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TE A新增特性1.1设计了新的导频信号,在满足测量解调的情况下减少了导频开销 在R9中,下行定义了四种参考信号,分别为分别为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RS),用户专用参考信号(UE-RS,又称DM-RS),MBSFN参考信号,位置参考信号(P-RS)在R10中,下行定义了五种参考信号,分别为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RS),用户专用参考信号(UE-RS,又称DM-RS),MBSFN参考信号,位置参考信号(P-RS),以及CSI参考信号(CSI-RS)在R9与R10中定义的这些参考信号的主要功能及区别如下:Rel9 中:C-RS:用于除了不基于码本的波束赋形技术之外的所有下行传输技术的信道估计和相关解调在天线端口{0}或{0,1}或{0,1,2,3}上传输UE-RS(D-RS):用于不基于码本的波束赋形技术的信道估计和相关解调支持PDSCH的单天线端口传输,在天线端口5或7或8上传输在天线端口7或8上支持空间复用MBSFN参考信号:用于MBSFN的信道估计和相关解调在天线端口{4}上传输P-RS:主要用于定位。
在天线端口6上传输Rel10中:C-RS:用于除了不基于码本的波束赋形技术之外的所有下行传输技术的信道估计和相关解调,在天线端口{0}或{0,1}或{0,1,2,3}上传输UE-RS(DM-RS):专用于数据的解调,只需要对一个特定的移动台在它发射的数据块中的资源快中发射,不需要像原来的小区特定参考信号那样在整个频带发射支持PDSCH的单天线端口传输,在天线端口5或7或8或{7,8,…,v+6}上传输,其中v为层数,最大为8MBSFN参考信号:用于MBSFN的信道估计和相关解调在天线端口{4}上传输P-RS:主要用于定位在天线端口6上传输但是是针对什么的定位,以及如何实现定位没有说)CSI-RS:专用于LTE-A下行链路传输的信道估计,在天线端口{15}或{15,16}或15,16,17,18}或{15,16,17,18,19,20,21,22}上传输CSI-RS,C-RS,UE-RS应用场景无论CSI采用何种反馈模式,只有当 LTE-A UE 被配置到 TM9 模式时, UE 才使用 CSI-RS 做信道估计,其他模式时 UE 都采用 C-RS做信道估计在LTE-A中,C-RS,CSI-RS,DM-RS的使用方式有三种可能,即CRS,CRS+D-RS,CSI-RS+D-RS。
对于空间复用的预编码,如果是做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则不需要做基于D-RS的空间复用预编码对于传输分集的预编码,个人理解,也不需要D-RS至于时频位置,CRS和其他两种参考信号的位置肯定不重复,D-RS和CSI-RS参考信号的时频位置会有重叠,但是可以用正交码加以区分1.2 空间复用增加到8层1.2.1 定义了新的传输模式TM9,支持8层复用1.2.2 定义了新的8天线码本,信道反馈使用显示方式 4天线的码本与TM4相同,新增加了8天线码本从单码本设计为两个个子码本,W,W2,分别表示1.2.3 定义了新的DCI格式2C需要3bit,分别指示端口,层数,扰码偏移协议212-5.3.3.1.5C 二:LTE-A关键技术作为未来通信领跑者的LTE-A技术将引领人们进入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无线宽带新世界,充分享受通信带来的愉悦和畅快为了保证LTE及其后续技术的长久生命力,同时也为了满足未来通信的更高需求,3GPP开始了LTE的平滑演进LTE-Advanced(以下简称LTE-A)的研究,并将其作为4G的候选技术载波聚合通过已有带宽的汇聚扩展了传输带宽,MIMO增强通过空域上的进一步扩展提高小区吞吐量,CoMP通过光纤拉远基站,提高小区边缘吞吐量,Relay通过无线的接力,提高覆盖。
作为未来通信领跑者的LTE-A将引领人们进入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无线宽带新世界,充分享受通信带来的愉悦和畅快 LTE-A关键技术 作为LTE的平滑演进,LTE-A能够保持与LTE良好的兼容性;提供更高的峰值速率和吞吐量,下行的峰值速率为1Gbit/s,上行峰值速率为500Mbit/s;更高的频谱效率,下行提高到30bit/s/Hz,上行提高到15bit/s/Hz;支持多种应用场景,提供从宏蜂窝到室内场景的无缝覆盖为了满足上述要求,LTE-A引入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CA)、多天线增强(EnhancedMIMO)、中继技术(Relay)和多点协作传输(CoordinatedMulti-pointTx/Rx,CoMP)等关键技术 载波聚合 为了满足峰值速率要求,LTE-A当前支持最大100MHz带宽然而在现有的可用频谱资源中很难找到如此大带宽,运营商更多的是具有多个连续或离散频带,此外,大带宽信号给基站和终端的硬件设计带来很大困难基于上述考虑,LTE-A采用载波聚合获取更大带宽 通过对多个连续或者非连续的分量载波的聚合可以获取更大的带宽,如图1所示,从而峰值速率和吞吐量得到极大提高,同时也解决了运营商频谱不连续的问题。
