四家词 选》提出“非寄托不入” 、 “专寄托不出”9.浙、常之外,郑燮《板桥词》以凄厉之笔,倾泻“盛世”悲哀10.嘉、道间项鸿祚、蒋春霖,与张惠言、周济等并称“清词后七家”11.清代汉学家戴震的“”的治学方法,使他由古籍文字的训话,进人对理学问 题的研讨和对宋代理学的批判——————————参考答案——————————1.遗民词人;入仕词人;2.《船山鼓棹》; 《潇湘怨词》;3.阳羡词派、浙西词派、京华三绝;4.陈维崧 ;新乐府;5.纳兰性德、曹贞洁、顾贞观;纳兰性德;6.厉鹗;9 7.“与诗赋之流同类而讽诵” ;8.常州词派;9.《板桥词》 ;10. 清词后七家”;10 ———————清代散文部分———————1. 散文在清初大致回到了讲究“载道”的唐宋古文传统上,并对“道”及其它方面作了修正和扩展2. 清初的论说文多为学者所作, 他们留心世务, 研经治史, 作品不仅是优秀的散文,还具有思想和学术价值。

黄宗羲著有《明夷待访录》,王夫之《黄书》、顾炎武《生员论》《形势论》 3. 清初的小品文处于衰落和蜕变期,但张岱、尤侗、廖燕等仍有创作,作品内容承袭晚明小品文风,以沧桑之思代闲情之趣,趋于严肃,如“匕首寸铁,刺人尤透” (廖燕《选古文小品序》 ) ,随着文网日密,也就逐渐消歇4. 写作文学散文的有“清初三大家” :侯方域、魏禧、汪琬魏禧观点卓越、析理透彻( 《大铁椎传》是其名作,但不是散文) ;汪琬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影响最大,承韩愈、欧阳修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曲详尽,推为第一这三家又是桐城派的先声5. 桐城派是在康熙年间由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的散文流派,同乡刘大櫆、姚鼐(nai4 )等继承发展,三人是“桐城三祖” ,与其异趣的是袁枚、郑燮等桐城之外的作家6. 桐城派先驱戴名世主张以 “精气神”为文, “言有物”为 “立言之道”, 认为 “道、法、辞” ,三者不可缺一7. 桐城派的论文纲领是方苞的“义法”说,就是说言之有物而文章有条理义其实是文章的内容, 而法是文章作法, 包括形式技巧问题 方苞曾奉救选录明清诸大家的时文,编成《钦定四书文》 ,被称为“以古文为时文,允称极则” 。

8. 刘大櫆丰富和拓展了“义法”理论,以“义理、书卷、经济”的“行文之实”扩大“言有物”的内容,是姚鼐“义理、考据、词章”说的先导,又提出“神为主,气辅之”,突破了“言有序”的范围9. 姚鼐主张“道与艺合,天与人一” , “义理、考据、词章”合一,让儒家道义与文学结合,天赋与学力相济,又运用传统的阴阳刚柔说,风格归为“阳刚”、 “阴柔”两类,提出“统二气之会而弗偏”,把文章的艺术要素提炼为 “神、理、气、11 味”和“格、律、声、色” 10. 骈文复兴的背景是“乾嘉学派”的考据学走向鼎盛,而汉、宋学之争又使骈文带有和桐城派对峙的色彩汉学重学问、考据、训诂、音韵学等11. 清代骈文复兴,清初陈维崧、毛奇龄开始倡导,中期有袁枚、孔广森、邵齐焘、齐星炜、吴鼒( zi1 ) 、洪亮吉、孙星衍合称“骈文八家”的热情辩护,阮元著《文彦说》鼓吹骈体为正宗,将骈散之争推向高潮吴鼒的《国朝八家四六文钞》 、曾燠的《国朝骈体正宗》和李兆洛编选的《骈体文钞》弘扬骈文正脉12. 与洪亮吉并称“汪洪”的汪中骈文取材现实“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代表作《哀盐船文》被杭世骏评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钧”13. 李兆洛、恽敬和张惠言合称“阳湖三家” 。

姚鼐《古文辞类纂》和李兆洛《骈体文钞》散骈相踞———————清代戏曲部分———————1. 明清易代震撼了汉族文人们的心灵,文人借戏曲来寄托忧愤, 抒写内心难言的隐衷他们包括吴伟业、尤侗等2. 吴伟业的剧本有 《秣陵春》传奇和《通天台》 《临春阁》 杂剧其作剧不当行,杂剧情节平板,传奇又失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