为了保持与LTE良好的兼容性,进行聚合的每个分量载波采用LTE现有带宽,并能够兼容LTE在实际的载波聚合场景中,根据不同的传输需求和能力,UE可以同时调度一个或者多个分量载波,同时上行和下行也可以具有相同或者不同的带宽 在LTE-A中,从UE角度来看,在不考虑空间复用的情况下各个分量载波分别具有独立的传输块(TB)和混合自动请求重传信息(HARQ),且每个传输块仅映射到一个分量载波上在载波聚合中,每个下行分量载波上的物理层下行控制信道(PDCCH)在调度本载波上的物理层下行共享信道(PDSCH)和对应的上行分量载波上的物理层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载波索引(CI)来调度其它下行分量载波上的PDSCH和上行分量载波上的PUSCH,这可用于解决异构网中不同小区PDCCH间的干扰问题 多天线增强 多天线技术通过空间传输维度的扩展从而提高信道容量和频谱效率相对于LTE,LTE-A的空间维度进一步扩展,并且对下行多用户MU-MIMO进一步增强,如下图2所示 在LTERel-8中,上行仅支持单天线的发送,在LTE-A增强为上行最大支持4天线发送对于PUSCH引入SU-MIMO,可以支持最大两个码字流和4层传输;而PUCCH也可以通过发射分集的方式提高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质量,提高覆盖。
LTE-A下行传输由LTERel-8的4天线扩展到8天线,最大支持8层和两个码字流的传输,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下行传输的吞吐量和频谱效率此外,LTE-A下行支持单用户MIMO和多用户MIMO的动态切换,同时通过增强型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和新的码本设计进一步增强了下行多用户MIMO的性能 中继技术 中继传输技术是在原有站点的基础上,引入Relay节点(或称中继站),从而增加覆盖,提高容量Relay节点和基站通过无线连接,下行数据先由基站发送到中继节点,再由中继节点传输至终端用户,上行则反之,如图3所示 根据功能和特点的不同,Relay可分为两类:Type1和Type2RelayLTE-ARel-10重点研究Type1Relay,其特点包括:(1)能够独立控制小区,各个小区对终端来说是不同于主服务小区的独立小区;(2)各个小区具有独立的小区标识;(3)具有独立的资源调度和HARQ功能;(4)对于Rel-8终端类似于基站;(5)对于LTE-A终端可以具有比基站更强的功能Type2Relay不具有独立的小区标识,对Rel-8终端透明,只能发送业务信息而不能发送控制 当前关于Relay的研究主要集中在Type1Relay回传链路的设计方面,其内容包括回传链路下的PDCCH设计、回传链路上行HARQ定时,回传子帧的配置以及Relay下的解调导频设计等。
多点协作传输技术利用多个小区发射天线的协作传输,有效解决小区边缘干扰问题,从而提高小区边缘和系统吞吐量,扩大高速传输覆盖 CoMP包括下行CoMP发射和上行CoMP接收上行CoMP接收通过多个小区对用户数据的联合接收来提高小区边缘用户吞吐量,其对RAN1协议影响比较小下行CoMP发射主要包括联合处理(JointProcessing,JP)和协作调度/波束赋形(CoordinatedScheduling/Beamforming,CS/CB)前者利用联合处理的方式多个小区同时向UE发送数据,而后者通过协作仅有一个小区向UE发送数据,如下图4所示 为了支持不同的Comp传输方式,UE需要反馈各种不同形式的信道状态信息,对于CoMP的反馈,定义了三种类型:显式的反馈,隐式的反馈和基于SRS的反馈显式反馈是指UE不对CSI信息进行预处理,反馈诸如H和R等信息,而隐式反馈是指UE在一定假设的前提下对信道状态信息进行一定的预处理后反馈给基站,如PMI和CQI等基于SRS的反馈是指利用信道的互易性,eNB根据终端发送的SRS获取等效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这种方法在TDD系统中尤为适用 LTE-A的标准化进展 经过3GPP两年多的LTE-A标准化工作,当前Rel-10版本进入第三阶段的各接口定义的具体协议规范阶段,上述关键技术中载波聚合、上行多天线、增强型下行多天线和中继技术进入到WI(WorkItem)阶段,而CoMP仍然处于SI(StudyItem)的方案评估阶段。
预计LTE-ARel-10版本将于2010年12月标准冻结,后续Rel-11版本也将在2011年展开,其功能将进一步增强和提升 第1页。